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此说最早出自南zd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内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容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缩写为30字左右:端午节传说为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置。屈原报国无门,愤而投江而死。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百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度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后,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属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食粽、赛龙舟、悬艾、点雄黄酒、佩香囊、栓五色丝线、端午喝茶。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如今传承最广的是几年屈原的说法。
端午节习俗:
1、食粽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道”。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2、赛龙舟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史书记专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3、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属”。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1、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岭南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
2、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3、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9”,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