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知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jū)公者道,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专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属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
【成语】: 朝三暮四 百 【拼音】: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故事】: 据说,这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度,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回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说,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我们就说他是“朝答三暮四”。
中华成语大词典
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来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示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近义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见异思迁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歇后语】:狙公喂自猴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英文】:blow hot and cold
【日文】:朝三暮四(ちょうさんぼし
【法文】:inconstant
【德文】:heute so,morgen so
【成语故事】:传说宋国养猴人狙公养了很多猴子zd,猴子能够完全听懂他的话,他对猴子的生活习性与语言也完全了解,由于家境开始不济,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他对猴子说以后的栗子一律是“朝三暮四”,猴子不同意,就改口说“朝四暮三”,猴子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