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张良出生在战国末期韩国的名门贵族,世代为相。
秦始皇灭韩国,杀韩王,张良与一刺客谋杀秦皇。做了一个重一百多斤的铁锥,挤在围观秦皇巡游的人群中。刺客甩起铁锥,砸到了秦皇的副驾上,结果失败而逃。
于是张良改名换姓,逃亡了。
张良敬重老人得天书《太公兵法》
一天张良遇到一老头,在桥上故意将鞋子扔在桥下,然后冲着张良说:“你不知道给我捡起来吗?”
张良很生气,本想揍老头一顿,看到老头年纪确实不小,心想,作为后辈,我不应该尊重老人吗。于是下桥将鞋子捡起来送到老头面前。
老头不客气的示意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跪着给老头穿上了。
老头头也没回就走了,走出一里多远又回来了,对张良说:“小子,我看你还行,五天后早晨来这个桥上等我。”
张良感到奇怪,五天后早晨来到桥上,老头已经等候了,很生气地说:“有你这么让前辈等你的吗?再过五天在这里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五天,张良鸡刚叫就来了,老头已经在等候了,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再过五天后早晨再来吧。”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一会老头来了,笑着对张良说:“我看你小子挺不错的,这本天书送给你,十三年后你将功成名就,那时你到谷城边,边上有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
后来张良功成名就,果然寻得黄石,为之立庙。供奉之。
张良为复国,散尽万金家财后投军
十年后,(承上)陈胜起兵,天下大乱,张良散尽万金家财,资助义兵。自己想投靠景驹,路上却遇到刘邦,被刘邦留下。
张良不忘复国,要求项梁立韩国的贵族为韩王,自此复国成功。后来韩王派张良辅助刘邦攻打咸阳。张良帮助刘邦攻下咸阳。项羽不服,攻伐刘邦。项羽的叔叔项伯因以前杀人逃命,投靠在张良家,跟张良关系很好,得知他在刘邦那里,就去报信让其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7离开,以免遭难,张良带项伯见刘邦说明情况。通过与项羽的几番沟通,刘邦带领张良赴鸿门宴向项羽当面解释,又帮助刘邦逃离宴会。
后来项羽逼迫刘邦为汉王,封于巴蜀。张良劝刘邦韬光养晦,进入巴蜀,烧绝栈道,以防项羽来攻,也对外宣示无心再回中原。刘邦到了封地,张良回到韩王成的身边。
后来刘邦得到韩信辅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收回三秦之地。项羽大怒,欲并伐汉军,张良欺骗项羽说刘邦的目的只是要把以前怀王约定给他的地盘收回去,之后不会再东进了。还把齐国叛乱的信给了项羽,将项羽的目光引向齐国。
在以后,项羽杀了韩王,张良逃到刘邦身边。
在汉军与楚军僵持的艰苦阶段,为了让诸侯来援助,郦商曾经劝刘邦刻印玺封六方诸侯,张良及时改正了刘邦的错误判断,使刘邦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战略错误。
楚军谋求与汉军议和休战的时候,又是张良跟陈平力主刘邦假意议和,而后攻打楚军,垓下一战,使韩信大败项羽,使之自杀身亡。从此统一天下。
张良帮太子保住地位
刘邦宠爱戚夫人,又发现吕后权力欲望很强,就想废除吕后的儿子太子的位子,立戚夫人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都说不通。吕后很着急,就威胁张良让他劝说刘邦,张良自思自己也做不到,就跟吕后说:“汉朝统一天下后,有四个秦朝的老头,很有学问,因为圣上这个人对学者不够尊重,他们四个隐居起来,坚决不与皇帝公事,人称“商山四皓”,皇上几次邀请都不给面子,如果让太子写封谦虚的信,带上厚重的礼物,他们必定会来会见太子,那时候,你就让他们跟着太子,这样皇帝看到就觉得太子得人心了。”
果然有一次,皇帝宴请大家的时候,太子带着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头们对太子甚是尊重,刘邦很奇怪,就问:“四位老者是谁。”太子说是商山四皓。刘邦大惊,说:“想当初我作为一国之君去邀请四位,四位都不给我面子,怎么现在反而跟了太子?”老头们说:“我们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您不尊重学者
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圯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成了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6要组成部分。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司马迁通过上述情节,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我们如果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两位大功臣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此外,司马迁在本篇的写实中夹杂了一些传奇性的描写,如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 ”,遇圯上老人授书,十三年后取谷城山下黄石祭祀,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欲从赤松子游”等,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为本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进履》: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5,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天下会大乱。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个故事是说,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感悟,揭示的道理:
中国有句古训“满招损,谦受益”。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决不是软弱的表现。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6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 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会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 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了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名噪一时,功盖天下。 张良能宽容待人,至诚守信,做事勤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