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copy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知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道得十分醒目。
有一知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道“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回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答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年轻时因考试不中,曾出家当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又还俗应试,到底没有考进“进士”,只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医生穷愁潦倒。他的诗风格清丽,非常注重锻字炼句。 《隋唐嘉话》、《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从话》都载有他的这样一则故事:
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这时,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推敲”。
上述贾岛的诗句,见《题李凝幽居》,是一首五律,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