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风 筝 (寓言故事)
一只漂亮的蝴蝶形状风筝,高高飘在半空中,拖着长长的尾巴,飞来荡去,潇洒自如。
高高在上的风筝,却有一根细线牵连着,下面是一个男孩根据风向而控制着风筝的平衡和高度。
风筝飘在高高的天上俯瞰着地面,地面上的一切物体皆变得那么渺小,连那高楼大厦现在都缩在地面上,那牵着它线头的小男孩,更淹没在假山丛林中成了小白点。
风筝 ,心里开始飘飘然起来,它有点讨厌那根连接着自己的线,并且也愤懑那个控制着自己的“小白点”。
一架飞机从风筝头顶飞过,风筝看见那银灰色的机身,根本没有自己全身五颜六色的衣裳华丽,让它更郁闷的是飞机没有被人用线牵着,却飞得比它更高更快,而自己却只能在原地转圈。
风筝开始心猿意马了,同时也悄悄地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起来。
风筝也想象飞机一样,它也要飞高飞快。
风筝觉得只有摆脱了那根束缚着自己自由的线才能展翅高飞,遨游太空。
风筝忘记因为只有有了这根线它才能在天上伸展自如,但它此时已彻底地被怨怼迷惑住了,它只一心想挣脱羁绊。
于是风筝瞅准机会,将那细细的线,故意触及到一块锋如刀口的山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石上。
风筝,获得了自由。它高兴地在天上打着滚,冷眼讥笑着下面惊慌失措的男孩。
可惜,风筝还没等到第三个跟头翻完,它更还没有机会与飞机一赛飞技,忽一阵大风刮来,风筝瞬间被吹上了天,接着旋转了几下,就一头飘落下来撞在山头上,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风筝至死也不知道,飞机实际也有一根线牵着……
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风筝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灵感作用。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扩展资料:
关于风筝的节日还有一个风筝节:
风筝节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依旧有风筝节,而其他东南亚各国也几乎都有风筝节。不过可能是历经千年的变迁吧,这些国家的风筝节都已经不在同一个季节了。这些国家的风筝节加起来的话,节日的期限几乎延续全年。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6故名之为“风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筝节
放风筝的故事
在某科学院的圆子里,一个孩子正在放风筝。一位老教授见之便问他:“小朋友,你在干什么?”
“放风筝呀!”孩子理直气壮。
“那风筝在哪里呀?”
老教授的追问使孩子面露困色,一时不知从和说起。因为风筝实在太高了,高得他那双小眼睛无法寻见。
忽然,一阵风吹来,拉风筝线的小手颤动了,这孩子恍然大悟:“老爷爷,我虽然没有看见它,但能把握它。”
老教授连连点头称是,若有所思地走了。口里不住地重复那句话:
“虽看不见它,但我能把握它... ...”
也许是因为人被上帝造时用了泥土作为材料,这人的“物质性”使人类在认识论上往往以他的感觉能力为基础。都说要看见才会相信。可是真正的“信心”是什么呢?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5看见了还要你“相信”什么呢?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意思是,信是对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对没有看见的事能肯定。
关于风筝的起源的传说,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