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孟母,就是孟子的母亲。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生卒年为前372年-前289年,这是发生在孟子小时候,应该是前364—前362年。在孟子8岁到10岁左右。
当代孟母”不是想迁哪就能迁哪的。
“孟母三迁”是经典,激励了几代人。但是,不惜颠沛知流离的生活,乃至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为代价的陪读,不但过犹不及,还与“孟母三迁”的本意相悖。道
不合适理由:
环境不允许。法律没有迁徙自由权,学校周边楼盘的价格畸高,要做“孟母”,没有成百上千万的资产行不通。“孟母”必须砸锅卖铁替儿女去选择好学校内,好老师,好同学。
教育不允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母性使然,培养一个“孟子”不容易。学校是没法随便选择的,有各种各样的择校费,和各种法律造成了,学校不是想读哪所就读哪所的。
资金不允许。现代教育成本偏高,已经与孟母的时代相去甚远。一般的普通人家让孩子容从幼儿园读到大学光是学费就已经需要太多的钱,再加上房价居高不下,买一套房子已经能普通人能接受的极限,所以无法再像孟母那样为了孩子读书可以到处迁徙。
母三迁百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度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知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道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回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答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