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我们的泰山国际学校很美。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就不知不觉地爱上她了。她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的。
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东边的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朝霞,小鸟儿还沉睡在梦乡中时,我们已经开始跑操了,我们的口号是多么响亮,我们的步伐多么整齐。太阳露7a64e58685e5aeb9363出半边脸的时候,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鸟儿也唱出了动听的歌声,我们这时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整个校园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中午,我们结束了半天的课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餐厅。这时,整个校园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绿梦湖上金光闪耀,像一条条金龙。而湖中的小岛就像一颗绿色的珍珠,漂浮在水波上。同学们就像刚出笼的鸟儿,吱吱喳喳说个不停。
晚上,就更美了。五彩的灯光映在湖面上,就像无数个星星在闪烁。明亮的路灯下,同学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和老师讨论问题。深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可爱的小船,而星星就像无数条小鱼在大海中玩耍。晚自习开始了,每个窗口灯光明亮,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啊,我可爱的学校,你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我爱你,我美丽的学校!
我爱我的学校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在小学学习转眼就快五年了。在这五年的岁月里,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班干部,从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从一个稚嫩的小妞妞变成了学校主持人、领操员、广播员、大队委。更主要的是,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我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再过一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这怎么能不让我留恋啊! 我们的学校美丽、和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常常伴随耳边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以形容的惬意,快乐、舒心地吟诵经典美文。勤奋博学,创新进取,成为我们和安里小学每一位学生的追求。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这里的老师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我们的发展,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退休了仍不忍离开我们,她那和蔼可亲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终生难忘。班主任刘玉红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我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她给予了我们亲人般的关怀、爱护。前不久我的妈妈要去天津听课,我很痛苦,因为我很少离开妈妈,是刘老师开导我给我讲道理,鼓励我,教育我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使我开心了许多。这里的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姐妹,在这里我有很多好朋友,时时陪伴着我,这一切都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使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浓浓的感情。
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那宽敞明亮的教室,广阔平坦的操场,我更爱撒满了欢声笑语的校园,这里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脚印,奠定了我们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和安里小学的希望之光已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郭校长的策划下,我们的学校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校园将铺满碧绿如毯的草坪。同学们,让我们刻苦勤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和安里小学的腾飞而努力奋斗吧!
我和何老师的故事
与何老师的相识要追溯到1990年,那时我才年小学二年级。我就读的向阳小学开设了许多课外兴趣辅导班,一部分课程的老师是从校外聘请的,何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那个时候我最想参加的是篮球班,可是太胖了,而且名额有限,我努力争取的结果是被全班同学取笑,无奈之下只好转投朗诵班。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何老师——很喜欢开玩笑的一个大姐姐。一向在课堂上挺直了腰板,左手握右手,老老实实背在身后的我,从来没想过原来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那么无拘无束。在学校里因为遵纪守法而经常受到表扬的胡同学,也学会调皮捣蛋了,何老师拿我没有办法,却有很“纵容”我。后来她说7a64e59b9ee7ad94339那是为了让我解放天性,这是成为一名好演员的第一步。在朗诵辅导班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何老师吓唬我,说我太皮了,要把我带去校长室告状,急得我哇哇大哭,却乐得她哈哈大笑。她说 她在少年宫开设了一个话剧班,如果我参加就不用去校长室了,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一个星期后,我与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儿一起去了少年宫。在路上我问何老师有没有要带她去校长室,她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从学校到少年宫差不多要走四十分钟,我那个时候爬六楼都喘得厉害,等见到何老师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挑了个最近的椅子坐下,拿出垫板肆无忌惮地扇了起来。“这位同学的名字叫胡歌,今天第一次来上课。”直到何老师向大家介绍我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所有人都在乐呵呵地看着我。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低下头一句话也不敢说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何老师的课上表现得那么害羞,一是因为环境陌生,二是班上的同学都比我大,他们戴的是红领巾,而我脖子上挂的还是绿领巾。
那天上课的内容是单人无实物小品练习,题目是去医院探望母亲。那些戴着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个个训练有素,都演得很好,轮到我的时候都快干了的衣服又被汗水浸湿了。为了不被抓去校长室,我硬着头皮上了场。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语无伦次地对着空气说完了准备了很久的台词,僵硬地完成了一连串前后不接、毫无逻辑的动作,最终换来了持续不断的哄堂大笑。那个时候真想地上有条缝可以钻进去,不过我想自己那么胖估计也会被卡住,还是会被大家笑话。
在经历了那次失败的表演之后,我很多年都没去过少年宫,对于校长室的恐惧也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渐渐淡忘了。
五年级的时候上海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市招聘“六一”节目的小主持人,何老师是考官,我是考生。那次见面很短暂,我仍然以胖子的姿态出现,不过艺术表现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问她还认不认识我,她说,不就是那个被她吓跑的胡歌嘛。
三年后我们又一次相遇,从那时起,我与何老师的联系不再中断,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初二那年,我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为了能够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新有一代中学生的风采(老师曰),我又回到了少年宫,报名参加了主持人辅导班,由于想要展现风采的同学比较多,我们上课的地点被安排在面积较大的卡拉OK室——也是何老师和她的学生排练话剧的地方。
那天,高昂的学习热情让我比上课时间早到了几分钟,推门而入看见几个人正在那里排练话剧。当我认出何老师的时候她正在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
似乎某位同学的表演达不到何老师的要求,使排练的进度受到了影响。
“想不想来试试?”
“好啊!”在确定现场没有当年观看我表演“探母”的“红领巾”之后,我爽快地答应了。
试戏很顺利,我加入了何老师的话剧团,还认识了好朋友庞云和孙捷。
我们排的第一台戏《红手绢的故事》在当年的上海市第二届学生艺术节上获得了一等奖。从那时起,我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明白“演好戏要先做好人”的道理,我在话剧度过了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在少年宫排练,我们也是何老师家里的常客,就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何老师的老公小周叔叔——一个不平凡的男人。
这种不平凡的感觉最早是在何老师关于他的言谈中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他是位医术高超的胸外科大夫,对艺术有非常专业而独到的鉴赏力,还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然而很多年后,当我听他说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对他的“不平凡”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校,与我整整30年的人生经历始终联系在一起,我也在见证着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80年代中期我就读于我们村的一所小学。那时我们村的小学是一所镇中心小学,附近几个村子里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所以条件在当时的村小中也是最好的。总共有三排平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3每排大概5间房子吧。其中前两排是教室和办公室最后一排是老师的宿舍。教室里只有课桌和长长的板凳,那时的板凳是两人合用的长板凳。房顶没有吊顶,露着一根根木头房梁,从房梁上吊下几盏电灯。那时小学晚上也是要上晚自习的,所以电灯是非常有用的。
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那时的童年也许是单调的、贫穷的,但在我的心里却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的书包里都会有一块小石板,几根小粉笔棍,这种粉笔棍要比老师用的细很多。书包大都也是用布做的,当时双肩背的书包还很少。而我却有一个爸爸从黑龙江给我买回来的双肩背的红书包,同学们都特别羡慕我,我便把它作为我结交朋友的一个资本,和谁玩的最好我便和谁换着书包背。当时跟同学换着书包背、换着文具盒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所以为了既不让大人花钱,还能感受不同的书包或文具盒带来的快乐,孩子们便想出了这样一个好办法。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是聪明。现在的孩子是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快乐和友谊了。
不管哪个老师上课,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景象: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拿着课本,一边说着,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着,画着。每到要考试了,老师来上课时都会拿着一块铁板,一张蜡纸,一支带着针头的笔。给我们布置下作业后就开始把蜡纸铺在铁板上,用带针的笔吱吱地写着。那时的我对这一举动特别羡慕,总是呆呆地看着老师想:用带针的笔写在蜡纸上是什么感觉呢?我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一块铁板,这样的一支笔啊!
大概是1988年吧,我们的村小扒掉了平房,盖起了一座两层楼,那可是我们村里的第一座楼。当时觉得可漂亮了,别村的小亲戚来我家玩都特别羡慕我,因为我可以坐在楼房里上课。小学的最后一年我是坐在全村唯一的两层楼房里学习的。
91年我上了初中,是在我们镇上的初中上的,这可真是一所大学校啊,有三层的楼房,有数不过来的学生(现在想想也就1000来人吧),但那时已经觉得是很多了,因为镇上十几个村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呢。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投影仪”,每当老师要上公开课了,就会让同学们搬来放在讲台上,然后在黑板边上拉一块白幕,这应该是当时最先进的教学仪器了吧。我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东西,下课后忍不住把手放在展台上,屏幕上立刻显出了一个大手掌。呵呵,电影难道就是这样产生的?知识面的贫乏让我没有更深的想法。学习,只有学习才是一个农家孩子唯一的出路。
95年我考上了师范,带着老师的祝贺、父母的期望,我第一次离开了家。在这更高层次的学府里我第一次认识了电脑。老师告诉我们它叫386,打开电脑看到的是黑黑的屏幕,老师教我们输入一长串的DOS命令来完成一个个简单的操作,不久我学会了用电脑打字、打游戏。回到家里跟父母谈起来,他们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在学校里我努力的学习着,为了我童年美丽的老师梦。
98年我被分配到实验小学参加了工作,刚刚走出校园,又重新走进校园,变的只是我的身份。那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感受: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在县城里的学校教书,那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父母教育我一定要好好的工作,我也始终记着父母朴实的教诲。
第一次来学校报到,我努力的寻找它与自己童年学校的区别。太大了:教室都是楼房,而且是四层楼呢,凳子不再是长凳子。还有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实验室等等,竟和我的师范学校差不多,和我童年时的学校简直是无法相比的。我暗暗想能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这么好的环境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暗暗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努力干出一番成绩来。
刚参加工作时,教师备课还是主要借助教科书,教本,笔,本子。那时办公用的电脑也只有两台:一台是586,一台还是486,586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93,算是最先进的了,是用来给领导打文件的。因为懂一点点电脑,所以常常有幸被领导叫去帮助打印一些文件。在学校里学的都是dos,而工作时已经是windows93了,那时,我真是感觉到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跟实际工作是有差距的。我便利用这个打文件的机会,偷偷的学习,不久我就熟练的掌握了制作各种表格。也第一次真正使用上了打印机,那时的打印机都是针式的,打起东西来特别响,而且很慢。但就是这样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用的,我真庆幸自己提早掌握了一种新技术。教学用的电化设备也没有太大的提高,还是“投影仪”。学校微机室里的微机全部是无硬盘的386、486,显示器都是黑白的,学生们学的也是简单的DOS命令和logo语言,这些枯燥的知识让孩子们多少有些对电脑失去兴趣。
要考试了,我想我终于也可以领到一块铁板和蜡纸了,可那时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方法:在电脑上排好版面,然后用针式打印机打印在打印蜡纸上,既快又工整,当时我还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呢。
新科技的发展是越来越快的,快的让你都有些追不上它的脚步。大概是2000年的一天吧,同事小王对我说:“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原来是寿光网通公司开通了上网业务,上网——这个词第一次进入了我的脑海。首先要出示身份证做完登记后10元钱一小时,当时感觉真是太贵了,特别心疼。记得那时网速特别慢,要打开网页需要等半天,所以也就只能看个文字资料,再说是第一次上网,我还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事。这第一次的上网经历就在东看看西看看中结束了,事后还心疼那10块钱呢。
2003年寿光开始了校园网工程,我们学校也在第一时间通上了宽带,每个办公室也配上了电脑,操作系统一下子就成了wondows98,既方便又快捷。老师开始用微机备课、办公,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也弄上了多媒体教室。这所有的一切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可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之后的我便开始贪婪的学习着,网络让我的生活更丰富,让我的工作更得心应手。
不知不觉离开校园,又重新走进校园已经整整10年了,今生注定我与学校有着不解之缘,我也将用我的眼睛见证着学校一天天的变化,为实验小学更美好的明天贡献我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