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http:///gudian/xinyu1.htm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共36门,1130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学士集体纂辑而成。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为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他少慕儒学,晚年好佛,《宋书》谓其“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远近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1必至”。在刘宋宗室子弟素乏文才的当时,刘义庆之才赡不仅曾使他倍受宋武帝刘裕之宠,而且延揽诸多文学才士著述颇丰。《宋书》、《南史》、《隋书》等认为除《世说新语》10卷外,《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两种、《集林》300卷(惜皆已不传)及怪异小说集《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出自其手。而《世说新语》不仅是刘义庆著述中,也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对科属褒赏一类,后15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宗白华先生曾说,汉魏六朝是一个社会极为动荡黑暗的时代,也是思想解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而《世说新语》正是记录了汉末至刘宋初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尤其是土族阶层的清谈、品德、交游、为政、栖逸等种种活动以及他们萧散、任诞、简傲、放旷等等种种性格和人生追求,是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或重形貌,或重才学,或重修养,或重心理,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如:
在比较中刻画人物形象,凸现人物性格,如“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德行》)、“谢安与王坦之共赴桓温宴”(《雅量》)、“王徽之、王献之兄弟遇失火”(《雅量》)、“王导与王敦共诣石崇之宴”及“石崇与王恺争豪”(《汰侈》)等等,皆于比较中表现人物性格,给人以深刻印象。
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举止作漫画式的夸张,是《世说新语》刻画人物神韵的又一特色。如“王蓝田性急吃蛋”(《忿狷》)中王述的狂躁性格,王羲之“东床坦腹”(《雅量》)的旷达超逸,“阮籍叔侄人猪共饮”、“刘伶病酒裸体”(《任诞》)的率真任性、放狂任诞等。
《世说新语》简约含蓄、隽永传神的语言处处透出机锋和幽默。如《简傲》篇中钟会拜访正在打铁的嵇康,“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问与答皆妙,意在言外。又如《言语》篇钟毓、钟会兄弟因偷酒喝时表现各异而遭父问,“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会日:‘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以及《言语》篇中钟会“汗不敢出”中钟会的善于言辩。又有庾公入佛图见卧佛时所说“此子疲于津梁”的妙言,皆富有幽默感和机锋,让人会心一笑。
此外,如比喻的形神毕肖、心理描写的细腻幽微等,在《世说新语》中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如《赏誉》篇评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评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评王衍“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岩岩清峙,壁立千切”等皆以物格喻人格,形神兼俱。《伤逝》中何充参加庾亮葬礼时所说:“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的伤悼和惋惜的心理;《言语》篇中谢太傅谓王右军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所透露的人到中年、感叹时光飘忽、易为哀乐之事而伤感动情的幽微心理。
《世说新语》自问世1500多年来,颇得文人学士赏爱。宋高似孙《纬略》说它“极为精绝”,刘应登认为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胡应麟更是对其推崇倍至:“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直至现代,鲁迅评赏它是“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人们从文学的、审美的、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军政大事、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对《世说新语》给以加倍的关注,宗白华先生甚至说它开启了“世说新语时代”。
的确,我们从后世“世说体”模仿之作的层出不穷,就可窥一斑而见豹,感受到《世说新语》对笔记体小说的影响。唐代有毛方庆《续世说新书》(已佚)、宋玉谠《唐语林》、孔仲平《续世说》,明有李绍文《明世说新语》、民国初有易宗夔《新世说》等等。除此,《世说新语》还是后世小说、戏剧题材的渊薮,“周处除害”、“兰亭会”、“祢衡击鼓骂曹”、“杨修才思敏捷”、“曹植七步成诗”、“钟会汗不敢出”、“王徽之雪夜访戴”等等早已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而《任诞》篇王恭所说“名士不须奇才,但须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中所透露的有关魏晋名士的消息,如以高门士族为荣,优游自得、崇尚自然适意、率真任情、旷达超逸、善谈名理诗文等等名士风度更是为后世文人所仰慕称羡,大有不研读《世说新语》便不知魏晋风度之慨。
--------------------------------------------------------------------------------
目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做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低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捐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1、原文: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译文:孝武帝问王爽:“你和你哥哥比起来怎么样?”王爽回答说:“轮才华,我比不上哥哥王恭,至于忠孝,我又怎么可以输给他呢!”
2、原文: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译文:夏侯泰初(即夏侯玄)和广陵郡人陈本是好朋友。一次,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母面前喝酒,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径自进入厅堂之内。夏侯玄于是站起身来说:“可以与人以礼相交,不可以违礼杂处。”
3、原文: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译文:和峤(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被晋武帝司马炎所器重,司马炎曾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有所长进了,你可以去看看。”和峤回来后,武帝问他怎么样,和峤回答说:“太子的资质同以前一样。”
4、原文: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译文:山涛的大儿子山允戴着一顶便帽,靠在车边。晋武帝想召见他,山涛不敢替他推辞,就出来问儿子的意见,他儿子不肯去。当时的舆论认为山涛的儿子胜过父亲。
5、原文: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王含任庐江郡大守,贪赃枉法,声名狼藉。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政绩很好,庐江名士都称颂他。”
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却十分但然,神态自若。
6、原文: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庚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译文:何次道(即何充,晋朝重臣)和庾季坚(即庾冰)两人一起受命为辅政大臣。晋成帝司马衍驾崩后,由谁继位还没有定下来。何次道主张立嫡长子,庾季坚和大臣们却都认为外来之敌势力强大,嫡长子年幼,于是拥立司马衍的弟弟康帝继位。
康帝登帝位后,会见群臣时问何次道:“我今天能继承大业,是谁的主张?”何次道回答说:“陛下登帝位,这是庾冰的功劳,我没有出力。当时如果采纳了我的意见,现在就看不到眼前的太平盛世了。”康帝听完,面有愧色。
7、原文: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王述调任尚书令时,调令一到便走马上任。他的儿子王文度说:“你本来应该把这个官位让给杜、许两人。”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
文度说:“不是说你胜任不了,而是说克己让人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能够胜任,为什么还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8、原文: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5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译文:王子敬(即王献之)很小的时候,曾经看一些门生在玩樗蒲这种游戏 ,看出胜负后,便说:“南风不竞(南边的要输)。”
门生们听完,轻视他是小孩子,就说:“你这个小孩子只是管中窥豹罢了,至多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纹。”王献之听完,瞪大眼睛说:“比远的,我愧对荀奉倩(荀粲,东汉名臣荀彧幼子);比近的,我愧对刘真长(刘惔)。”说完拂袖而去。
这类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条,举出以下几则为例:
言语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言语第二之五十一、忘情不泣
(原文)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忘情故泣。”
(译)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小时侯都很聪明。顾和很看重他们,但认为顾敷更聪明一些。顾和的偏爱让张玄之很不满意。当时张玄之九岁,顾敷七岁,一次顾和与他俩一起去寺里,看到了佛涅槃的塑像,弟子们有哭的,有不哭的。顾和拿这件事问两个孙子。张玄之说:“受到佛的爱护所以哭,没有受到佛的爱护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或许是忘情的不哭,不能忘情的就哭了。”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刚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不来,他已经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有人问他,他答道:“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1、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就是左思,潘岳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潘安的原型.潘岳小伙子长得帅,挟着弹弓又添几分英气,走在街上引得女人们都手拉手围着看;左思的《三都赋》虽然一度弄得洛阳纸贵,但样子实在对不起观众,是故学潘岳的样儿游走的时候被一群老太太吐了满脸吐沫.
2、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王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7a64e4b893e5b19e363之一,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曹丕和弟弟曹植当时都很欣赏王粲,知道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来为王粲送行.
3、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德行》)
从王戎说的话里,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后来当了官的钟会颠儿颠儿的来邀请嵇康,嵇康都不拿眼夹他了.
4、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这个说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觉得自己样貌不佳,镇不住外国使臣,于是就让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没想到来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边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了,二话没说,派人追去把来使杀了——看来他虽然惜才,嫉恨聪明人也是有传统的啊.
5、 枕流漱石
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世说新语•排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孙子荆年少时想要隐居,他对王济说要“枕石漱流”,却错说成“枕流漱石”。王济说:“流水可以作枕头,但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之所以要以流水为枕头,是要用它来清洗耳朵,之所以用石头来漱口,是想用它来磨砺牙齿。”孙在口误之后面对王的发问没有纠正自己的口误,而是在这个口误的基础上发掘新的意义。用流水洗耳,暗合了许由洗耳的典故,而用石头漱口,以磨砺牙齿,却又是另一种浪漫的隐逸情怀。
6、雪夜访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个王子猷,即王徽之,其父,是晋代大书法家、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其弟,是与 父同样有名气的书法家、简文帝婿、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其叔祖父更是个了不起的 人物,由于王导在晋室南渡后的筹谋擘划,才得以使司马睿偏安江南一隅,使晋祚又延续了 百年之久。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