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班门弄斧
词 目 班门弄斧
发 音 bān mén nòng fǔ
释 义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 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示 例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7a64e78988e69d83338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英文:show off one's skill or knowledge before an expert
班门弄斧(每日成语典故)
班门弄斧最早出自于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作为一句完整的成语最早则出自于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意思是说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多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古人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范 例: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选自于清·李汝珍《镜花缘》
典 故: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不要脸了。
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今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凭吊李白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1。采石矶传说是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矶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李白衣冠冢、谪仙楼、捉月亭等等名胜,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梅之焕来到李白墓,却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此句被后人浓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就流传下来了。
希望可以帮到您,满意给采纳,有问可以追问,有问必答,谢谢!!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百“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度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回班门弄斧,可笑可笑。”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答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