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
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
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2、周总理与霉干菜
有一次,周总理与贺龙元帅在杭州的楼外楼饭店用餐,周总理指着饭店厨师特意为他们烹制的干菜蒸肉和虾仁干菜汤对贺龙说:“这是我的家乡口味,你尝尝看,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
贺龙尝后大加赞赏,周总理也欢喜得眉开眼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到杭州,晚宴时周总理也为外宾点了一道自己的家乡菜——霉干菜焖肉,并请尼克松细细品尝。
尼克松吃后果然连声叫好。事实上,周总理每次招待客人都不忘把霉干菜推荐给大家。在上海宴请文艺界知名人士时,京剧大师周信芳等人也在总理的盛情下品尝到了“干菜蒸肉”的美味。
对于饮食清淡的周总理来说,霉干菜不但味道可口,还有很强的吸附油脂的作用,所以他非常乐于让更多的人能吃到这道有益身体的菜肴。
有一次去南方视察工作,为了让随行人员都能尝尝绍兴的传统菜,周总理提议晚餐大家一起加一道“干菜蒸肉”。
不过吃晚饭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桌上的“干菜蒸肉”肉多菜少,而其他人面前的“干菜蒸肉”却是菜多肉少。
周总理见状一面“批评”服务员没有一视同仁,一面把自己桌上的“干菜蒸肉”端到随行人员的桌上,和大家一起香喷喷地吃了起来。
3、中法建交破常规
国际社会称周总理是“解决外交难题的能手”,确实是这样。我参加的中法建交谈判就是总理外交艺术的杰出体现。
1963年10月,法总统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来谈中法建交,双方一共谈了6次,是总理亲自主持的。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法国跟台湾的关系。
富尔表示,法国只承认一个中国,但又强调中法在互相承认的问题上不就应提任何先决条件,所以期望中方不要坚持法国务必首先跟台湾断交。于是谈判陷入僵局。
这时,总理安排法国代表到内蒙、山西参观访问几天,并准备了一个新的方案,即中法在达成“三点默契”。
(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撤回在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1构的状况下,法国也相应撤回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基础上先建交,然后法台再断交。
这种模式在外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法国也就成了唯一一个跟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不首先宣布跟台湾断交的国家。
4、严厉批评基辛格
周总理在外交方面的立场十分坚定,中国外交史上几次重要表态都是他做出的。一次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总理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
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进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果然,这句话讲完两个礼拜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入朝参战了。
第二次是在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发表声明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不要跟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之后,周总理又指出台湾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侵占了台湾,就应从台湾海峡撤出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台湾从历史上、法律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用什么方式来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无权干涉。第三次表态是在中美建交前夕。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是在周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实现的。
大家可能会以为周总理与他举行会谈必须很友好,其实周总理十分严肃地批评了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批评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当时,基辛格是恭恭敬敬地聆听。
当然,总理搞外交十分注意方法。他待人总是彬彬有礼,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说服。比如1963年底总理到亚非14国访问时,阿尔及利亚比较急躁,也要立刻建社会主义。
总理就对它说,革命是有阶段性的,你看中国革命成功以后也并不是立刻就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再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然后到社会主义的。总理这样的现身说法自然令对方信服。
5、一条枕巾
1961年4、5月间,周恩来在河北磁县农村召开座谈会。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
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
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
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 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抄 „ 马路 ‟ 呢? ”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
(2)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百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 支派克钢度笔 , 便带着几分讽刺 , 得意地发问 :“ 总理阁下 , 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 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 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问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 ”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答 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