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沿青藏线行走,日月山与倒淌河是必经的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内地的分水岭,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过的路线。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纵贯青藏高原沿线各地环境中文化含量与历史底蕴最厚重的承载地之一。
五月的西宁已迈进入了春天的门槛,浓浓的新春气息早已弥漫了大地,但作为青藏高原与内地分水岭的日月山,却还笼罩在白雪覆盖的严冬之中。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汽车雨刷不停地刮掉飘落在玻璃上的雪花。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重叠的山峦,早已被积雪覆盖,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洁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别故乡
日月山,距西宁9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
其实,日月山的地貌环境与整个青藏高原相比并不险峻,然而从古到今,这里却因唐朝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远嫁吐蕃都途经此地而早已名扬莽莽雪域,千古佳话令所有过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并登上此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踏着积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无垠,白雪茫茫;虽然天寒地冻,但此时登高望远精神振奋,好似体内热血在加速循环,周身反而感到阵阵热涌。
藏语“日月山”为“多尼玛”或“尼玛达哇”,意为太阳和月亮。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这里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门户”之称。每年春夏,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然而此时展示在我眼前的虽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绿草,却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质特征的地貌环境——多少有些苍凉的粗犷和壮美。
日月山,不仅古今闻名而且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相许。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7a64e78988e69d83363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时,登上山顶举目环顾,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内心顿生思乡思亲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文成公主想到这里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神话,这就是古称“赤岭”,为什么后来改称“日月山”的成因。70年后,大唐金成公主又经此处踏上了漫长联姻之路。为巩固唐蕃和好,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自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和大唐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有时藏族送几十只几十只的大肥羊给唐朝,有时呢,大唐又送具有特色的宝藏给藏族。
两国的关系相互融合,差不多来说,好比是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呢,就越来越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夫妻,差不多只有死神才能把他们俩儿分开。 可是呢,大唐的皇帝却被手下在睡梦中用刀砍死了,虽然最后那个手下也被窝囊的被火烧死,但是就算是神医华佗,扁鹊也不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大唐皇帝救活了。而大唐皇帝的宠妃——文成公主的老妈也悲痛欲绝,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在悬崖下面饥肠辘辘的狼们白捡了便宜,大浪和小狼在一顿疯抢之后,地上就什么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很明显,他们饿的把骨头都吞了。 大唐的大臣们非常愤怒,皇帝的宠妃没了,总不能死不见尸吧。他们最后才在悬崖底下找到了皇帝的宠妃的衣服,上面还有几搓狼毛,大臣们一气之下,进行了杀狼活动,藏族的首领很生气,两国打了起来,最后两败俱伤。 松赞干布再也不能容忍大唐那些士兵的做法了——竟然打狼!狼对蒙古人、藏族人来说可是“草原的清洁工”,灵魂的归宿。而对汉人来说却是“狼外婆”、“大灰狼”……愤怒的藏族人一气之下把汉人全杀了,之后把狼皮割下来,制作成了狼皮小皮袄,进攻给文成公主过冬穿。 文成公主厌恶杀死大唐的藏族人,但她还是不能容忍大唐士兵的残忍,毕竟狼也是条生命吧!文成公主离开了松赞干布,带走了木匠、石匠和铁匠。搬到深山老林里,独自过着清贫的日子。哈哈,这可是享受啊。 松赞干布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日子,他的手下一直去文成公主住的地方通风报信,报告松赞干布的情况。一次,文成公主终于忍受不住了。只好搬回了皇室。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过着清闲的日子,两人的感情又走到一起了。
沿青藏线行走,日月山与倒淌河是必经的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内地的分水岭,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过的路线。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纵贯青藏高原沿线各地环境中文化含量与历史底蕴最厚重的承载地之一。
五月的西宁已迈进入了春天的门槛,浓浓的新春气息早已弥漫了大地,但作为青藏高原与内地分水岭的日月山,却还笼罩在白雪覆盖的严冬之中。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汽车雨刷不停地刮掉飘落在玻璃上的雪花。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重叠的山峦,早已被积雪覆盖,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洁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别故乡
日月山,距西宁9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
其实,日月山的地貌环境与整个青藏高原相比并不险峻,然而从古到今,这里却因唐朝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远嫁吐蕃都途经此地而早已名扬莽莽雪域,千古佳话令所有过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并登上此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踏着积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无垠,白雪茫茫;虽然天寒地冻,但此时登高望远精神振奋,好似体内热血在加速循环,周身反而感到阵阵热涌。
藏语“日月山”为“多尼玛”或“尼玛达哇”,意为太阳和月亮。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这里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门户”之称。每年春夏,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然而此时展示在我眼前的虽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绿草,却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质特征的地貌环境——多少有些苍凉的粗犷和壮美。
日月山,不仅古今闻名而且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相许。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时,登上山顶举目环顾,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内心顿生思乡思亲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文成公主想到这里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神话,这就是古称“赤岭”,为什么后来改称“日月山”的成因。70年后,大唐金成公主又经此处踏上了漫长联姻之路。为巩固唐蕃和好,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壁画与传说
来到日月山,除了一睹其独特的地貌环境和接受青藏高原入门的洗礼,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细细品味那些已流传千古,内容丰富并充满了智慧、幽默的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客观地说,它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
日亭,四周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100匹马驹如何从100匹母马中辨认母亲的故事。禄东赞来自雪域草原,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饥饿的马驹冲出围栏飞速扑向妈妈身旁去吃奶。其二:唐太宗请禄东赞从300名女子中认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惯用一种香脂,异香扑鼻,能引蝶召蜂。三日后,当300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只见2只蜜蜂在其中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便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
日月山神奇的传说,仿佛带着我们穿过历史隧道而进入并沉浸在昔日的时空,愿这美好的故事一直与我们相伴,沿着“唐蕃古道”继续西行。
倒淌河的故事
离开日月山,前方不远就是倒淌河。西高东低,水向东流,这是一般的地理常识。但是眼前这条小河却一反常态自东向西流淌,小河名称也就由此而来。这条河水为什么倒淌,民间有许多传说。一是说当年文成公主离开日月山继续西行,公主从马背上回头向东遥望自己故乡的时候,发现视线已被日月山阻隔,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然后叹息一声,挥泪西进。于是,公主流下的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河,因为同情公主的悲伤,河水就也随着公主一同向西流去。
其实,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尔汗草原,原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在距今大约13万年前发生的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使青海湖出口处被隆起的高山——日月山所阻断,青海湖水开始仍从日月山向东泄流,可渐渐日月山越来越高,青海湖就成了完全的闭塞湖,而那条本来向东外泄的河只好转向西流成为一条倒淌河。
如今,人们不再为考证传说费神,只愿这充满神秘感的美丽传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给这里带来吉祥和鸿运。此时,虽然草原荒芜,冰雪遍地,但在这春天的边缘,阳光炽热。远处,牛羊在放牧,黄鸭在歌唱,飞鸟在翱翔,倒淌河也在阳光下冰雪消融。
高原第一镇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着新兴的倒淌河镇。这里距西宁96公里,是西宁通往海西州柴达木盆地、西藏和新疆南疆的要道,也是青康公路支道南去通向玉树、果洛、海南等广大牧区的必经之地,因而素有“进藏咽喉”之称。现在,西宁至倒淌河镇一级公路已开通,汽车仅需一小时。别看这是个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4小镇,却是进入青海省牧区和西藏的门户。
走进镇子,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异样的风情。沿“Y”字形伸出的三条街上,崭新的藏式民居在柏油路两边一溜儿排开,有高墙相围的学校,有新建的二层小楼,有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街心雕塑公园……
自文成公主以后的一千多年来,斗转星移,历经沧桑,作为“进藏咽喉”的高原第一镇,南来北往的民族交融如滚滚西流的倒淌河水从未停止过。(成卫东)
这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唐朝李世民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为了唐朝和吐蕃的和平相处,被送去和亲,与吐蕃大王松赞干布结为夫妻。为了唐朝和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史上是有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