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四知”清官杨震
东汉年间,有一个有名的清官,名叫杨震。
一年,他居官荆州,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延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数年之后,他调任路过昌邑。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安顿膳宿,照应得无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杨震官邸拜谒,他见室中无外人,迅即从怀中捧出黄金十斤,端放于杨震的案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他想不到王密会来这一手,便语重心长地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有真才实学,才推荐你担如此重任,可你这样做,是太不知我的为人了。”
王密自讨了没趣,但仍想力争,于是轻声轻气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
杨震更气了,他正色地说:“你送金子与我,外人怎么会不知?即使没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听,羞愧难言,只得挟起金子,谢罪而去。
为政清廉的诸葛亮
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2,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律。例如,名将姜维,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父清子廉的胡质、胡威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
王衍巧防“贪内助”
王衍是西晋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个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却是个贪财聚敛的人。王衍知道,“妻贤夫祸少”。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仅能够相夫教子,而且能够远罪丰家。相反,一个贪婪的妻子,却常常会将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办法,以遏制这个“贪内助”。
首先,王衍终身不言“钱”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渐转化“贪内助”的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试探他,叫仆人用钱把床围起来,使他无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后,仍不言“钱”字,而是叫仆人“把这些东西拿走”。
其次,借助外在因素,用强力震慑“贪内助”的贪性。当时,幽州刺史李阳是西晋京都有名的大侠客,郭氏非常惧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这个外力,每当郭氏对钱财起非分之想时,王衍就劝她说:“不只我说你这样不行,李阳也说不行。”郭氏听后,果然有所收敛。
上述两个办法,虽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却是文武并用、软硬兼施,王衍可谓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尽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贪欲,身处乱世的王衍才不至于被贪妻拖累,才能够在浑浊的官场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东晋浔阳人,曾任荆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晋代很有作为的官员。
陶侃幼年丧父,家中十分贫穷,他的母亲湛氏靠纺织供养他读书,湛氏还教导他要好好做人。
长大后,陶侃做过管理捕鱼的小官,名谓“鱼梁吏”。一次,很爱母亲的他派人给妈妈送去了一罐鱼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谁知湛氏见了,并不领情,她让来人原封不动地把东西带回去,同时还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评儿子道:“你在外当差,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是不孝顺,你这样做会让我为你担心啊!”
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十分后悔,此后再也不敢占公家的东西。后来,陶侃成为一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陶侃的成就,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黄金难换心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去一包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李汰还挥笔写下一首表露心迹的拒礼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知乾坤有鬼神。”
两袖清风
明 朝的于谦,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上土特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 也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罢赋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天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便是成语“两袖清风”的来源。
海瑞上任
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县。他上任时,一不坐轿,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骑着一头骡子,带着书童海安,悄悄地进了淳安县界,沿着茶园小溪一条小路向前走去。
再说茶园小溪,有个姓冯的大财主,方圆十来里都是他的田庄,他又是淳安县衙冯县丞的结拜兄弟,平日仗势欺人,当地百姓背后骂他“冯剥皮”,到县城里去,都不敢打他家门前经过。
这天,冯剥皮正和冯县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听到门外吵闹,就绷着一副木板脸皮走了出来。只见七八个家人跟一个骑骡的穷秀才争吵,冯剥皮站在台阶上大声骂道:“呸!哪里来的瞎眼乌鸦,竟敢在大爷门前吵闹!”立即吩咐打手:“快把这个野种拉下来,骡子没收!”
打手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就将海瑞从骡背上推下来,把骡子牵走了。海老爷见他们白天打劫,肚皮都气炸了,跑上前去问:“你做事讲不讲理?为何无故抢我的骡子?”冯剥皮冷笑一声:“咦,你这还不懂?你的骡子从我家路上经过,当然得没收!”海老爷也大笑一声:“自从盘古开天地,大路一万八,小路三万六,哪一条不是老百姓走出来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据,这条路是你家的,拿出凭据来看看!”冯剥皮被问得无话可答,把木板脸皮一放,喝道:“来人啦!掌嘴!”一声吆喝,就有四五个打手拥上来要绑海瑞。
海老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说:“慢来!我一不偷,二不抢,你凭什么绑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凭什么掌我的嘴?”冯剥皮笑道:“好哇,你以为我无法治你吗?来人,快请县丞兄出来!”这时,冯县丞正在中堂喝得晕头转向,吃得满嘴挂油,一听有请,连忙理理衣衫,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胆,敢在这里吵闹,打搅本县吃酒?来人啦,把他拿下!”
海瑞被连人带物拽进中堂。冯县丞喝道:“冯爷的房子在这里,屋前的路就是冯爷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该牵走你的骡。你喧闹不休,扰乱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来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
家丁们夺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脚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知县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惊,冯县丞看了,也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想: “这穷秀才哪来的官服?听说最近朝廷要补个知县来,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这时,海瑞从怀里掏出吏部文书和印信,亮在冯县丞的面前。冯县丞和冯剥皮一见,“扑通”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后来,海老爷把冯县丞革个职,狠狠打了冯剥皮40大板。茶园一带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说:“海老爷没上任就给老百姓出了怨气,真是海青天哪!”
徐文长送寿联
这是一个春光明艳的好日子,苏州近郊吴县的乡村,路两旁麦黄秧青,百花飘香。徐文长。悠悠地踱着方步走着,却见路旁男女都满脸怒气,有的还在抹泪。徐文长好生奇怪,就问道:“诸位乡亲父老,有何为难之事?”“与你说也是白说!”“不妨说说厂这时,有位老者见徐文长一片诚心,就说道:“徐知县五月初三寿诞之日,要我们乡民为他祝寿。如今青黄不接之时,百姓连饭米都艰难,哪来的钱呀!”
“知县生日,要乡民为他祝寿,有这等怪事!”徐文长心里这样一想,立即就知道这肯定是个贪官污吏。他略一沉思,接着说道:“不用愁,你们这位徐县爷,与我徐文长是堂兄弟,既然要你们送礼,我就为大家写副寿联,你们送去不就省礼了吗?”
吴县知县徐谦也是三考出身,久闻徐文长大名,寿诞之日,见乡民献上徐文长写的对联相贺,心中大喜,忙将贺联摊开。不看犹可,一看可把徐谦的脸也气歪了,只见寿联上写着:
大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黄,高粱未有,青黄两不接,送甚东西。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虽是大白话,却含意深刻。徐谦被刺得好不气恼,大声叫道:“狂生大胆,竟敢讽刺本官!”说着,蓦地丢下一签,要衙役去抓徐文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踱上公堂,只见他对盛怒的徐谦一拱手,说:“有劳大人相邀,我徐文长就在这里,何用去抓。徐大人请我相见,有何见谕?”
徐谦有些才学,就故意在对联上做起文章来,他说:“既然你擅对联,那我有一上联,你能对出来吗?”徐谦心想,如出一个怪联,徐文长对不上,那就可以当堂对他发作了。于是徐谦接着说:“如不能对上,那就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徐文长知徐谦用意,慢悠悠地说道:“真金不怕火,就请大人赐上联!”
徐谦突然出了这么一个上联:
云锁山头,哪个尖峰敢出?
语含双关,有点威胁味道。徐文长也不计较,抬头只看外面的天,半晌无语。徐谦断定他对不上,就大喝一声:“何来狂徒,竟敢冒称徐文长,还不给我拿下!”众衙役正要动手,只见徐文长突然哈哈大笑,然后正色说道:“且慢!”
“为何久无下联?”徐谦气势汹汹。不想徐文长用手指天,说:“我不是早对出来了,难道徐大人真不领会?”
徐谦一愣,说:“那就快说!”
日穿洞壁,这条光棍难拿!
徐谦闻联,目瞪口呆。
王衍巧防“贪内助”
王衍是西晋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个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却是个贪财聚敛的人。王衍知道,“妻贤夫祸少”。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仅能够相夫教子,而且能够远罪丰家。相反,一个贪婪的妻子,却常常会将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办法,以遏制这个“贪内助”。
首先,王衍终身不言“钱”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渐转化“贪内助”的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试探他,叫仆人用钱把床围起来,使他无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后,仍不言“钱”字,而是叫仆人“把这些东西拿走”。
其次,借助外在因素,用强力震慑“贪内助”的贪性。当时,幽州刺史李阳是西晋京都有名的大侠客,郭氏非常惧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这个外力,每当郭氏对钱财起非分之想时,王衍就劝她说:“不只我说你这样不行,李阳也说不行。”郭氏听后,果然有所收敛。
上述两个办法,虽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却是文武并用、软硬兼施,王衍可谓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尽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贪欲,身处乱世的王衍才不至于被贪妻拖累,才能够在浑浊的官场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东晋浔阳人,曾任荆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晋代很有作为的官员。
陶侃幼年丧父,家中十分贫穷,他的母亲湛氏靠纺织供养他读书,湛氏还教导他要好好做人。
长大后,陶侃做过管理捕鱼的小官,名谓“鱼梁吏”。一次,很爱母亲的他派人给妈妈送去了一罐鱼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谁知湛氏见了,并不领情,她让来人原封不动地把东西带回去,同时还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评儿子道:“你在外当差,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是不孝顺,你这样做会让我为你担心啊!”
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十分后悔,此后再也不敢占公家的东西。后来,陶侃成为一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陶侃的成就,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郑板桥巧宴贪吃知府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做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巡抚的一幅画竹上的四句诗,真挚地写出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虔诚愿望。言出行随,他当知县几十年,从不中饱私囊,巴结贿赂上司。真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范县当知县时,有一年初夏,知府来巡视,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对吃有一肚子的学问,也非常讲究,不管到什么地方,吃什么都要事先征得他的同意。
这一天,司厨问郑板桥拿什么菜招待知府,郑板桥挥笔写下了“四菜一汤”——“四菜”是“青龙卧沙滩,白皮颜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鹅蛋”。一汤是“门泊东吴万里船”。郑板桥还面授机宜,令其报给知府。
知府看过呈上来的菜单,满心欢喜,认为尽管样数不多,可都是没有品尝过的新鲜佳肴,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饭端上来以后,知府却眉头紧皱,脸上“晴转阴”,原来“青龙卧沙滩”是麻汁黄瓜,“白皮颜又煽”是酸醋浇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葱拌豆腐,“油酥天鹅蛋”是油炸黄豆粒,“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碗鸡蛋汤,上面还漂着半个蛋壳。
他看了半天,无法下筷,郑板桥却在一边连连相让,弄得知府不好发作,只得作罢。
1、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没有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3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2、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
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3、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4、一天,朱德总司令到教导队视察,他看到院子里的豹子皮,走过去摸了摸,连连说:“好皮子!好皮子!”并关切地向队长杨勤生询问了打猎的情况,还答应给教导队再拨两千发子弹。
在这之前,教导队的领导就听说总司令铺的、盖的都很单薄,他日夜为革命操劳,身体保养不好怎么行?几个队干部就一起商量,决定选一张豹子皮给总司令用。
下午,总司令要回延安了。教导队的领导把一张捆好的豹子皮递给总司令,总司令坚决不收,他说:“你们这是做啥子嘛?给我进啥子‘贡’哟?我们党是有规矩的,不兴送礼这一套。我这个当司令的更得带头遵守啊!”
总司令指着穿着破旧的教导队学员说:“同志们都很辛苦,穿得却那样破旧。一张豹子皮可以换七八匹布,能做好几套衣服,让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剥削户’了吗?总司令剥削大家,这多难听啊!”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总司令走了,教导队的领导捧着豹予皮,感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
5、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出任上海市长。由于战争和封锁造成的破坏,上海人民生活面临着巨大困难。陈毅说:“要靠我们党员干部自己首先紧缩,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来克服困难。”他将自己的警卫人员从16名减为6名,还带头到机关食堂吃大灶。
在陈毅率先垂范下,上海驻军仅一个月就省下20万石军粮,大大减轻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不到一年时间,上海的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就恢复了正常。
60年代初,陈毅的父母想回四川安家养老。临行前,陈毅向工作人员交代了几条注意事项:一是不要惊动四川省委,把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二是为两位老人找普通民房,不得向当地政府要房;三是两位老人安家的事要自己解决。工作人员按照陈毅的“约法三章”操办了此事,他很高兴。
陈毅喜欢作诗,不少诗作都涉及到反腐倡廉的内容。他在《七律·手莫伸》中写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些诗句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