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生活变化 ,中午我采访了爷爷。
一开始爷爷好像不愿意说出来,当我说要写作文的时候,他才不情愿说的。
当爷爷跟我说着他的生活经历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脸的忧伤。
爷爷戴上眼镜,慢悠悠地在我身边坐下, 叹了口气,“哎!”
他言自语道:“你们这些福窝窝里的孩子,还真是应该了解一下以前人们贫穷的生活 , 才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想想以前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催爷爷说:“爷爷快点说你以前的生活吧,到底是什么样的?”
爷爷悲伤地说:“我记事的时候是1958年,那时候正好是大跃进的年代,全国大办食堂。全国的浮夸风也猛速增长,普涨浪费了很多粮食,地瓜都烂在地里。到1959年食堂就办不下去了,人们的生活一下垮了下来,又遇上1960年——1962年三年的自然灾害,家里的生活更加贫困。就开始吃树皮,野菜。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小时候从来没穿过新衣服,总是捡哥哥穿不上的破衣服穿,而且哥哥的衣服是用爸爸的破衣服改的,等自己的衣服穿不上了再留给弟弟穿。所以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能穿上好几年。而且很多人连树皮野菜都吃不上,就会被饿死。小时候只上了三年学就辍学了。”
听爷爷讲到这里,我疑惑地问:“什么是大跃进浮夸风呀?”
爷爷脸上露出一脸的无奈,说:“大跃进浮夸风就是:全国大办食堂,群众吃饭也不花钱,还让群众把家里的锅盆捐出来大炼钢铁。在地里支上大锅,把群众养的羊熬成汤,灌到地里。浮夸风就是把地里生产的粮食虚报数目,比方说,一亩地生产100斤粮食,他非说是一亩地生产1000斤粮食。”
我又打断爷爷的话,问道:“如果有一个孩子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穿新衣服啦?”
爷爷笑了笑,无奈地说:“那个时候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钱买新衣服呀?再说了,那个时候,国家没有规定,所以每家都有很多孩子,有的家能有十多个孩子呢!但是也会有很多孩子饿死。
我想,爷爷那个年代太惨了!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首先家里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没有人跟我争。还能穿到自己喜欢的衣服,而且还各式各样,十分漂亮。吃的吧,鱼呀肉呀都吃腻啦,有时候妈妈做的饭觉的味道不好,还要唠叨妈妈几句。再说了,我从两岁半就开始上幼儿,在幼儿里跟小朋友们做游戏,听老师讲故事,老师教我们唱儿歌,画画。。。。。。。我现在九岁,就可以上四年级了,我喜欢什么还可以参加什么兴趣班。真是太太幸福啦!
一想到这里,我不禁一抬头,见爷爷正在用粗糙的手擦试眼角的泪呢。
爷爷舒了口气,接着又讲:“到1965年自己当共读学生,才来到胜利油田的,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个月才挣一元钱。那时候的东营,到处是荒碱地,没有庄稼,没有人烟。
我听到爷爷说他一个月只挣一块钱,不禁大吃一惊!心想:一块钱能干什么呢?现在一块钱能买三个馒头,可以买一只冰糕。我实在想象不出来爷爷那个时候是怎么生活的,也太艰苦了吧!
我赶紧给爷爷端一杯水过来。爷爷润了润嗓子继续讲道:
“井队上没有机动机械,什么活都是靠人力来干。住的是“干打垒”:”
我好奇地问:“爷爷,什么是干打垒呀?”
爷爷淡淡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地上挖一个坑,然后,用芦苇搭上一个顶子,刚好能站起一个人来,再用两个长凳子搭上一块板子就是一张“床。”
我说:“这样的屋子多潮湿呀?住时间长了会不会生病呀?”
可是爷爷却说:“虽然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非常艰苦,可是井队上管饭,吃的是玉米面和地瓜面,不用啃树皮就能填饱肚子,已经很知足啦!”
我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爷爷讲,就像听故事一样。爷爷在讲的时候情绪也很激动。有时候带着一脸的忧伤,有时候带着一脸的幸福。
到六十年代末,爷爷才住上“简易房子”。墙壁是芦苇扎的,再糊上一层泥巴,屋顶也是盖上一层芦苇,也是糊上一层泥巴。这样的房子一遇到狂风暴雨这样恶劣的天气,就会漏雨,就成了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到了七十年代初,爷爷转成了正式工人,每个月是57元,这个时候爷爷已经成家了。这57元钱,除了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外,一部分要寄给在老家的奶奶,还有一部分要寄给他的父母,所以生活还是非常紧凑,只是住上了能够随便移动的木板房,房子只有两米见宽的一块地方。
后来改革开放了,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相继提高了,奶奶也带着爸爸和叔叔来到了油田。
到八零年爷爷住上了砖瓦房,两室一厅,还有一个小院子。夏天有风扇,冬天有煤炉取暖。爷爷在井队上班,奶奶种稻田,能吃上白面馒头和大米啦,交通也方便了。
爷爷说八十年代初职工家属也住上了楼房,但是面积很小,只有四十五和五十个平方的楼房,只有领导才住六十个平方的楼房。
“一九九六年才搬进三室一厅的楼房,即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3宽敞又明亮。冬天有暖气取暖,夏天有空调取凉。做饭用的是天然气,即干净又方便,吃的是自来水。现在虽然退休啦,工资也由原来的一个月一元钱涨到一个月三千多元。”爷爷讲到这里,眉飞色舞,说话的声音也高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是呀,看看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绿树成阴,很多人都住上了一百多平方的大楼房, 交通也方便了,出门有公交车,出租车,有的还买上了私家车。就连我们家也换成了三室一厅宽敞明亮的大楼房,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和卧室,看的是40多英寸液晶大彩电,就连洗衣服妈妈也不用手洗了,有洗衣机代替。家里还装上了电脑,不用出门就能从电脑上查到信息,远方的亲戚朋友也不用写信了,打个电话或者是从网上都可以说话,又快又方便。
听了爷爷的讲述,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我不禁感叹。改革开放前和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有着天壤之别!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所以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要为祖国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首先形容一下你的妈妈
其次选择一个故事,选用第三人称,也就是你妈妈
故事可以编,也可是是事实,也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很多激励人的小故事作为题材,尽量是你熟悉的
人都有一个酸甜苦辣的成长过程,而我的成长却充满了快乐与童趣。记得小时候,我依稀在大自然中度过了朦胧岁月——那时候每个还很小,记忆在朦胧中逐渐消逝。如今回想起来别有一番回味! 记得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在爷爷奶zd奶的搀扶中蹒跚学步,那滑稽可爱的样子常常惹得大人的一片笑声.笑声并没有吓倒我,似乎更加鼓励我,我走得更欢了. 听爸爸妈妈说,我是先学会走路后开口说话的. 当我版呀呀学语的时候,我会把爸爸叫成 “大大”,常常逗得爸爸开怀大笑。爷爷家附近的小区公园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我经常与我一样大的孩子们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当权然淘气的我肯定会制造很多“麻烦”来吓唬爷爷奶奶的。 在美丽的公园里,有成片树丛,我穿梭其间,追逐虫蝶,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直至留连往返。 在夏季的公园里...
月亮高高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8挂在空中,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那月亮,就像此时妈妈脸上荡漾的微笑,纯洁的无一丝瑕疵。晚风,它吹着吹着,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吹来了一阵阵悦耳的歌声。那歌声,如笛声般,吹奏着一曲曲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着妈妈那沙哑的声音,轻轻的说着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听着,认真的听着,妈妈用沙哑的声音,轻轻的说着那过去的事情……妈妈说着说着,眼圈儿不觉的泛红了。妈妈还在讲着、讲着,我们听着、听着,听着那故事,那说不完的故事……
妈妈搂着我们,对我们说,“那时候呀,妈妈没有土地。妈妈什么都没有。妈妈,只有这双手,只有这双手……”
我们静静的聆听着,聆听着——
“喂!说你呢!动作那么慢!是吃饭长大的吗?啊?不好好干活全家人就要饿死!”地主手里拿着一条长长的马毛鞭子,它象征着权威,同时也象征的农民的痛苦。
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大地上,有一群人民,他们手里拿着笨重的锄头,卖力的在田地里耕种着。此时此刻,那黝黑的人民早以忘记了什么叫炎热,也忘记了什么叫疼痛,他们的心中,只有卖力耕种的思想。他们的汗水,流淌在地主火热的田地里,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粮食,抛弃了一切,甚至生命……
妈妈也在耕地,她付出的汗水,收获的却是野菜和谷糠。妈妈并没有抱怨,只是更卖命的耕种着。她并不期待有着和地主富裕的生活,她只为吃上野菜和谷糠,只为了吃饱肚子……
冬天,白血皑皑,寒冷再一次在这个村庄的上空肆意的刮着。北风呼呼的吹着,小路上,全是萎缩在大树边的人们。他们似乎经历惯了,脸上没有冷到痛苦的表情,他们没有表情,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风雪,如狼一般嘶吼嚎叫。妈妈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裳,她艰难的迈开步子,朝地主家走去。雪地上,是一个个脚印,它们印在了雪里,也印在了我的心里。妈妈要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大衣。终于,妈妈抵不住寒冷的侵袭,又冷又饿的跌倒在雪地上。妈妈滚烫的眼泪,流到了雪地上,融化了雪……
经过了多少的艰苦岁月,妈妈终于盼到了今天的好光景。妈妈的脸上,早以步满了皱纹。妈妈头上的青丝,早以被汗水,被岁月,被阳光照成白丝。
妈妈笑了。这时候的妈妈,显得那么年轻,如春日般的太阳,温暖的照耀在每一寸生物上——
晚风,轻轻的。它恰似无痕,它悄悄的吹在妈妈的头发上,那头白发,在微风中,摇曳着。
妈妈望着我们,脸上是不尽的温柔:“我还记得,那时候,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那薄纱似的云雾中,探出头来。
我们,静静的听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十一”期间的一天,我靠在沙发上,嘴里吃着零食看着电视上演的节目,妈妈看着我这夫休闲的样子,不禁感叹道:“建国刚20多年的时候,买台小的黑白电视都得攒一阵子钱,更别提喝着水、吃着东西靠在沙发上看节目了!”“您什么时候才看上电视的?”我这一问,可把妈妈的话匣子打开了,她开始给我讲她与电视的故事。
一九七四年的一天,一位爱钻研半导体的爷爷送给我姥爷一台他自己组装的能听电视节目的收音机。从此她们全家每晚都守在这台不同寻常的收音机旁,听着新闻联播和其他电视节目。然而好景不长,这台曾经给妈妈全家带来快乐的收音机罢工了,这时,妈妈全家发现每天听不到新闻联播,就好象缺少点什么,于是姥爷拿出当时全家的积蓄托人买了一台昆仑牌九寸黑白电视机。
妈妈回忆道:电视一搬回家,姥爷连说明书都来不及看,就把电视搬到桌上,把电源迅速接上,然后不停地调这个钮那个钮。妈妈家当年住的是四合院,院里的邻居听说妈妈家买电视了,都兴奋得过来看热闹。这是只见电视只有声音,没有图像,这可急坏了姥爷。“有说明书吗?看看说明呀!”站在一旁的邻居说到,姥爷这才恍然大悟,由于自己太兴奋了,都忘了看说明书了。于是姥爷找出说明书,一点一点按说明书去调电视,“出影儿了,出影儿了!”大家欢呼雀跃。这个说:“这真像个小电影”,那个说:“这播音员长得真漂亮。”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听妈妈说,她家买完电视后不久,就打倒了“四人帮”。一天晚上电视里转播白天大家上街游行,庆祝打倒“四人帮”的录像,到妈妈家看电视的人更多了,屋里坐不下,姥爷便想了个办法,把电视放在屋里窗户前面,让大家在院子里看,由于电视开的时间比较长,机身发热,影响图像,姥爷便安排我妈妈站在电视机旁给电视扇扇子,妈妈只好从窗户的玻璃里看电视。这次看电视妈妈虽然辛苦,但心里还是很高兴。
我听着妈妈讲她和电视的故事,虽然很难想象他们当时看电视的那种郡迫情形,但我感到,我今天能坐在这里,吃着东西看着电视简直就是享受,我应该知足,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