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又没法反驳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谈判。
沈括,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沈括不但办事认真细致,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枢密院,从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边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证明那块土地应该是属于宋朝的。他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听了很高兴,就要沈括画成地图送给萧禧看,萧禧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没话说。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边界,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你们连这点土地都斤斤计较,难道想跟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
沈括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背弃过去的盟约,想用武力来胁迫我们。真要闹翻了,我看你们也得不到便宜。”
辽朝官员说不服沈括,又怕闹僵了,对他们没好处,只好放弃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沈括带着随员从辽朝回来,一路上,每经过一个地方,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调查得清清楚楚。回到东京以后,他把这些资料整理起来,献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沈括立了功,拜他为翰林学士。
沈括为了维护宋朝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县)去巡视。他假装在那里打猎,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详细考察了定州边境的地形,还用木屑和融化的蜡捏制成一个立体模型。回到定州后,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据他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献给宋神宗。这种立体地图模型当然比绘制在纸上的地图更清楚了。
宋神宗对沈括画的地图和制作的地图模型很感兴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编制一份全国地图。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诬告,被朝廷贬谪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去。在那里,环境虽然很困难,但是他坚持绘制没有画完的地图;后来,他换了几个地方的官职,也是一面考察地理,一面修订地图,坚持了十二年,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图》。
故事一:探索和创新
一群老鼠为了求生存,研制出一种机械老鼠来对付出没无常的大花猫。这些老鼠每次出洞前,先放出机械老鼠,让大花猫疲于奔命地去追赶,然后它们才一个个钻出洞来,大胆地去觅食。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老鼠们也慢慢习惯了没有大花猫威胁的生活,每天只要放出机械老鼠之后,便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四处搬运食物。
这一天,它们还和往常一样,放出机械老鼠后,又在洞中静静等待大花猫离去的脚步声。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大花猫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小老鼠便想走出洞去。
可大老鼠说:“等等,今天大花猫的脚步声不大对劲,小心其中有诈!”
老鼠们又等了一会儿,洞外又传来一阵阵狗叫声。既然有狗儿在附近,那只大花猫一定逃之夭夭了。老鼠们这才放心地钻出洞口。
哪想到大花猫居然还守在那里,当它们出来后,全落入大花猫的爪下,无一幸免。
大老鼠心中不服,挣扎地问大花猫:“我们明明听见狗儿的叫声,你怎么还敢呆在洞口?”
大花猫笑着说:“你们都会用机械老鼠了,我怎么就不能学会狗叫呢!”
启示: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容易成功。
故事二:墨水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而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
感悟: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故事三:痛苦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尾巴断了得以逃命。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农夫:“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
“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说完,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
感悟:苦难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负面效应,苦难也孕育着希望,让我们有对生命有更强的觉知。
苦难其实是上天对我们另一种形式的爱,它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故事四:探索故事
一千年前,两个哲学家在黎巴嫩的一座山坡上见面了。一个对另一个说:“你到哪里去?”
另一个回答说:“我在寻觅青春之泉,我知道它们是从这些山头的某个泉眼里喷涌出来的。我找到过一些文件,上面记载了那眼泉水是像花朵似地喷向太阳的。你呢?你在找什么。”
第一个回答说:“我在寻找死亡的奥秘。”
于是这两个哲学家都以为对方对自己的伟大科学是一无所知的,便开始辩论。两人互相指责对方属于精神上的文盲。
正当两人在风中大声争论时,一个被村里人看作是傻瓜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2的陌生人走过,他听到两人正争得难解难分,便站下来听他们的辩论。
他走近去,说道:“好朋友,看来你们的哲学确实都属同一派,你们也在谈论同一件事。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字眼。你们一个在找青春之泉,一个在找死亡的奥秘。事实上它们就是一样东西,共存于你们俩身上。”
陌生人转身要走,他说道:“再见了,圣人们!”离开时,发出了一声宽厚的笑声。
两人哲学家了一阵,也发出一阵大笑,有一个说道:“好吧,难道我们现在还不一起走,一起去找吗?”
故事五: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
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天,牛顿请他的朋友来他家吃饭。他把饭菜做好,就去做实验了zhidao。朋友来了,他坐在沙发上等啊等,只见牛顿还没出来,他就把饭菜吃了,扬长而去。牛顿做完实验回出来了,看到桌上吃剩答的饭菜,心里想:哦!原来我是吃过了。牛顿便回实验室里做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