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冰心先生的一生正如他的人生信条一样-----有爱就有一切
1、冰心读书的故事。
冰心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2、父亲教育冰心。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
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3、冰心克服病痛的故事。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4、冰心与祖父的故事。
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两手空空地回家来。
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他们一连生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
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 说到这里,祖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 小冰心张大眼睛,久久地望着祖父。那个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5、冰心与圣经
1913年,全家迁居北京。1914年秋,冰心考入基督教公理会开办的贝满女子中学。正是在这里,冰心系统地学习了《圣经》,而且《圣经》课和英文的成绩是最好的。冰心回忆道:“我们的《圣经》课已从《旧约》读到了《新约》,我从《福音》书里了解了耶稣基督这个‘人’。
我看到一个穷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么多信从他的人,而且因为宣传‘爱人如己’,而被残酷地钉在十字架上,这个形象是可敬的。”此时冰心并没有信仰,在她心目中,耶稣是人子不是神子。
扩展资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7a64e59b9ee7ad94361,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参考资料:
冰心 百度百科
冰心的故事
冰心,这位当代文学巨匠,这位世纪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着自己对别人的爱。这种爱,已融入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离开我
们;冰心奶奶一生给我们讲了无数个平凡而美丽的故事,那么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冰心奶奶小时候那些平凡而美丽的故事吧!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万籁俱寂。子夜时分,福州隆普营谢家宅里突然传出婴儿的呱呱哭声,那就是冰心来到人世间的
第一声啼哭。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
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
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
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
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
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
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
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
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林纾翻译的其它欧美名家小说,就按书目去寻找别的小说来
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抱有兴趣,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
回,老师刚说:"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一愣又说:"榴花照眼红"。她略思片刻,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这可
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榴花照眼红'只是描写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只是静物,而'柳絮笼衣白'除了柳絮飘扬
的景象外,还出现人物"。
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
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两手空空
地回家来。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
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他们一连生
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 说到这里,祖
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 小冰心张大眼睛,久久地望着祖父。那个
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在牛津大学读学位的许地山 知道后,立即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还调侃梁实秋 说:“实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娇婿。”后来,谢文秋与朱世明订婚,冰心对梁实秋开玩笑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
冰心与胡适
1919年,中国文坛上突然冒出了一位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4“冰心女士”。这年9月18日至22日的《晨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署名为冰心的一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冰心”这个名字最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接着,短短4年间,冰心创作了短篇小说30多篇,散文近50篇,诗380余首,还出版了诗集《繁星》与《春水》。
“冰心”很快名声大振,这一时期,大家还不知道“冰心”就是燕京大学的女学生谢婉莹。冰心说:在燕大时,大家只知道她叫谢婉莹,那时大家都看报纸、杂志上登的冰心女士的文章,人人称羡,可不知道就是她。老师周作人讲新文学课时,还把冰心的作品作为范文来分析,说现在文坛上流行“冰心体 ”,却不知道冰心就是他的学生,正坐在教室听讲呢!
问她为什么要保密,冰心嘿嘿笑了,缓缓地说:“那是新文化运动初期,写东西的人很少。而我念的是理预科,数、理、化成绩都很好,一心只想学医……因为胆小,怕人家笑话,就取了个笔名‘冰心’。这一写,写滑了手,这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啊!”
胡适知道谁是冰心,而且是冰心夫妇订婚时的证婚人之一。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校长楼结婚,证婚人是校长司徒雷登。
婚后不久,冰心再次来到燕京大学校长楼,参加纪念燕大建校10周年的活动。触景生情,冰心提议将校长楼命名为“临湖轩”,大家一致称好,并请在场的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题写了“临湖轩”三个大字,事后制成匾悬挂在大厅。
“临湖轩”有了名字,那么这个“湖”呢?大家争执不休,钱穆 灵机一动,建议称为“未名湖”。
1949年8月,时在日本的冰心写信给胡适说:“文藻还瘦,还忙,不过精神还好。小女宗黎高了一点,多说了几句日本话,她从来不记得北平,因为她八个月就离开了。但她口口声声要回北平去,说想哥哥姐姐,想祖国,我不知‘祖国’两字,在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是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也反映了冰心一家与胡适私人关系的亲切。其后,冰心不宜谈胡适,胡适也不宜谈冰心。直到1991年胡适诞辰100周年之际,冰心才撰文首次向新中国的广大读者公开谈论胡适。她说:作为五四时代的大学生,胡适先生是我们敬仰的“一代大师”。
朱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秋郎是路人
冰心和梁实秋最初是以文敌相见。1923年7月,也就是梁实秋即将赴美国留学前夕,他在《创造》周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两部小诗集进行了批评。
在前往美国的轮船上,经许地山介绍,冰心认识了梁实秋。可能是冰心没给梁好脸色,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骂”过冰心,梁后来说,冰心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五四青年都有一种英雄气概,谁怕谁呀,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经典对话:梁实秋问冰心去美国修习什么专业,她简短地回答两个字“文学”。然后问梁实秋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文学批评”。他们的谈话到此打住,连“半句多”也没有。
梁实秋与吴文藻是清华的同班同学,冰心在船上开始与吴文藻谈恋爱,与梁实秋的交往也就多了起来。梁实秋是个大才子,还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特别是很讨女人喜欢的人。冰心与梁实秋很快就化“敌”为友了,他们与几个相好的同学在一起海阔天空,谈笑风生,还兴致勃勃地办了一份文学壁报,题名“海啸”。
1925年3月28日,波士顿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公演英语的中国传统剧《琵琶记》。剧中,梁实秋饰男主角蔡中郎,冰心饰蔡中郎的新欢宰相之女,另一女学生谢文秋饰蔡中郎的发妻赵五娘。三人中只有梁实秋以前演过戏。但才女毕竟不同于一般人,在舞台上有板有眼,别有情趣,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牛津大学读学位的许地山知道后,立即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还调侃梁实秋说:“实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娇婿。”后来,谢文秋与朱世明订婚,冰心对梁实秋开玩笑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1927年5月至8月,已婚青年梁实秋以“秋郎”为笔名在《时事新报》、《青光》副刊上发表了百来篇小品。
抗日战争时期,冰心夫妇和梁实秋在重庆相聚。梁实秋没有带家人来重庆,而是和同学合买了一处住房,题名为“雅舍”。
1941年,一群文人在“雅舍”为梁实秋的生日摆“寿宴”。宴后,梁实秋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簿册上题字。冰心略加思索后写道:“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时,围在书桌旁边的其他男士大为不满,都叫着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于是冰心说:“稍安毋躁,我还没有写完。”接着笔锋急转,继续写道:“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抗战胜利后,吴文藻被中国政府派往日本工作。冰心跟随夫君也到了日本,并成为东京大学第一个女教授。
在日本,冰心得知梁实秋正在收集各种版本的杜诗,就不惜高价帮他买了日本的版本。后得知梁实秋去了台湾,立即给他写信,让他办理手续前往日本,她和吴文藻将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这份友情让梁实秋极为感动,终生感激。
1951年,台湾纷传吴文藻、冰心夫妇双双自杀。梁实秋在台湾听到消息后,写了悼文《哀冰心》。1968年,台湾再次盛传“冰心和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梁实秋又写了悼文《忆冰心》。
1984年,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与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 一起拜访了冰心。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个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时,冰心指着照片上年轻漂亮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
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在台北病逝。梁文茜对冰心说:“父亲去世时一点痛苦都没有,您不要难过。”
“我怎能不难过呢?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比寻常啊!”冰心怀着深情写了《悼念梁实秋先生》,接着又应约写了《忆实秋》:
多么不幸!就在昨天梁文茜对我说她父亲可能最近回来看看的时候,他就在前一天与世长辞了!实秋,你还是幸福的,被人悼念,总比写悼念别人的文章的人少流一些眼泪,不是么?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
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
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5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
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
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