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它说明人如果自私攀比不愿为别人付出最终他人与自己都将无所获得,人如果与别人和好互助则最终自己与他人的愿望都将在互相付出中而得以获得。
1、人多挑水心不齐也不及一人多。
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两个人才辛辛苦苦抬来一桶,还不及一个人挑得多。
2、想不劳而获只会空喜一场。
听到一声响雷,三个人都想“快下雨了!”,大家赶去把水缸、木桶搬了出来,等待积水。谁知天上的乌云看他们想不费力就得到水,竟然生气了,一滴雨也没下,就飘走了。三个和尚空欢喜一场。
3、相互推脱,自私自利,总会后悔。
后来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后悔都来不及。
4、团结力量大,互相推卸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树立与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观念,人心齐,才能合作共赢。
扩展资料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的民间谚语从古到今,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做不成常常是“ 三个和尚” 心不齐在作怪。这三句话很简单, 但有很深的哲理。过去如此,今天也如此,将来还会这样。
《三个和尚》人物设计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7a64e78988e69d83365拙、善良的美感。
角色介绍:
1、小和尚
小和尚在游历中发现山顶小庙,于是就安顿下来,天天勤奋的打水念经。但是高和尚来了后就生了懒惰思想,和高衣和尚一同抬水喝。
2、高和尚
高和尚第二个在小庙安顿,到小庙后高和尚主动去打水,但是第二天他就不愿再单独去打水,最后和小衣和尚一同去抬着打水。晚上听到小和尚敲木鱼,扰乱了自己节奏,两人都不再敲木鱼,念佛。
3、胖和尚
胖和尚是最后在小庙安顿下来的人,到小庙后喝完了水缸里的水,又不愿去打,最后闹得三人都不愿再去打水。最终,使得大家都没水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说明人如果自私攀百比不愿为别人付出最终他人与自己都将无所获得,人度如果与别人和好互助则最终自己与他人的愿望都将在互相付出中而得以获得。
只有一个和尚时,由于生存的需要,没有逃避的可能性,只有自己去挑水。同样的道理,当你问让某个人全权负责某项事情,他没有丝毫推卸的余地,往往及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圆满解决问题.
当出现两个和尚时,人的惰性和依赖性明显体现,要么每个和尚负责一天的挑水,要么共同去抬水。虽然抬水好像不合答算:版每次两个人才抬一桶水,与一个人挑两桶水相比,足足差了四倍,人力和时间都不合算。但是,这非常公平,不存在互相找借口不去取水,给予他们的是公平的感觉。
而出现三个和尚时,人的惰性权和依赖性,使得每个人忙于推卸责任,指望别人去承担义务,而自己享受成果。
这个故事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人心齐,泰山移。只要相互合作,办事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如果各自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则办事效率大打折扣。
这个故事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个和尚》就像一面镜子,面向它,人们可以照见自己,三个和尚都不想打水,都想白喝水,深刻挖掘出人内心的私欲和贪欲;深刻挖掘了人的心理深处隐藏的自私的欲望和黑暗的一面,尖锐形象地展示了和尚的贪婪,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利益不均衡的内心变化,同时,描绘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私的本质和贪欲。
扩展资料
美术片《三个和尚》,人物设计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在场景造型上,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使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
《三个和尚》用喜剧的形式讽刺当时的社会现状,把丑陋的东西拉近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0观众看。同时,揭露缺乏创新精神,自私自利终会酿成大祸,提倡团结协作精神及仁义礼智信。此外,本片用肢体语言,突破文化差异与语言的隔阂,树立本片主题,克服自私自利,提倡团结协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