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惠天有声图书网 非常多,如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惠天有声故事网有详细的故事文字和专业人士诵读的有声故事版的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从小便跟着父亲王羲之学字。相传,王献之曾向其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2请教习字的秘诀,父亲指着院中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里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也写得不错,决心显点本领给父亲看看。于是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他天天照父亲的字,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才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在一旁说:“有点象铁划了。”王献之又天天练各种各样的钩,足足练了两年。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响。妈妈评论说:“有点象银钩呐。”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字,足足写上四年,才把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仍然摇头、叹气,见到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王献之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一张一张地端详,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象羲之。”王献之简直惊得发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啊!
王献之惭愧已极,烦闷地走出家门,来到城门口,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烙饼卖。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一下撩进背后竹匾里,一张张叠得很齐整。王献之见了十分惊讶,便上前问那老婆婆:“你头也不回,怎么撩得这么准呀?”老婆婆回答:“这没什么,也不过象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王献之猛然醒悟,大受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练字。有一天,王羲之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有拔动,感叹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了,这才悉心教导他。
据说,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院中十八大缸墨水。到后来,他也成为名震晋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代影响很大。与王羲之齐名,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故事】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小故事】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小故事】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小故事】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小故事】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小故事】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3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小故事】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小故事】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小故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小故事】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