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杨家将的第一代忠良是杨继业。杨继业曾带兵五千,击败辽国十万大军,因此,他也被老百姓们称为“杨无敌”。但杨继业仍然不忘精忠二字,誓不降辽,宁愿最后饿死,也不做卖国求生的亡徒命。虽然最后杨家的所有男丁差不多全部zd战亡,但杨家女将们却代夫从军立功,宁做一个精忠报国之人,也不坐在家里眼睁睁的望着国土被外族侵占,于是民间便有了“杨家女将齐出征”的故事。这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杨家将们的精忠报国之心?
岳家军的元帅岳飞,也是一个精忠报国之人。岳飞还未回参军时,岳飞的母亲姚氏就曾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做个忠心为国的人。岳飞参军后,因为英勇善战,很快成了元帅,他的军队有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声誉。宋高宗也曾亲自手书“精忠岳军”赐予岳飞。虽然岳飞最后是死于奸臣之手,但他仍不后悔精忠报国一生!
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杨靖宇、刘胡兰和赵一曼等一些精忠报国的志士,他(她)们以热血,换来了人民崇高的敬意。可见,精忠报国四字,在答中华儿女心中是有多高的位置啊!
精忠报国的出处:
精忠报国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
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姚太夫人为了激励岳飞,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击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后代所敬仰。
精忠报国的历史源流: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面实际上是存疑的!
在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若如此,“精忠报国”是岳飞的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6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难解之谜。
精忠报国的历史意义: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就和岳飞抗金救亡的功绩一样,
光耀千秋、彪炳史册、值得中华儿女永远铭记!
精忠报国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3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个典故出字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民间传言是岳飞之母为其刺上。岳飞其人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7a64e58685e5aeb9339,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而岳飞的一生都为着四字而努力,尽管功亏一篑,但岳飞身上的 精忠报国的精神才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强大,秀丽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