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吴隐之饮“贪泉”的故事
离广州10公里的石门,是古代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那里有一泓泉水叫“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因此,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敢喝的,即使非常口渴也竭力忍着,以保证自己的清廉。
有一人叫吴隐之,到广州做官,从“贪泉”路过,听随从说起有这么一回事,便去看看。他看见所谓的“贪泉”实际上只是普普通通的山泉,就蹲下捧着泉水畅饮,随从见状大惊失色,赶紧上前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3”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我就不信这个邪。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清正廉洁。”随后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但我认为,如果让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殷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廉洁之心的。
吴隐之在广州任职期间,把所得俸禄、赏赐,除了留够吃的一份粮食外,其他都分散赈济亲戚朋友与老百姓。吴隐之的清廉节俭、率先垂范,不仅使属下官员们不敢贪赃枉法,而且使广州民风日趋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吴隐之笑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出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2、《公仪休嗜鱼》这篇文章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
关于公仪休吃鱼的故事,2200多年前韩非子老先生是这样讲述的:
公仪休凭着的领导才能和显著的工作实绩,被提拔为鲁国宰相。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鲁国人民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仪休有一个吃鱼的嗜好,被人们知道,送鱼的人在宰相府门前排起了长队。“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照理说,宰相大人既然好这一口,群众又有送鱼的愿望,收两条鱼,价值不过几十个铜板,无伤名节。但公仪休竟对所有前来送鱼的人,一概婉言谢绝。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号令一下,送鱼者立即作鸟兽散。
在这里,公仪休很明白了: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收鱼。如果收了鱼,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必然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就会徇私枉法,并因此而丢官。到那时,官没了,工资没了,送鱼的也自然不会再来了,即便喜欢吃鱼,也弄不到鱼吃了。虽然现在我不收别人送来的鱼,但可因此而保全名节,不被免职,到退休都还能领到高工资,就不愁吃不到鱼了。
廉洁故事还有:
(1)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2)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3)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
(4)大家知道,魏征是个有名的宰相,他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隐居田园,追求心灵的宁静。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e5a48de588b67a64335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