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我们大家在小时候大概都听说过张良拜师的故事,后世对他的评价说他精通黄老之道,是期末汉初杰出的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此人计谋卓绝,帮助刘邦在鸿门宴上脱身,并凭借自己出色的直冒帮助刘邦建立了e68a84e799bee5baa6332大汉王朝,被册封为留侯。
张良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得到善终的人,到了现在,大概也只能用刘邦的一句话来形容他,运筹帷策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相传张良的师父是黄石公,某一日,张良在桥上碰见了一个穿着破烂的老人,看到他之后故意把鞋子丢到河里,让张良去给他捡,既然回来以后还要求帮老人穿上,之后又故意把鞋子丢到河里,张良还是恭恭敬敬地帮老人把鞋子捡了起来,如此循返往复三次,老人笑着对他说,你是一个可造之才五天以后在这里等我。
到了约定的时间,张良来到了这里,发现老人早就等在这里,老人看到以后非常生气,说怎么可以让老人等呢?告诉他,五天之后再来,五天又五天,终于有一天,张良午夜之前就来到了两个人约定的地方,终于得到了老人的满意,将《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
这个故事在小时候都是要告诉我们要尊师重道,那么,黄石公为什么要让张良捡三次鞋呢?一方面,大概是考验张良的心性张良原本出生于贵族世家,他的父亲是韩国的丞相,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张良必定心高气傲,其次是为了磨练张良的耐性,告诉张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小看。
话说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天下大乱.张良也想做一番大事,苦于找不到明主.有一天闲来无事,散步来到一座小桥边,桥边坐着一位老抄人,老人看到他走近,踢落脚上的草鞋,说道:"小子,帮我把鞋捡起来系到脚上!"张良一听,脸色有些变,想揍这个老人.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恭敬为好,说不定老人是一个绝世高手.于是,他恭恭敬敬地拣起鞋,跪在地上帮老人系好鞋.老人说:你将来必成大事,但是火候不够,我传一套兵法给你,助你成就大事.明天清早,你到桥头来,我教你兵法. 第二天一早,张良来到桥头,老人已经坐在那里,正色对他说:跟老人约会见面zhidao,不能迟到,迟到说明你没有诚意,明天你再来. 第三天,张良5:00多钟就起床,匆忙赶到桥边,老人又已经坐在桥边.张良再一次羞愧而退(老人叫他第四天再来). 张良回到家里,思量一番,今夜不能睡觉,要守在桥边才行.吃完晚饭以后,他就来到桥边,等着老人出现.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6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7] 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8] 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9] 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10] 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11] 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具体如下:
一天黄昏,张良过一座桥,迎面走过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帮我把鞋取上来!”
张良十分吃惊,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后,大笑离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张良十分诧异,跪拜说:“好的。”
五天之后,张良到了约定的地点,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晚到,老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和老人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呢?”于是再次离去并说道:“五日之后早点来。”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便赶忙赴约,老人又先到了,他愤怒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说完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
五天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老人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一本兵法。张良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日后果然成了智谋超群的汉代名臣。
扩展资料:
张良三次为黄石公拾鞋的深意:
1、为张良今后的智慧人生和谋略的根源打下伏笔。
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从此以后,他就隐居了下来细细的揣摩研读这本“太公兵法”。张良有着自己的政治思想,先韩后汉。他认清现实,放弃前者,又完美无瑕的实现了后者。
他是顶级政治家,谋略家。跟随刘邦,他的所作所为伟大又高明。刘邦灭了许多的功臣,但是功劳贼大的张良却毫发无损的安稳的走完了自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己的一生,功成名就,毫发无损!
2、张良捡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么不忍,既然忍了,就要一忍到底。”
张良长跪着把鞋给穿上,就是在讲“一忍到底”的事情,因为你如果不能忍,不能一忍到底,让人看出你在忍,你忍得半点价值都没有。
3、老人是在考察张良,张良如果走了,张良的资质还值得黄石公培养吗?他回来就是知道张良还在等他,而张良也知道老人还会回来。
两人一开始就在发招接招,一番较量后,摸清了彼此的等级。国学大师吕公说,“双方等级相同,在历史上才能构成佳话;如果双方等级差的太多,只要老父没回来或张良没在原地等他,这个故事就变成了笑话”。
4、黄石公考察张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点化”的过程。“点化”的教育方式,属于道家思想。三言两语,你能懂,就属于悟性高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很少,故而道家思想只能是精英阶层人之间传递。张良属于黄老之术的代表人物,以后帮助刘邦的从政经历充分体现这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