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情结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为重视祖先崇拜。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追根溯源,集中在对民族始祖的崇拜,而“民族始祖”很显然并不是专指哪一个具体的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当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为民族祖先的杰出代表群体。于是早期的民族祖先崇拜就集中在“三皇五帝”上。在“三皇”中,集中体现在对“太昊伏羲氏”的崇拜;而在“五帝”中,则集中在对“炎帝与黄帝”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本没有“厚此薄彼”的分别,但后代在祭祀中,自春秋时期到近代,渐渐形成了以“炎帝与黄帝”为祖先代表的“共祖”崇拜,即“炎黄崇拜”。这一祖先崇拜历程,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性格的艰难曲折的形成与发展的艰难历程。 中华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史前史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两个阶段。史前历史的获得,一是考古及文物;二是神话及传说。一般认为考古资料的可信程度要大于神话及传说。但考古资料毕竟只是零散的、静止的,难以反映上古史的全貌。如果能将考古资料及文物与现存的、可信度较高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将会对上古史研究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早的人类神话传说就是三皇五帝的传说。相当于该传说时代的考古文化分期,就是仰韶文化后期到龙山文化时期。从年代上推算,是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的时期。 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提出,发现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对应于黄帝文化,而发现于晋南的陶寺文化相当于陶唐氏文化。李伯谦先生则认为:发现于黄淮平原的造律台文化为有虞氏文化。高崇文先生也在《试论长江中游原始文化的变迁与古史传说》一文中提出:河南龙山文化当为五帝文化,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土著原始文化是三苗文化,其突然衰落与尧、舜、禹伐三苗有关。上古时代的神话与传说并无多大分别。由于是神话及传说,口耳相传,自然会发生歧义。因此古代的三皇五帝就有很多版本,有些说法甚至截然相反。(二)炎黄崇拜:必须从三皇五帝说起 三皇五帝究竟指谁? 让我们还是归纳一下历史上关于三皇五帝的不同组合版本: 三皇说有四种组合:1、隧人、伏羲、神农; 2、伏羲、女娲、神农; 3、伏羲、祝融、神农;4、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说也大体上有四种说法: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4、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表现出了历史学家的谨慎态度。写作《五帝本纪》的时候,对于前人著作中的屡相矛盾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说法,感到无从下手。据记载,他曾亲自去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实地考察后,基本上同意《大戴礼记》的说法,写下了《五帝本纪》。至于“三皇”,大概因其传说年代更为久远,资料的真实性更无法确定的缘故,司马迁未将其写入《史记》中。这更说明了一个严肃的史学家的历史责任感。因为“三皇”中以“女娲”为主的传说,有似于中国的“创世纪”色彩,作为一个严肃的史学家,司马迁不敢采信完全意义上的神话传说。他谨慎地采用了可信度较高的说法。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后人应该采信什么样的史料是不言自明的。(三)如何理解关于炎帝与黄帝的神话与传说 有关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其中有很多成分是神话。 据拉法格《宗教与资本》:“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神话是保存关于过去的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种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 根据我们对史料的学习和思考,认为诸多资料的观点不尽相同,是由于三皇五帝的事迹均来自于传说,没有可靠、准确的文字记载(也不可能有),传说的“版本”不可避免地会有“信息失真”,遂产生以讹传讹的情况。但是对上述“三皇五帝”的各有四种说法中,可以排除其重复的,一共有13位远古帝王。人们对这13位远古帝王大体是公认的。这就说明了对这13位帝王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尽管各个学说的具体描述各有差异,但对于黄帝、炎帝、太昊、少昊、颛顼、尧、舜等远古帝王的真实性是没有争议的。后来人们更是越来越聚焦于黄帝和炎帝,使其原本模糊的历史形象越来越清晰可见,同时由于炎黄二帝的才能和历史功绩,人们越来越承认其作为华夏族祖先的地位,后来随着入主中原的少数族的影响,广大少数族出于对华夏文化的崇拜心理,也在民族传说的层面上对炎帝和黄帝进行了“认祖归宗”。 但是神话传说在长期的口头流传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种种变异,粘合上不同时代的内容,不断受到人类其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因此,关于“三皇五帝”主要是炎帝与黄帝的神话传说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是并不奇怪的。我们应理解这种“变异”。 对于黄帝和炎帝的真实性,我们应予以确认,没有再进行争论的必要。我们需要的是在中华民族“精神共祖”的层面上进行理解,这样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于现存的、散见于北京平谷区、陕西黄陵县、陕西宝鸡市、河南灵宝、新郑、新密、山西高平、山东泰安、河北涿鹿、湖南炎陵、湖北神农架、安徽黄山、浙江缙云山、江西庐山、甘肃平凉崆峒山等地关于炎黄的“遗迹”,根本没必要争论孰“真”孰“假”,因为所有对黄帝与炎帝的崇拜性景观及建筑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是由于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共祖——炎帝和黄帝的崇拜所致,并且都是根据相关古书所记载的、炎黄当时的“遗迹”所修建的。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以上所有“遗迹”全部是人们真实思想的体现。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事,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即“人文始祖”崇拜,不仅仅局限于对炎帝与黄的崇拜,现在在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关于伏羲、帝喾、高辛、尧、舜、禹的崇拜,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与现实,对这些人文始祖的崇拜应该视为是全民族对公认祖先的文化寻根、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有益的活动。
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
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居住在中国东部今山东、河南一带。这三个部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曾在今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数次大的战争。
炎帝部落从渭河流域进入黄河中游以后,与蚩尤部落发生了长期的冲突。炎帝被蚩尤打败以后,逃到了河北涿鹿,投靠黄帝部落。后来,这两个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战败,被黄帝部落杀死,黄帝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涿鹿之战”。
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其他部落听说蚩尤已死,对黄帝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共同拥戴他为天子,黄帝就在涿鹿建都。
打败蚩尤以后,炎帝部落要争做霸主,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怀来一带)又大战一场,结果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部落。
后来,他们的后裔就从河北一带向南发展,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国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
扩展资料:
炎帝的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2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4、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黄帝的贡献:
1、黄帝在得到广成子的教化后,便在崆峒山上建观修道,参悟自然轮回、万物生长规律,并且常与精通医术的岐伯、精通中药炮制的雷公等大臣坐而论医,阐述病理,以“岐黄之术”教民疗治百病,最终成就了一部《黄帝内经》。
2、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
3、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
4、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炎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
简单的讲,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基本早黄河流域活动),还称为有熊氏。
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长江流域在活动啦)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我们现在被称为炎黄子孙也就是这两个人的缘故啦。
只有关于炎黄子孙的资料
炎黄子孙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63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上古的时候,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为了争夺土地,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发生了冲突,黄帝战胜了炎帝,形成了炎黄e68a847a686964616f336联盟。不久,炎黄联盟又战胜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东方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古的时候,人们靠打猎、捕鱼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想要大家过上安稳日子。于是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果子,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从这以后,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氏。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扩展资料:
黄帝:
1、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炎帝:
1、炎帝号神农氏,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炎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