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粉笔生涯,讲台春秋,凝聚着多少教师执着的追求、深沉的爱。我们常说春天是美好的,是富有生机的;太阳是伟大、无私的;大海是广博而又壮丽的。可谁能告诉我,世界上集这三者于一身的是谁呢?在此我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她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的,在圣洁无比的教坛上,教师的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温暖着人群;教师的爱是感情的江河,浇灌着满园的桃李,滋润着莘莘学子;爱使世界延续,使人类长存!在我的理解当中,教师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母爱的升华;是知识、情感交融是奉献!
从开始呀呀学语的开始,知道成为高年级的学生为止,我们敬爱的瞿老师教了我们整整四年!
上课了,教室里是她清晰和蔼的启发语,是同学们充满自信的回答声;下课了,是她对同学带着挚爱的教诲声,是她关心体贴学生的温情话;夜深十二点了,她的窗前还亮着灯光,她还在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现状,渗透思想教育,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详细教案。
她就是这样,抱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甘落后,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甘做一名好园丁;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同教育事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为之不倦地学习,勇敢地创新,为之倾注热情,挥洒热血。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的马老师。她在那儿已工作整整20年了,二十八年来,从没迟到、早退过,总是默默地发自己的光,放射出自己的热。今年暑假,我又回到母校,看望我的老师。宿舍还是我上小学时的那间宿舍,办公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2桌依然是那块办公桌,看到这我感到一阵心酸。可你说你习惯了,也甘愿这样,因为这样人的一生很值得。你还说,当这样的教师,十分艰辛。可是,当你在节假日里收到学生的一句句问候时,当你看到你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时,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临别时,你对我说了一句话,人的一生如果碰到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生的财富,希望你能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永不湮没的财富。
为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同学们,让我们认真学习,考出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并时时保持一颗对老师感恩的心,对老师说一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沟通无极限
或许让我谈教育故事,确实是班门弄斧,但我觉得如果要弄斧就要到班门,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的一点做法,请大家指正:
1. 遇事冷静,客观处理。
我们都清楚,学生某一科的成绩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如何。我班班长王小雨,在我刚接手教她时,她的英语成绩并不理想,对英语也没有兴趣,一次周一的早读课,当我正领着学生读得起劲时,我忽然发现她在下面写着什么,不用看,我知道她在做其它未完成的作业,她的这种做法也不是第一次,一般来说,任课老师对学生上课做其他科作业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而且处理上“绝不手软”。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尽人意,有时甚至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原本气盛的我,这一次并没有把她赶出教室,也没有将作业没收,我轻轻地走下了讲台,边讲边走,当我经过她身边的时候,我停顿了一下(其实她已经发现我),却没有作任何处理,接着又继续了我的讲课。但她毕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马上收起了作业。
下课前5分钟,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老式的木桶,然后给学生们讲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木桶理论”。我告诉他们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那块长板有多长,而取决于那块短板。这个道理就叫“木桶理论”,也叫短板效应。拿到学习上也是一样:你的成绩好坏不在于那一科有多么突出,而在于你的薄弱科……。虽然,当时的我没有给他什么处罚,但却收到了比任何处罚更为理想的效果。邱升秀再也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班中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而且她的英语成绩逐渐的赶了上来。后来在她的作业中,写出了自己那一刻的感受:感谢老师没让自己尴尬。而且通过老师的那个理论,自己明确了从前做法的给学习带来的弊端。并且她保证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改正这一做法。
2.改变自身形象,拉近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我总是把严师出高徒作为座佑铭,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我从不懈怠,但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我发现这个做法只能让学生在表面上服从与你,但在实际上学生仅是屈从于老师的威严之下,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不是真正的对老师的教育心服口服,他们与我甚至玩起了躲猫猫游戏。比喻说我对学生完不成作业一向比较严格,可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班中总是有几个同学还是完不成作业,而且理由一次比一次离奇,冯萍就是其中一例:每当完不成作业都给她记好理由,像忘了拿作业了,记错作业内容了……。但当几次下来她无话可说的时侯,冯萍终于和我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一次周一的早上,她给我打电话说她不小心伤着手了不能来了,但同办公室的冯老师告诉我前天她还看到了冯萍在街上玩。于是我马上想到她是完不成作业而不来上学了,由是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告诉她,为了不耽误她学习,我一会骑摩托车去带她,这下她慌了,告诉我,她可以自己来上学。通过这件事我反思是我的教育方式不对,由是我找到冯新萍和她经过一番心平气和的谈话,终于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向我说出了心中的苦衷: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关键是班主任太严格,让自己受不了。她的这番话让我大吃一惊:我知道虽然自己的做法是想让学生成才,但我的教育方式太落伍了,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当孩子面对我们那一脸严肃时,无不胆战心惊,又自怎能与我们进行沟通呢。
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的玩顽,不再是怒吼,而是耐下心来慢慢话说道理,毕竟他们也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是懂事的孩子,我甚至把教室的门口作为电脑的杀毒软件,无论心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当我走到教室时,我会统统忘掉,给学生的是一张充满朝气,带着关心的脸,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近,慢慢地学生愿意与我交流,原意把心中的事情告诉我,下课时总有一帮学生邀请我打球,上课时气氛明显好转,而我也在学生的感染下总是那么愿意上课,上课时有使不完的劲。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弹性之大,教育首先应该是内心的旅程,即学生通过受教育产生心灵的经历和心灵上的变化,如果我们无视生命存在的自由,一味地规定,限制被控制者的活力,以使学生成为自己意志的体现,只能让我们的教育走向反面。因为教育不仅是教育者的事,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教育还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情回报。不管教育者对教育环境作何等精心安排,计划多么周密,如果缺乏受教育者的主动参入和积极接受,都不会使他们在身心方面有着实质的变化。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好教师的故事
没有一个教师不想成为好教师的,但是好教师的标准却不尽相同,有几个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个学生,在十多年后,当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涯时,最怀念的一位老师是曾经教训过他的非常严厉的教师,就是因为他的一顿打骂把他打醒了,从此才努力学习的。
我不由想起以前教师的杀手锏,手中的教鞭,那是老师权力的象征。现在的老师没有了教鞭,也没有了教师的权力。
我也不由想自己不能是个好老师,这倒不全是我没有教鞭,而更因为是我自己就不是一个严厉的人。
另外一个故事:一个科学院院士,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应该说他的语文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他说当时语文老师是个新出来的老师,普通话讲得不知道是太标准或是太不标准的缘故,一句话也听不懂,于是就自己看课外书,一节二节课看一本。
这个故事是讲给我听的,也是讲给语文老师听的。我不知道那位新老师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如果我们以一般的标准来看他。但是我想他同时是最好的老师之一,因为她给了他选择的自由。
血癌肝癌糖尿病病魔缠身 教书育人做学问鞠躬尽瘁
——缅怀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狄景山教授
狄景山教授病逝已经整整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来,狄老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的我的眼前。从1996年我上大学认识他以来,狄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一直想写点东西,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从何处下笔。还是先简e5a48de588b67a64362单介绍一下狄老师的事迹吧。
狄老师一向工作兢兢业业,又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1991年1月,年近不惑之年,正埋头于事业的狄老师,突然有一天在课堂上昏迷过去。医院检查的结果令人震惊:血癌(白血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白血病在中国大陆还是不治之症。就是今天,白血病病人的康复率也是比较低的。整整15年前,得了这种病,就等于判了死刑。而狄老师却勇敢面对病魔,丝毫没有想到放弃,用乐观的精神跟病魔做斗争。经过多次痛苦的放、化疗,狄老师艰难地挺了过来,并于次年上半年出院。9月份新学期一开始,就回到了三尺讲台,一如既往,不,比以往更勤奋、更敬业地忙于教书育人,搞科研。用他自己的话说,死里逃生后,更应该通过努力的工作和科研来回报社会。而一般说来,经过放、化疗,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应该静养。白血病人有十年的危险期,也就是说十年内随时可能复发。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类似感冒这样的小病,对处于危险期内的白血病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而狄老师却以一种仿佛去日无多的精神,争分夺秒,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就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狄老师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都是在战胜白血病,重返工作岗位后取得的。他取得的学术成果,对于一个高校教授来说,可能并不出众。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一个处于白血病危险期内的身体极度虚弱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他生前担任聊城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山东省市场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管理学和农村经济问题。出版学术专著《现代经营学》。在《人文科学》、《企业研究》、《发展论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他设计的《HSC管理模式》被企业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荣获“1999年度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多年来,他除在本校教学外,还应经常应邀到企业讲学,进行企业诊断,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策划企业的发展战略。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培训先进工作者。他对股市也有很深的研究,对股市有独到的见解,网上也能找到一些他写的股评文章。
狄老师博学多才,在诗文词赋、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创作的中篇小说《冤孽》、短篇小说《猫的悲喜剧》等,文笔优美,对国际国内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度的探究和描述,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展现了历史和现实。其书法作品多次被报刊采用,并被用于go-vern-ment部门的外事活动。他喜欢摄影,我影集里面还有一张他送的照片,拍的是他描述家乡的一副对联,很好的把书法、摄影和文学三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我1996年认识狄老师的时候,他已经又被诊断出来患了糖尿病。谈到病情,他从来不回避,总是很乐观地面对。第一次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豁达的人生态度。身患绝症后,没有一丝消极,反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更加的乐于助人,更加的慷慨大方。我毕业后,每每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那豁达的人生观,对我都是一种鼓励。
(1):2001年,距离1991年发病正好十年,他已经平安度过了白血病人的危险期。我们都为此感到高兴。谁知道,他却再次被送进医院。原来十年前,在治疗白血病时,由于输血感染,他患上了丙型肝炎,已经发展成为肝硬化。其实,白血病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狄老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很清楚的。丙肝这么多年,肯定是有症状的。可是这十年,他却很少去医院检查。一心扑在工作上,唯恐耽误工作。他这样的身体,一旦去医院,医生肯定会建议他休息、静养,而他又怎么能割舍的下工作呢?而他多次不顾医生的意见,带病坚持工作,这么多年过来,重病之身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发展为肝癌,去年暑假在北京做了肝脏移植。肝脏移植在有合适供体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早做,否则一旦癌细胞扩散或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就是在等待肝脏移植期间,他已经跟医院签好协议,下午就要进手术室了。医院转来了一个比他年轻的病人,他不顾妻子反对毅然把供体让给了那个年轻人。然后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才又有合适的供体,他才做了手术。也许,如果早点做移植的话,他自己身体里面的癌细胞就不会转移到肺部。这次患病期间,他还是坚持教书育人,坚持搞科研,并且于 2004 年开始带研究生。上面所列的成就,就有一些是在这最后几年取得的。而狄老师还是乐观地跟病魔作斗争,积极配合治疗,并打算在肝移植后重返工作岗位,力争做出更多的成就。可是,2006年2月5日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一直深爱的世界,离开了他割舍不下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还要大干一场的工作。一向乐观的狄老师,弥留之际,还特地让家人回家取来新衣服换上,并且要求把他扶起来,坐着等待死神的降临。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啊,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啊!
一个15年前就身患白血病,以后又患糖尿病、肝癌的重症患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极思想,没有一点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想法,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搞科研,并取得了很多健康人都不能取得的成就。我无意在此把狄老师神圣化,崇高化。我只是想说,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决不平庸,决不甘心命运的安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创下了很不平凡的业绩。此种精神,足以鼓舞我,激励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上下求索。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每每想起狄老师,我就常常想起这两句古诗。也许这两句诗并不恰当,因为狄老师白血病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才是不惑之年,正值壮年。但是我能够真切地感觉到他是以一种去日无多的精神在工作,他的成果是拿命换来的啊!
而刚上大学的时候,狄老师鼓励我的话还萦绕在耳边“人生的两大财富,就是年轻和健康。现在我已经都失去了。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要虚度时光。”每每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这句话就萦绕在耳边,狄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希望很多年以后,在天堂跟狄老师重逢的时候,我能够很自豪地说“狄老师,我没有愧对您的教诲。”
愿狄老师在天堂安息!
山人已逝,风范犹存;墨宝留香,文章千古!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一生
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
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
口, 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 问:
"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
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
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
又 一 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
拿过 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
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
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教育小故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需耐心等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人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她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等待。
发通知书的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张贺卡,贺卡上画着一个笑容满面的小男孩双手捧着一大把鲜花,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十分美丽。旁边还工工整整地写着“衷心地感谢您,赖老师!衷心地祝福您,永远快乐,636f70797a64331健康!——您的学生苏阅”。苏阅又进步了,他知道了感激,学会了关心别人,我真感到高兴。
苏阅的成长进步,让我知道了要真心地去关心、爱护一个学生,而且这种爱需要等待,需要宽容。苏阅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了婚,父亲把他寄养在他的姑婆家。姑婆五十多岁,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因此对苏阅很娇贯,迁就。好动任信的他上幼儿园时就喜欢和同学发生矛盾,一年级时,贪玩、打游戏,甚至发展到不按时上学。姑婆无力管教他,在我多次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由苏阅的母亲带养。他的母亲是一位以打牌为职业的人,成天沉浸在麻将里,根本没有精力来管理他,当他犯错误时,他的母亲会狠狠地打他,常常是打得遍体鳞伤,有一次,头上的伤口还缝了五针。但父母的打骂并没有让他改掉撒谎、拿东西、进游戏室、打架等坏毛病,他就是我们班上的问题学生。每位任课老师都知道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大眼睛男孩坐不住,好动,从不听老师的讲课,也不完成作业,真拿他没办法。
这学期开学不久的一天下午,有一位学生到我办公室说:“赖老师快去!苏阅又打人了。”真是的,昨天他才因为和同学打架被我叫到办公室批评了,还写了说明书,怎么今天又犯毛病了,我一边往教室走,一边想。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苏阅正在和胡洪滔赤手空拳地搏斗,苏阅一边打,还一边说:“今天,我不把你打瘪,我不姓苏……”“住手!苏阅,你又犯毛病了!”我厉声叫道。苏阅松开手,气乎乎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胡洪滔的脸上已留下了几条红道道,刚才还比较勇敢,可见到老师,眼里的泪水怎么也噙不住,“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我连忙安慰他,不要哭,并派班长陪他到医务室擦药。再看苏阅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令我十分生气。但我还是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先把事情弄清楚后再说,于是,我蹲下身子,尽量和气地对他说:“苏阅,你能给我谈谈这件事吗?”苏阅沉默不语,但明显可以看出他没有刚才那么傲慢了。我又说:“苏阅你能谈谈今天为什么打架吗?如果你能诚实地说出来,老师会原谅你的,也可以不写说明书……”他开始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事情的经过,原来他在地上拾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想占为己有,后来被胡洪滔发现了,说这块橡皮是他的,于是两人就打起来了。“为这块小小的橡皮而打架值得吗?”我没有过多地责备他,只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他回答。第二天我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橡皮送给了他。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苏阅始终不愿意坐着上课,要么站着,要么双膝跪在凳子上。下课后,我发现了他不坐的原因是:屁股被打开了花,坐着疼。问他为什么挨打?他说,半期考试没考好,挨了骂,心理不舒服,于是拿了妈妈皮包里的180元钱去打游戏……。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捂着屁股,可能是疼,可能是害怕他的屁股再挨打。听了他的叙述,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亲自到医务室拿了一些药轻轻地敷在他的伤口上。第二天我借给苏阅一本有关电子游戏危害的书,让他认真阅读。下午放学后,又叫他的父母到学校来交谈有关教育苏阅的方法。告诉他们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能简单、粗暴,要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补救的措施,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经常打骂孩子不但起不了教育的作用,还会让孩子产生暴力,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一次又一次地宽容苏阅的过错,后半期,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上课不那么好动了,作业也能完成。对于他每一点小的进步,我都会在全班表扬。期末考试,他居然双科都考上了九十分,这个成绩是我没有想到的。发通知书那天,我发给他一张进步奖,还奖励了一个大笔记本。苏阅双手捧着奖状和笔记本站在讲台上,向着同学、老师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我看见他眼里噙满了泪水……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认识水平低的小学生, 他们极易发生过错行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给多宽容,给他改正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醒,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一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健康地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耐心等待,学会宽容,在等待中不忘播撒爱的阳光,让等待充满憧憬,寄托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