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故事出自春秋时期《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七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带着愚蠢的心去向有智慧的人学习,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扩展资料:
"老马识途"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广开人才渠道,摈弃"奉职循理"作为衡量优劣、取舍标准的传统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知人善任,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干。
这就需要在工作中,改"相马"为"赛马",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适其事"。
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6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copy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zd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