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有本质的区别,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当意识到电影与文学有区别时,便可以打破所谓的“文学价值何在”的伪命题了。这是我比较文学的一道题,答案会涉及到你问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将电影作为独立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外的新的艺术形式。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在漫长的发展中像是一对恋人,分分合合,到如今已经密不可分。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曾言:“电影是一切手段中最自由的,你能用它创造奇迹,确实有朝一日电影取代了文学,不再需要阅读,我会举手欢迎。”。但很明显,文学还未被取代,爱森斯坦曾提出理性蒙太奇认为可以把《资本论》搬上银幕,但他在《蒙太奇1938》中否认了这一点,文学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替代。
影视兴旺的时代,文学的价值何在?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仿佛电影的到来导致文学开始迷惑,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了,简直是杞人忧天。文学跟电影终究是不一样的,文学以语言为载体,展现文字世界里独特的想象空间,虽然无法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但文学中意向的多义性,语言的感染力,丰富的想象空间承载着其独特的美感。
即使是文学的电影改编,两者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文本,文学有电影不能改编之处,所以不论是7a64e4b893e5b19e334改编成功还是失败,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更何况有些文学作品很难进行影视改编,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的唐诗宋词,阿城《棋王》中道家的文化思想,在电影中便无法感知。
相反的是,电影一直处于身份认同的危机,尤其是近几年,大量的IP电影,文学性超过了电影性。电影的本质应该是电影化的,是影像的叙事,所以影评人波米说《从你的全世界》不配称之为电影,它只是将小说机械复制。《长江图》的导演杨超在访谈中极力否认自己的电影是诗电影,《路边野餐》也是这般,两部电影是典型的电影化的作品,是靠音画来叙事的。
所以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很奇怪文学竟然会有危机感,该担心的不该是电影吗?大量文学改编电影的出现诸如《一句顶一万句》《三少爷的剑》《我不是潘金莲》反映的其实是电影创作的倒退,电影缺乏创造力,这是很多诸如杨超这样的导演担心的事情。电影对文学作品的过度依赖,反而导致电影性的缺失,电影应该问一下自己,自身的价值在哪里?
至于人们目前对优秀文学的排斥,这真的是由影视导致的吗?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隔绝,其实是商业化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人们对艺术电影的隔绝与对优秀文学的隔绝并无二异。相反,电影在不自觉间以牺牲电影性的方式推得动了文学的发展。
《生命之树》是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的剧情片,布拉德·皮特,西恩·潘,杰西卡·查斯坦领衔主演。
影片故事copy开始于一个1950年代,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家庭,电影跟随着大儿子杰克的生命展开,穿过其无辜天百真的童年到幻灭的成人时代,他力图与他的父亲(布拉德·皮特饰)达成和解。杰克(成年时代由西恩·潘扮演)发现他在现代社会失去了灵魂,他寻觅生命的原初以及意义的答案,拷度问信仰的存在
1、《红高粱》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2、《活着》
《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3、《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4、《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6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5、《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凶宅来自203室zd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5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