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一共有以下三个:
一、源于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二、“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4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三、追念历史人物说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典型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女诗人秋瑾等说法。
端午习俗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扒龙船是普遍习俗。每年端午节前后,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可谓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在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节日,受端午文化影响的国家分别有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德国、英国等等。
端午节除了众所周知的为百了纪念屈原之外,在江浙一带流传着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的说法。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度,其子夫差继位,与越王争霸。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同意了。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随后又听信谗言陷害伍子胥,赐伍子胥宝剑自裁。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问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答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有了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习俗。
同时民间还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找寻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回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并为之立碑使后世纪念。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答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一、纪念屈原
1、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2、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二、纪念孝女曹娥
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三、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因遭陷害,被吴王夫差赐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注意事项:
1、端午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
3、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生活中应注意除湿。
4、端午前后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出行需小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百度百科-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