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前天将这部片子重新翻出来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9了一遍,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片子,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迹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李时珍的一生就是《本草纲目》,为了这本书,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李时珍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医,由于家境清贫,父亲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的前程,希望李时珍弃医从文,走上仕途的道路。可由于对医学的执着,李时珍放弃了做官的念头,而是继承了家业。由于医术高明,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开始四处游走,跋山涉水,有好几次都险些丧命。由于是建国初期的片子,所以该片左翼风依旧很浓。在这个片中,对道教的批评是显而易见的,对无神论的推崇是非常彻底的。其中有个情节是这样描述的:李时珍为了《本草纲目》和自己的徒弟以及好友上山采药,不聊,被当地的道士误认为是偷药的贼,他们三人被道士抓了起来,道士说让阿门亵渎了神,山上的药都是用来供神的,凡人是不能采药的。李时珍辩解道:【药物不用来看病救人,你们却用他们来供神,实乃大逆不道。】谁料,这句话惹怒了那些道士,道士们一气之下,将他花了数年时间阻写的札记付之一炬,这一烧,烧掉了他数年的心血,和他一起上山采药的朋友为了这本札记却被那些万恶的道士推下山崖,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札记没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牺牲了,李时珍悲痛万分,但他依旧不放弃,于是,他又花了数年时间,重新拽写药草札记。而这本札记,就是《本草纲目》的雏形。
在结束了数年的游历后,李时珍回到故乡,开始找人印刷《本草纲目》,但由于家境贫穷,无法支付印刷所产生的费用。因此,为了印刷《本草纲目》,他将自己的家当全部卖掉,可不幸的是,他被奸人骗走了钱财。李时珍悲痛万分。故事到这儿就接近尾声了,这时候影片的镜头转向了一群拉船的纤夫,李时珍站在岸边,回忆起了父亲当年对他说的话:【孩子,你若要从医,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你的生命就会像这艘船,永远在逆流中苦难的前进。】这时候,李时珍依旧坚定的说道:“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成功印刷的。”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百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度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知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道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内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容认真的科学态度。
传说,李时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2珍刚开始行医时,出过一次很大的差错,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