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危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3机四伏。 边患平定,为确保胡汉长治久安,呼韩邪决议与汉朝和亲。呼韩邪入汉,与昭君一见钟情,昭君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史书上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仅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嫱,为西汉南君秭归人(今属湖北),晋代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是齐国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身世详情没有考证。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
民间传说
王昭君入宫之后,按照惯例须由画工画了容貌,呈上御览,以备随时宠幸。而当时主画的为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然而,毛延寿生性贪鄙,屡次向宫女索贿,宫女为得召见,大都倾囊相赠。
因此,笔底添出丰韵,易丑为美,易美为丑,无盐成了西施,郑旦成了嫫母。王昭君家境平淡,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又生性奇傲未肯迁就,因此,画像平平无奇,“入宫数岁,不得见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来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源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百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度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问),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答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昭君出塞简介: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百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扩展资料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昭君主动请行与度单于结成姻缘。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内。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容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
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有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这里生活着一户普通的王姓人家,一位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
当时正值汉代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因此这个家庭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家庭虽然生活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
这家的孩子中,一个哥哥叫王新,一个弟弟叫王飒,还有一个女孩名叫王昭君。在贫困的家里,王昭君的负担是相对较轻的。由于是女孩,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便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公元前38年,汉元帝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可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一见面,就命令尚方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为了得到皇帝的青睐,被选中的女子之中有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皆用各种方法贿赂画工。唯独王昭君家境贫寒,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分文未给,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毛延寿没有得到贿赂,不但把王昭君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6颗硕大的黑痣,丑化了她的容貌。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5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王昭君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口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著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绮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代时最大的敌人说起—匈奴。
先皇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代处在一个强盛的时期。但边疆的匈奴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干脆发生了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
在这五个单于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了一番后,决心跟国力强盛的汉朝示好。于是,呼韩邪单于就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由于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不仅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呼韩邪单于回去的时候,汉宣帝又派了两个将军带领1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那时的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又额外给呼韩邪单于送去了3.4万石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王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王打交道。汉宣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
汉元帝登基没几年,当年将呼韩邪单于打败的郅支单于屡屡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为了维护国土,汉朝出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从此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跟汉朝的关系也很好了。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
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他。于是,汉元帝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说:“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宫女们原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要去遥远的荒漠嫁给匈奴,一个个起初的劲头顿时就没了,没有一个人愿意。但王昭君却动心了。她已经受够了深宫中的幽怨和封闭,也受够了无所事事只能空等时间流逝的感觉。塞外虽苦,毕竟也是宫外,即使是孤苦荒漠,也总比整天闲坐在宫廷中耗费青春好得多。因此,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汉元帝并不认识王昭君这个人,直到呼韩邪单于带着王昭君来辞行的时候,他才惊讶于宫中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自己却不认识。据说当时的汉元帝甚至产生了反悔留下王昭君的想法,但他毕竟是皇帝,君无戏言,不能出尔反尔,也只能懊悔地看着王昭君随着呼韩邪单于远去了。
昭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