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
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e68a84e799bee5baa6362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他回忆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跌下来的一刹那间, 在我头脑中闪过念头的数目却是惊人的多。这一切, 好像和生理学家们所提出的每个念头需要可观时间的说法, 是不相符的。"这场虚惊竟成了他一次难得的实验了。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自达尔文时代起,人和动物的祖先问题就一直被激烈地争论着,其间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论断,也充斥着不少的骗局和困惑,所有的这些都一直让我们觉得兴味盎然。直至18世纪,人们还自以为明白自己在大自然阶梯上的位置:水母的最下方,人类在最上方,豚鼠之类的则在中间。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有关生物和化石的证据被发现,这条巨大的生物链渐渐变得混乱起来。这时候,达尔文开始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之行,于是这个有趣的故事也就开场了。《进化论》一书所要追溯的各种理论和发现,将解释长颈鹿的脖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天变热了耳朵大就有好处,还有一个叫作露茜的人怎么就被称为是所有人的祖母的祖母的祖母的祖母。
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界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要点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 择,竞的是“基因”。
《进化论》人类的进化过程图册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达尔文简介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进化论》[书籍] - 研究历史 进化图册19世纪后用于生物学,专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又称作演化。
历史中 达尔文把以前的生物变化思想的发展归跟于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试图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世纪)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为陆地生物。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18世纪末-19世纪后期,大多数动植物学家都没有认真地研究生物进化,而且偏离了古希腊唯物主义传统,坠入唯心主义。“活力论”虽然承认生物种可以转变,但把进化原因归于非物质的内在力量,认为是生物的“内部的力量”即活力驱动着生物的进化,使之越来越复杂完善。但活力论缺乏实际的证据,是一种唯心的臆测。最有名的活力论者就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9世纪后期出现的终极目的论或直生论,认为生物进化有一个既定的路线和方向而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
达尔文学说 1858年7月1日C.R.达尔文与A.R.华莱士在伦敦林奈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后人称他们的自然选择学说为达尔文-华莱士学说。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自然选择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进化论》- 理论弱点 达尔文理论书籍图册达尔文的进化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6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它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还存在着若干明显的弱点:①他的自然选择原理是建立在当时流行的“融合遗传”假说之上的。按照融合遗传的概念 ,父、母亲体的遗传物质可以像血液那样发生融合;这样任何新产生的变异经过若干世代的融合就会消失,变异又怎能积累、自然选择又怎能发挥作用?
②达尔文过分强调了生物进化的渐变性;他深信“自然界无跳跃”,用“中间类型绝灭”和“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古生物资料所显示的跳跃性进化。他的这种观点近年正越来越受到间断平衡论者和新灾变论者的猛烈批评。
《进化论》 - 学说危机 染色体遗传学说图册达尔文以后进化论的发展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G.J.孟德尔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他证明遗传物质不融合,在繁殖传代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分离和重新组合。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T.H.摩尔根等人进而建立了染色体遗传学说,全面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本应弥补达尔文学说的缺陷,有助于进化论的发展;但当时大多数遗传学家(包括摩尔根在内),都反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信仰,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①新拉马克主义与新达尔文主义。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出现过一些新的进化学说。荷兰植物学家H.德·弗里斯在20世纪初根据月见草属的变异情况提出“物种通过突变而产生”的突变论,而反对渐变论。这个理论得到当时许多遗传学家的支持。某些拉马克学说的追随者们虽然抛弃了拉马克的内在意志概念,但仍强调后天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是进化的主要因素。50年代在苏联由T.D.李森科所标榜的米丘林学说,强调生物在环境的直接影响下能够定向变异、获得性能够遗传。所有这些观点被称为新拉马克主义。A.F.L.魏斯曼在1883年用实验来证明获得性遗传的错误,强调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他的看法被后人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②现代综合进化学说。20世纪20-30年代首先由R.A.费希尔、S.赖特和J.B.S.霍尔丹等人将生物统计学与孟德尔的颗粒遗传理论相结合,重新解释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形成了群体遗传学。以后C.C.切特韦里科夫、T.多布然斯基、J.赫胥黎、E.迈尔、F.J.阿亚拉、G.L.斯特宾斯、G.G.辛普森和J.W.瓦伦丁等人又根据染色体遗传学说、群体遗传学、物种的概念以及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许多学科知识,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建立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③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论。1968年,日本学者木村资生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材料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简称中性学说)。认为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数进化改变和物种内的大多数变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而是通过那些选择上中性或近乎中性的突变等位基因的随机漂变引起的,反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万能论观点(见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着。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将虫子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含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甲虫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位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位大学生就是查尔斯·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论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他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各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一路上,达尔文把各式各样的石头敲下来放进背包,有黑色的、白色的,还有夹着一束花纹的。一会儿,背包便放满各种各样的石头,背包带深深地勒进达尔文的肉里,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达尔文先生,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到底有什么用?”看着吃力向前爬行的达尔文,助手不解地问。
“你看,石头是有层次的。每层石头里有着不同的贝壳和海生动物的遗骨,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年代的生物!”达尔文喘着粗气说道。
助手总算明白了一些,赶忙从达尔文身上接过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舰长吃了一惊,急忙说道:“这山又高又长,您怎么走得过去?”
“我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达尔文坚定地说道。舰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安全起见,又派了向导和骡马一同前往。
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道:“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心中异常激动地说道:“看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地带,在亿万年前,原来是一片大海洋啊!”
达尔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领大家一直往上爬去。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达尔文忽觉心胸开朗了许多。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再仔细一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它们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
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在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写出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引起了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而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636f70797a686964616f335“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他们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知识点
赫胥黎
托马斯·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1825年5月25日出生在英国一个教师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为家境贫寒而过早地离开了学校。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奋,靠自学考进了医学院。1845年,赫胥黎在伦敦大学获得了医学学位。毕业后,他曾作为随船的外科医生去澳大利亚旅行。也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赫胥黎酷爱博物学,并坚信只有事实才可以作为说明问题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