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故事分享 > 世说新语中与陈元方和谢太傅有关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与陈元方和谢太傅有关的故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5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
  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
  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讠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
  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
  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
  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
  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
  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
  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
  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
  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
  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
  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
  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
  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
  不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
  所谶,便释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
  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
  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
  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
  乃是君转解。」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
  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
  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
  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
  增伉俪之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
  吾论。」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
  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
  文,辄觉神超形越。」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
  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78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
  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
  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
  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82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
  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
  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
  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
  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89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90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
  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91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
  知卿当无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王旬)在
  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
  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采,酷无裁制。」
  94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
  遂以著书。」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另作,无复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
  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97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
  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有诵曰:
  「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
  亦以高奇见贵。」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
  固。」
  100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
  之间,诔以之成。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
  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曰:「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蕴。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
  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东汉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要说陈元方,得先说他的父亲陈太丘。“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实(音为“实”,字为宝盖头下面一个“是”)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应宰府招见的时候,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的八大名士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可见陈家父子所得到的礼遇是非常非常高的(见《德行》之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陈老爷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应该是生了陈元方和陈季方这么两个才学见识都非常高明的儿子,并且这两个儿子又给他生了很出色的孙子,陈家可谓满门俊才。某天,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吵,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的功业德品高,吵了好久争不出胜负,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太丘那里,要老爷子下结论。没想到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见《德行》之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不知道小兄弟两个听到爷爷的决断会不会满意,但是爷爷的发自内心的得意和赞赏,以及后来长文孝文的才学出众,却不由得后世为父母的人生出些嫉妒来———生子孙若此,夫复何求!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泛,并成了个成语叫“难兄难弟”。“难”字读阴平(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一声”),本来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将“难”解释成了“苦难”的“难”,“难”的读音也成了去声(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四声”),成了“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个困难境地的人”的意思。如今偶尔在一些生僻的文章里,也还是将“难”字读阴平,意思是“讥讽同样的坏”,取其原意的反意。不过后来无论哪种解释,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陈元方自幼就非常出色,《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他小时候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陈元方七岁的时候,某天父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后来那人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6来了,陈元方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个好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顿时感到尴尬加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却不想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见《方正》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作者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陈元方小小年纪,说话行事镇静沉着,面对咄咄逼人的成年人针锋相对,指出对方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并以拂袖进门表明自己的态度,七岁的时候就有如此见识作为,真是叫人叹服。
故事二: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夙慧》之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陈老爷子是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看到儿子们这么爱学习,内心非常欣慰,对于一些因勤学导致的细小疏漏并不责纠。相信那天的宾客,既然都是能和陈老爷子彻夜畅谈的人,水准应该也是非常高的,也断不会因为两个孩子没煮好饭而感到陈家待客失礼,他们没准还在吃饭的时候,将两个孩子都喊过来一起吃,一边吃一边继续谈论学问品行的话题。这个故事是《世说新语》的《夙慧》门的第一条,可见作者的推崇程度。陈元方兄弟后来均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这和他们从小所具有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及他们自身勤学苦练积极学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故事三:陈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又是政府官员,对人情世故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曾经有人千方百计用言语诱导他评论当朝和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在对方用心险恶的情况下说出来,而是改评论古人,既不违心,又使对方抓不住什么把柄(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其机智应变可见一斑。他11岁那年,某天袁公要他评论他父亲陈老爷子在太丘的政绩,陈元方以非常骄傲自豪的语气评论父亲的功绩,认为父亲很了不起。不想袁公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以前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情的呀,是你父亲学了我的做法了,还是我效仿了你父亲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不想小小的陈元方脱口而出:“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为官方式的做法一样可以理解,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见《政事》之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孩子,但是所归属的门类既不是在专门说早慧儿童故事的《夙惠》门,也不是在一般言论记载的《言语》门,而是在专门记载官员施政方式的《政事》门,可见后人对此事评价是如何的高了。
陈元方也是性情中人,父亲去世后哭到死去活来,因哀伤过度而瘦得形销骨立,母亲可怜他,用锦被为他卷住身体。正好朋友来吊丧,见到陈元方这个样子,指责他父丧而被锦,有失伦理道义。(见《规箴》之3、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显然对亲人孝不孝,不能以当时是不是被锦而断定,那种讲究形式忽略真情的虚伪做法,一直就是陈元方所不齿的。捧卷读到此处,无端地想起我所见到过的附近的农村,尤其是那些至今苦寒的小山村,多少年来因为穷困,老得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有很多被儿女推来挡去,不肯养“吃闲饭”的人。老人在世的时候大多衣食不周全,物质精神缺乏良好照顾,一到去世,儿女们披麻带孝痛哭流涕,请戏班,请和尚道士轮番做法事,做纸扎元宝,买猪头蒸祭供(祭祀用的面点),如此惊天动地大闹几天乃至半月个把月,花费数万。乡人乐得大看几天热闹,亦以丧事是不是大办了,来评价做儿女的是不是孝敬。儒家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是一个“孝”字两千多年来却被折腾得面目全非,很多的虚伪假借着所谓的“道义”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由此导致了许多人性禁锢许多的心灵扭曲,也导致了许多虚伪甚至刻毒的故事,甚至成了民族劣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勇敢,直率

陈元方的故事可以提供。但是谢安的故事有80多条,这里就不可能全部提供。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德行第一之十、不失雍熙
(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译)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纪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言语第二之言语六、忠臣孝子
(原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译)颖川太守对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寔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2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
政事第三之三、互不相师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访袁公。袁公问道:“令尊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强者以德来安抚,弱者以仁来体恤,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长了,他们就越发尊敬他了。”袁公说:“我以前曾任邺县令,做的也是这些事。不知是令尊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令尊?”元方答道:“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的年代,交往和行动却是一样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最近最流行的爱情歌曲有哪些? 现在比较流行并且好听的歌曲都有什么 最近比较流行的歌曲有哪些? 流行歌曲最近比较火的歌曲有哪些,大家说说 校园记事的作文 写一片关于校园生活的一片记事的作文 校园记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校园的作文 记叙文 700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入门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怎样教好五年级的小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世说新语中的陈元方?急啊,详细内容` 世说新语中陈元方11岁是侯袁公和陈元方说的那段话叫什么 《世说新语故事》陈元方十一岁时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我的童年趣事作文怎么写,450字,谢谢了,越多越好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左右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450字左右,越多越好,最少一篇 暑假我当家作文300字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老师已批改) 作文题目巜当家作主》300一400字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圣经故事》故事梗概 安徒生童话美人鱼的故事简述 给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一文写一个故事梗概 安徒生童话《美人鱼》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关 先抑后扬 的作文300字左右 求先抑后扬的作文 300字 300字先扬后抑的作文写人的 先抑后扬的作文《我的同学》300热 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西游记300字 推荐一本书作文五年级西游记500字左右?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西游记》作文怎么写?500字 推荐一本书作文500字西游记? 关于雷锋的故事和名言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比如开头介绍一下雷锋,中间写个故事,最后... 《雷锋的故事》内容简介 关于雷锋或雷锋精神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80字以上 英语作文10篇(60——80字) 急求一篇参观博物馆的英语作文,小学六年级水平,不要太难,60... 英语作文60~80字 欣赏xxx的美丽(作文) 《欣赏》作文600字 欣赏美丽作文 “欣赏美丽”作文 看古诗猜成语 用there be句型提问 初一上学期语文试卷 感恩的作文800字记叙 作文;写一个小动物 要求300字——450字 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海底动物350字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