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昭君出塞
霍去病封狼居胥
文天祥殉国
史可法殉国
蒋委员长领导抗日战争
个人从出生就属于自己的祖国,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在《满江红》里倾泄着满腔热血,他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等等,他们都怀着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决不允许祖国受到一点的亵渎和伤害。虽然这些人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9物都已作古,但却引导着我们这些后人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每一个热血中国人都会把祖国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
一位英国老殖民地主义者竟把发展中国家污蔑为“蝼蚁之国”。但不要忘记:蚂蚁的个体,不可谓不行微区区,然而万众一心,不可谓庞然大物,不自菲弱小,却能叱咤森林,溃堤破门,所向无敌。真是区区蝼蚁,可讴壮歌矣!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折一只箭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而一个人要同时折十只箭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需要集体的力量了。因而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就必须像这个事例一样,戮力同心。
教育家陶行如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踩中国之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这是中华近百年来历史上昭示的一个深切道理。祖国的前途、命运、未来和个人憧憬的前途、命运、未来,如同血肉相连,切切相关。让我们来回顾历史:
1964年春,蒋介石撕下假和平的面具,公然践踏《停战协定》,镇压人民反内战运动,接连制造了许多血案和惨案,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真是让人不齿。
爱国是无条件的,它不应该因祖国的贫富强弱而有所差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抱着振兴祖国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爱国,不需要再原因枯燥无味的数据,不必再借用古老的格言,更不应该流于形式,它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今天,抗非典战场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这何尝不是爱国?申奥成功,首次航天载人上太空,实现零的突破,令万人空巷,举国欢腾,这何尝不是爱国?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雄壮的国歌在异国响起,运动员湿润的眼眶,观众激动的神情,这何尝不是爱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保持着赤子的一片丹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2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2]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扩展资料:
宋理宗开庆初年,蒙古大军在灭掉金国二十多年后,开始大举进攻南宋。
面对蒙古铁骑的进攻,宋军连连败退,以至于贪生怕死的得宠太监董宋臣,连连劝说宋理宗把都城迁往福建和广东一带,以避锋芒。
朝中虽然也有很多大臣对此持反对态度,但却是敢怒不敢言,担心宦官董宋臣给自己穿小鞋。
然而,文天祥对此却不怕。
此时,身为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主动上书宋理宗。
在奏疏中,文天祥重点说了这么一句话——“请求皇帝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乞斩宋臣,以一人心)”
但是,对于文天祥的这份奏疏,不知是被宦官董宋臣私自扣押下了,还是被宋理宗本人给扣押下了。
总之,文天祥等待了好久,都没有得到宋理宗的回复。
二十出头的文天祥,当时还是一个愤青,在等了好久都没有得到宋理宗的答复后,他竟然一气之下辞官回了老家(不报,即自免归)。
当然,宋理宗是不会轻易就放弃这个自己所选中的状元的。
不久之后,在文天祥火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朝廷又重新把文天祥招了回来,让他担任刑部郎官(后稍迁至刑部郎官)。
之后,才有了文天祥提兵对抗蒙古大军和誓死不降的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