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是汉朝的张良吗?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知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道。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回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答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
张良的故事
1、博浪沙刺秦:
张良的祖上,世代是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后来,韩国被秦所灭,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遣散了家中三百多个奴仆,把所有的家财都用来招募壮士,目的是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为了报仇,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东游到会稽,张良和大力士就趁机藏在博浪沙,等车行驶过来,就发动了突然袭击,但是很可惜,他们只是误中了副车而已,并没有伤到秦始皇。
秦始皇对这件事情十分恼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于是,张良只好逃到了下邳,藏身在朋友项伯的家中。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明哲保身:
大汉基业稳定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本来身体不太好,就一心修道,有时连饭也不吃,常一年多闭门不出。他看到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就慢慢从“帝者师”退到了“帝者宾”的位置,也很少参与王室的各种斗争了。不过,高祖刘邦有事情还是向张良请教,他也跟随汉高祖刘邦讨伐代国,用计攻下马邑,劝他立萧何为相国,和皇帝之间谈论了很多天下的大事。
后来刘邦想要改易太子,吕后就向张良求助,张良觉得改换太子是件大事,就出计谋帮助太子保住了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4位置,吕后因此也对张良非常敬重。
当初,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他谦虚地推辞了,晚年的张良看到韩信等人的结局,就自请告退,一心修道去了。
《史记》上说张良在吕后当政时就去世了,追封谥号文成侯。也有一种说法,说张良后来修道成仙了,这种说法大概是不可信的。
张良年轻时在下邳圮上遇到的送给他书的老人,十三年后,跟随汉高祖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黄石,拿了回去放在祠堂郑重拜祭。在张良死后,这块黄石一并和他下葬。他的家人每次上坟伏腊祭祀时都会拜祭黄石。
3、劝都关中:
刘邦得到了天下,都城定在哪里,非常重要。刘邦本来想把都城定在洛阳,很多大臣也持这个意见。
有一个叫做娄敬的齐人,跑到洛阳,求见刘邦,和刘邦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大臣们都觉得建都洛阳好,唯独张良支持娄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分析了在关中建都的好处,刘邦向来信赖张良,就决定定都关中,汉五年又迁都到了长安。
4、投奔刘邦:
秦朝法律严苛,人民虽然痛恨秦的残暴统治,但是没人敢反抗。秦二世即位不就,发生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很多人都选择了跟随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
张良自从博浪沙刺杀事件后,浪迹了十年。本来是十分无聊的,现在听说陈胜、吴广率兵反秦,非常高兴,他也召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起义响应他们。
当时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兵于留县(现在江苏沛县的东南部),张良打算前去追随他。正好那时沛县人刘邦也杀死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陈胜派遣武臣、张耳、陈余去攻打赵地,各郡县纷纷响应,刘邦派兵远行相助。当他行兵到下邳时,与张良相遇了。
张良看到刘邦为人十分大度,待人宽厚仁爱,就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当时群雄并起,实力十倍强胜于刘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张良都没有选择,唯独与刘邦交好,真可谓是慧眼识英雄啊。
5、圯上受书: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偶然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了一位老翁,坐在桥栏杆边上。这个老翁见张良走近,故意把鞋扔到了桥下面,然后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强忍心中的不满,替老人将鞋捡了上来,并恭敬地递给了老人,老人却一点也不表示感谢,穿了鞋后,扬长而去。
老翁看见张良被自己差使也没有忤逆,于是便回头对张良说:“你这小子还是可以教导的。”就约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想知道老人是何意,就答应下来。
五日后如期前往,谁知老翁已经先到,他生气地斥责道:“与老人相约,你怎么迟到了呢?我今天先走了,你五天后早点来吧。”五天后,张良凌晨鸡一叫就前往相约地,不料老人又先到了那里,很生气地说:“怎么你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前往相约地,等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就是应该这样嘛。”随后只见老人拿出一卷书,交给张良说:“你熟读此书,以后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那位老翁就离去不见了。
待天亮时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整天认真研读这本书,知道了很多修身治国的道理,感觉很有收获,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6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以成功后不贪恋权位,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而受世人敬仰。相传他曾于镇安北阳山一带隐居。因而镇安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他与刘邦的片断传说。传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其中却闪烁着他道德的光辉。
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奇世功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因而张良被封为留侯。但是张良却是个淡泊名利、成功不居的君子,他谢绝了赐封和利禄,却独自逃避到镇安这个深山野林里隐居起来。刘邦听说他隐居的地方叫北阳山,便亲自骑马去探访,张良甚是感动,自知所隐居的北阳山系荒蛮之地,偏僻吊野,道路艰险,圣驾不堪其苦,便遣人于镇安县城东15公里,今铁厂乡庄河村,拦住圣驾马队,故称此地为“拦马河”。
刘邦要见张良,恳请张良回朝辅政,并以功名官爵金钱美女许诺。张良却捎来书信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你封我留侯足矣。人生短暂,何若贪图荣华富贵?”坚辞不出,刘邦执意要见到张良,并威胁说,不见到张良,就不回京都。张良无奈,只得在月西乡的剑锋垭下拜见了刘邦。从此,剑锋垭下的小山梁就叫“等驾梁”。
君臣二人一道同行。他们一边欣赏着山峦起伏、风光如画的美景,一边交谈。不知不觉二人便来到了南阳山下的河边。这儿景色极美,危岩陡石,夹河而立,形成深峡幽谷。河床怪石嶙峋,凸凹奇崛,河水又陡又急,形成一个又一个险滩,而陡峭的南阳山,耸立于河岸,与小河俯仰相映。君臣二人赏完了美丽壮观的山水,就在这里依依惜别了。这条河也因此叫做“落驾河”了。
张良励志故事:
汉代名臣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一统天下。
扩展资料:
张良的父亲本是韩国的宰相,可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分,韩国就被秦国灭国了。在韩国消亡之后,为了生计,张良也从头找了一份工作,可是他的首要任务却变成了复兴韩国,也因此他走上了反秦的路途。
有一次,他打听到秦始皇会东巡,所以他很早就派人打造了一个很大的铁锤,并让一个大力士来刺杀秦王,只是这次刺杀并没有成功。
刺杀失利之后,张良也只好处处窜逃,在这期间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第一次看见他就让他到水中为他捡鞋子。
后来很屡次和他相见,终究张良的诚心和他的人品感动了这个白叟,所以他通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3知了张良自己的实在身份,原来这个白叟就是闻名的黄石公,他送给张良一本书,而且通知他读了这本书的人能够协助君王夺得全国,所以在这之后张良便悉心修学终究协助刘邦取得了十分大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