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共培养了3000多名弟子。他一生勤以治学,喜欢钻研学问,整理古籍,编著了不少典籍。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2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著名的“孔子学院”也开到了世界各地。
因为孔子所处的年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都是用竹简或木简制作成的,一片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只有八九个字,因此,一部书要用许多片竹简。
再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易经》。像《易经》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所以叫“韦编”。
《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学起来非常吃力。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终于把《易经》通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过了不长时间,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这本书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后来,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和给弟子讲解,他不知又翻阅了多少遍。
他又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批注,就像现在我们要求小朋友读书要做笔记一样,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孔子读过的书也是批注满满当当,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然后再讲给弟子听。由于孔子经常展开书简翻阅,次数太多了,竟然使皮条断了三次,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来历。
扩展资料
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以至于韦编三绝。韦,是熟牛皮。春秋时期多以竹简写书,然后用熟牛皮编连起来,称之韦编。三,指多次。孔子反复读《易》,以至于将牛皮绳弄断多次,可见,孔子对《易经》的喜爱和学习、研究的刻苦程度。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琴曲契合周易这种精神,分为四段:乾坤定位,阴阳错综,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琴音飘然洒脱,体现了虚无缥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家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
1.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5. 【近义词】: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
6. 【反义词】:偶一为之
拓展资料:
1、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2、这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受益匪浅的,《从优秀到卓越》今后将成为经理人和首席执行官韦编三绝的宝典。
3、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书韦编三绝,书本内容滚瓜烂熟,那么不管考什么样的题目都难不倒我们的。
4、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5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5、以《红楼梦》为例,从班级书架上的一本连环画册开始,再阅读原着,到研读脂批,几近“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来(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自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zhidao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基本释来义 详细释义
韦编:源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百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度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褒义
出 处
西汉·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