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故事分享 > 三字经里有哪些故事是关于“自信”的故事?

三字经里有哪些故事是关于“自信”的故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6尧的传说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7a64e4b893e5b19e330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7舜的传说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8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3。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6尧的传说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7舜的传说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8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e68a847a64366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字经》全文解释 自己找吧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作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6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启示〗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相关阅读

  • 从三字经中选一句话写一个小故事300字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1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
  • 三字经里尧帝选才的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1、孔融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
  • 三字经用一段编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1、《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6。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
  • 三字经里有成语故事吗?提供几个吧!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01 孟母三迁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来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自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发愤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乡下生活的作文二百字 农村生活的资料四年级不是作文 作文300字 生活在农村也是一种幸福 请写出一个有关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 统一广场游记作文 写咸阳湖的散文作文600字 有关咸阳一号桥的作文 游咸阳统一广场作文 诚信作文400字 一诺千金的故事400字左右 作文400字左右写诚信的一件事 一诺千金 作文 400字左右 《三字经》中的故事有哪些(具体的故事) 三字经中有那些故事 三字经里有哪些小故事 三字经有那些故事(至少5个)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3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3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600 田园风光的故事有哪些 有没有乡村的故事? 关于农村的故事 描写“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比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 是什... 意料之外的世界的读后感 出乎人们的意料 议论文 意外 怎么写? 以意料之外为题写篇作文 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关于国庆节作文 600字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600字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怎么写? 有关谦让的名人故事 谦让的名人故事 关于古今名人的谦让故事? 有关名人谦让的故事 描写景色的作文200字 有木有一处写自然风景的作文 200字就好 求求 描写游览过的自然景色写一片作文200字 求一篇关于大自然风景的作文200字的 开学第一季作文800字 又开学了作文800字 开学了 准备好了吗作文 800字 开学的“仪式感”800字作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根据古代哪个故事而来的? 螳螂捕蝉历史背景 螳螂捕蝉真实历史 螳螂捕蝉是什么故事是历史还是寓言请说明理由 请以什么让我感动为题 令人感动的作文400字 求一篇关于感动的作文,400字左右的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