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麦兜是只单纯乐观的小猪,资质却甚为平平,俗称‘死蠢’;麦太是一个单亲妈妈,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麦兜身上。幸好麦兜性格单纯乐观,为人正直善良,故事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3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以至长大后负资产的一路说来,失败、失望,一个接一个,但麦兜还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创造了他的美丽世界 我最喜欢麦兜说得那段话是:“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吃过那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麦兜故事》,一支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香港制造 在众多打打杀杀和古惑仔漫画当中,“麦唛与麦兜”的故事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香港最成功的原创Q版漫画人物,经常可以在我们身边的贺卡、信纸等产品中找到它的身影。而这只迷糊又憨憨的猪仔麦兜,今年圣诞期间走进香港的大银幕演绎自己的成长故事,创造出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票房收入的奇迹。漫画家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在动画电影市场低迷之中逆风而行,不仅是香港漫画界的一个传奇角色,更会是香港动画历史上成功的先行者。 热映香港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了,实在是个奇迹。故事里的主角麦兜,其实是一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只不过在作者的笔下,给他赋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惟一有别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还是个猪的样子,因此还不如就说他是一个生有猪样子的人。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赫甚至有几分低微,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低层的人。因此,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经历。 没有考证过是谁率先使用了“草根阶层”这样一个调侃而又亲切的字眼,来称谓所有为生计奔忙的百姓。小的时候,总以为香港是一个没有平民百姓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听到“香港”二字就跟听到“金山”二字的感觉没有任何区别。直到上学之后,随着有关香港的书读得越来越多,香港的电影看得越来越多,才知道香港原来也是有草根阶层的,而且比例还不小。再到后来接触到了香港人,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才听说香港的草根阶层活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好,甚至是更累、更辛苦!麦兜的故事或许就是香港草根阶层中,某一位真人真实故事的银幕投射,因此才会感染这么多香港的观众。 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 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实在是太普通不过,普通到他没有一点超出常人的地方。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生活拮据,自己又智商平平。从小他就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梦,这样的梦和快乐你我都曾有过。相信漫画的作者和本片的导演,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和快乐,否则故事怎会如此生动。 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了。想做奥运冠军是受了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山头一游。但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看着银幕上的麦兜特制圣诞火鸡吃了半年,看着他从平凡中得来的快乐,看着他长大工作后和现时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负资产者,观众所感受到的并非是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叹。 编导们用动画为香港的草根阶层所谱写的这支歌,虽然可能旋律上不够优美,但却与他们的心曲是如此的合拍。这个阶层里的人,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从麦兜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或是自己现在的写照。能够深入人心的歌曲,应该是最成功的曲子了。 麦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令港人如此接受,除了故事接近香港百姓之外,片中大量出现的香港各地的景色,和香港的文化特征,成为吸引观众的又一卖点。麦兜在向大家讲述他故事的同时,令观众亲身游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亲身体会香港的各种文化现象,绝对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香港的街景:以前的港片中,最常见的都是香港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但在《麦兜故事》里却出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香港特有的景致。影片在开头便捕捉了一大段的旺角、大旺咀的空中街景,这里的景色并不漂亮,而是很破烂的景象,当然也是很真实的景象。这种以香港特有的街景来展示香港特色的做法,比任何其他艺术手法都来得具体,都更容易为香港观众所接受。而片中实景拍摄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和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方,将香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统统展示出来。尤其是旺角、深水那种人多拥挤,天桥、汽车、广告招牌和各种各样店铺林立的旧街区,都是香港街景的特色。 香港的历史文化:从影片中所展示的街景,和其他景象中,港人能够从中体会的浓浓的香港文化特有的气息。片中出现的面档和茶餐厅,都是香港人的日常去处,也是地道的香港文化,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而从麦兜所读的“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校长满嘴的潮州话,以致小同学也跟着用潮州话读书,反映出香港多种方言混杂的特性。而麦兜用中文音来记英语单词的学英语方法,不仅有趣,也反映出香港学生的学英语方法几乎和内地同学如出一辙。片中出现的长洲的抢包山、张保仔洞的宝藏传说、李丽珊的奥运金牌、香港申办亚运会等,使得影片有几分像是一部香港的历史顾,令港人触景生情。 香港的电影市场虽然较大陆发达,但与好莱坞相比的确还是有差距,至今还没有统计数据表明《麦兜故事》的观众是以什么年龄层、什么性别的观众最多。不过根据推断,可能是年龄和性别的比例都比较平均。 孩子们喜欢这部电影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只可爱的小猪原本就是为他们而创作。麦兜在“春田花花幼儿园”里的故事,多数的小朋友都很熟悉。麦兜的学习、游戏、梦想,是每个孩子成长时都要经历的,或许是刚刚在学校里或是放学的路上他们还做着麦兜同样的梦呢。麦兜长大工作的故事,对于尚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可能给他们这样的启发显得有些超前。相信这只是创作者的无心之过,因为他们想影片能适合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口味。因此,不得不将成人的辛酸故事也搬上了银幕。年龄稍大一点孩子,他们可能会隐约体会其中的感人之处,而刚刚走上社会并立即遭受到和麦兜同样打击的大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麦兜的原形。很多小观众说影片的中部比较沉闷,这也正是年龄和社会阅历不同的人对麦兜故事的不同感受,长大了的麦兜与小朋友产生了距离感是必然的,他们觉得沉闷也是正常的,因为长大后的麦兜好像已经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大人们的朋友了。 麦兜儿时的故事,成人只能以回味和感慨来抒发心情。幼儿园和学校里的故事早就远去了,回味这段当年的快乐时光,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说不尽的感慨。感慨年光易逝,感慨美妙好景不在,感慨长大成人后的艰辛。麦兜儿时故事给成人带来的只有回忆和喟叹,麦兜变成负资产人士的故事,可谓一下切中香港草根族的命脉。在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资产缩水的状况之下,负资产成为香港经济社会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而负资产的人士当中以草根阶层的人数居多,只有这些日日奔忙,不断承受压力在供房、供车的人,才最无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最有机会成为负资产的人。与其说麦兜是某一个香港草民的化身,还不如说是草根阶层的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自己。加之创作者们在影片使用的都是香港的真实地名,地道的香港街景,更让香港的观众感受到这一完全虚构的卡通人物故事的真切。由此产生的认可,除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寄托同感的知己外,也是对创作者一个莫大的宽慰。 “麦兜”给香港电影的启示 香港经济近几年的不景气,连累到电影业内也一片萧条。香港主流的动作片、鬼片、笑片,都少有佳作推出,更不要说本来就实力不足的动画片。电影市场的冷清,当然与电影创作水平的裹足不前有关,但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观众的看片兴趣的转移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眼看自己的资产缩水、股票狂跌,就算是他还记得去看电影放松一下,还能有心情忍受一群人莫名其妙地厮杀、无厘头地搞笑吗?能在银幕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一丝前途的希望,然后再开心一笑,当然是普通草民的最好选择了。 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的故事精彩吗?相信不熟悉香港社会环境的观众一定也觉得很无聊,对于它能创下香港电影史上的最高卖座记录一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香港的观众,尤其是普通百姓却从星仔和他的一班师兄弟身上看到一股精神,一种希望。希望是每个人生活中无可或缺的指路明灯,能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希望的电影,自然也成就不俗的票房收入。 《麦兜故事》没有《少》片那样的大投入,也没有炫目电脑特技运用,故事也显得平淡很多,但却将故事的适龄范围和亲和力力求加到最大。事实证明,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艺术一定能为百姓接受,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故事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欢。谁关注了草根阶层,谁就赢得了大多数的观众。这对于攀比特技之风日盛的香港影坛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记得采纳啊
麦兜是只单纯乐观的小猪,资质却甚为平平,俗称‘死蠢’;麦太是一个单亲妈妈,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麦兜身上。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1幸好麦兜性格单纯乐观,为人正直善良,故事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以至长大后负资产的一路说来,失败、失望,一个接一个,但麦兜还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创造了他的美丽世界
我最喜欢麦兜说得那段话是:“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吃过那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麦兜故事》,一支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香港制造
在众多打打杀杀和古惑仔漫画当中,“麦唛与麦兜”的故事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香港最成功的原创Q版漫画人物,经常可以在我们身边的贺卡、信纸等产品中找到它的身影。而这只迷糊又憨憨的猪仔麦兜,今年圣诞期间走进香港的大银幕演绎自己的成长故事,创造出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票房收入的奇迹。漫画家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在动画电影市场低迷之中逆风而行,不仅是香港漫画界的一个传奇角色,更会是香港动画历史上成功的先行者。
热映香港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了,实在是个奇迹。故事里的主角麦兜,其实是一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只不过在作者的笔下,给他赋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惟一有别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还是个猪的样子,因此还不如就说他是一个生有猪样子的人。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赫甚至有几分低微,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低层的人。因此,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经历。
没有考证过是谁率先使用了“草根阶层”这样一个调侃而又亲切的字眼,来称谓所有为生计奔忙的百姓。小的时候,总以为香港是一个没有平民百姓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听到“香港”二字就跟听到“金山”二字的感觉没有任何区别。直到上学之后,随着有关香港的书读得越来越多,香港的电影看得越来越多,才知道香港原来也是有草根阶层的,而且比例还不小。再到后来接触到了香港人,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才听说香港的草根阶层活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好,甚至是更累、更辛苦!麦兜的故事或许就是香港草根阶层中,某一位真人真实故事的银幕投射,因此才会感染这么多香港的观众。
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
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实在是太普通不过,普通到他没有一点超出常人的地方。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生活拮据,自己又智商平平。从小他就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梦,这样的梦和快乐你我都曾有过。相信漫画的作者和本片的导演,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和快乐,否则故事怎会如此生动。
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了。想做奥运冠军是受了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山头一游。但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看着银幕上的麦兜特制圣诞火鸡吃了半年,看着他从平凡中得来的快乐,看着他长大工作后和现时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负资产者,观众所感受到的并非是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叹。
编导们用动画为香港的草根阶层所谱写的这支歌,虽然可能旋律上不够优美,但却与他们的心曲是如此的合拍。这个阶层里的人,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从麦兜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或是自己现在的写照。能够深入人心的歌曲,应该是最成功的曲子了。
麦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令港人如此接受,除了故事接近香港百姓之外,片中大量出现的香港各地的景色,和香港的文化特征,成为吸引观众的又一卖点。麦兜在向大家讲述他故事的同时,令观众亲身游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亲身体会香港的各种文化现象,绝对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香港的街景:以前的港片中,最常见的都是香港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但在《麦兜故事》里却出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香港特有的景致。影片在开头便捕捉了一大段的旺角、大旺咀的空中街景,这里的景色并不漂亮,而是很破烂的景象,当然也是很真实的景象。这种以香港特有的街景来展示香港特色的做法,比任何其他艺术手法都来得具体,都更容易为香港观众所接受。而片中实景拍摄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和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方,将香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统统展示出来。尤其是旺角、深水那种人多拥挤,天桥、汽车、广告招牌和各种各样店铺林立的旧街区,都是香港街景的特色。
香港的历史文化:从影片中所展示的街景,和其他景象中,港人能够从中体会的浓浓的香港文化特有的气息。片中出现的面档和茶餐厅,都是香港人的日常去处,也是地道的香港文化,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而从麦兜所读的“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校长满嘴的潮州话,以致小同学也跟着用潮州话读书,反映出香港多种方言混杂的特性。而麦兜用中文音来记英语单词的学英语方法,不仅有趣,也反映出香港学生的学英语方法几乎和内地同学如出一辙。片中出现的长洲的抢包山、张保仔洞的宝藏传说、李丽珊的奥运金牌、香港申办亚运会等,使得影片有几分像是一部香港的历史顾,令港人触景生情。
香港的电影市场虽然较大陆发达,但与好莱坞相比的确还是有差距,至今还没有统计数据表明《麦兜故事》的观众是以什么年龄层、什么性别的观众最多。不过根据推断,可能是年龄和性别的比例都比较平均。
孩子们喜欢这部电影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只可爱的小猪原本就是为他们而创作。麦兜在“春田花花幼儿园”里的故事,多数的小朋友都很熟悉。麦兜的学习、游戏、梦想,是每个孩子成长时都要经历的,或许是刚刚在学校里或是放学的路上他们还做着麦兜同样的梦呢。麦兜长大工作的故事,对于尚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可能给他们这样的启发显得有些超前。相信这只是创作者的无心之过,因为他们想影片能适合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口味。因此,不得不将成人的辛酸故事也搬上了银幕。年龄稍大一点孩子,他们可能会隐约体会其中的感人之处,而刚刚走上社会并立即遭受到和麦兜同样打击的大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麦兜的原形。很多小观众说影片的中部比较沉闷,这也正是年龄和社会阅历不同的人对麦兜故事的不同感受,长大了的麦兜与小朋友产生了距离感是必然的,他们觉得沉闷也是正常的,因为长大后的麦兜好像已经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大人们的朋友了。
麦兜儿时的故事,成人只能以回味和感慨来抒发心情。幼儿园和学校里的故事早就远去了,回味这段当年的快乐时光,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说不尽的感慨。感慨年光易逝,感慨美妙好景不在,感慨长大成人后的艰辛。麦兜儿时故事给成人带来的只有回忆和喟叹,麦兜变成负资产人士的故事,可谓一下切中香港草根族的命脉。在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资产缩水的状况之下,负资产成为香港经济社会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而负资产的人士当中以草根阶层的人数居多,只有这些日日奔忙,不断承受压力在供房、供车的人,才最无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最有机会成为负资产的人。与其说麦兜是某一个香港草民的化身,还不如说是草根阶层的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自己。加之创作者们在影片使用的都是香港的真实地名,地道的香港街景,更让香港的观众感受到这一完全虚构的卡通人物故事的真切。由此产生的认可,除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寄托同感的知己外,也是对创作者一个莫大的宽慰。
“麦兜”给香港电影的启示
香港经济近几年的不景气,连累到电影业内也一片萧条。香港主流的动作片、鬼片、笑片,都少有佳作推出,更不要说本来就实力不足的动画片。电影市场的冷清,当然与电影创作水平的裹足不前有关,但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观众的看片兴趣的转移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眼看自己的资产缩水、股票狂跌,就算是他还记得去看电影放松一下,还能有心情忍受一群人莫名其妙地厮杀、无厘头地搞笑吗?能在银幕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一丝前途的希望,然后再开心一笑,当然是普通草民的最好选择了。
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的故事精彩吗?相信不熟悉香港社会环境的观众一定也觉得很无聊,对于它能创下香港电影史上的最高卖座记录一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香港的观众,尤其是普通百姓却从星仔和他的一班师兄弟身上看到一股精神,一种希望。希望是每个人生活中无可或缺的指路明灯,能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希望的电影,自然也成就不俗的票房收入。
《麦兜故事》没有《少》片那样的大投入,也没有炫目电脑特技运用,故事也显得平淡很多,但却将故事的适龄范围和亲和力力求加到最大。事实证明,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艺术一定能为百姓接受,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故事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欢。谁关注了草根阶层,谁就赢得了大多数的观众。这对于攀比特技之风日盛的香港影坛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麦兜就如同草根的我们平凡但却善良。尽管总是做不成功事情但是仍然怀有梦想。
“我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一起吃鸡一起来歌唱。”在香港,如果听到这样的台词,人人都会知道百,是那个麦兜来了。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赫甚至有度几分低微,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人。因此,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
打着“香港专制造”牌子的麦兜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赢得香港市民的喜爱。麦兜的影片可谓给香港影片市场一个超级冲击波:圣诞期间,《麦兜故事》票房超过了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2002年4月,《麦兜故事》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在香港电影节颁奖典礼上,《麦兜故事》一举夺属得由世界各地影评人评审颁发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