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教派:
1、少林寺
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阴密林之中。故而得名。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义帝为佛陀禅师修建,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萨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屡次重修。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题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2、匡教寺
位丁河北成安县,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曾在此为二祖说法。
3、山谷寺
又称乾元寺、三祖寺。位于二安徽潜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寺庙有僧璨大师塔。
4、黄梅四祖寺
位于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下,距县城15公里.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禅宗四祖道信曾居于此。
5、五祖寺
原名东山寺,或东禅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五祖镇东山之上,地处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与九江隔江而望。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6、南华寺
位于广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源流: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时北宗神秀大师所传“坐禅”(坐禅入定法门)即是次第法门。由北宗神秀法门在北方盛行,所以在《六祖坛经》曾记录“京城大德云:不经坐禅修定而得解脱者,未曾有也。”
而南宗慧能大师最忌讳学佛法者执着于类似”坐禅观定“的有为法《六祖坛经》中亦记录云:“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亦曾言”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南宗慧能大师所传为佛之心印,不拘泥万法而领悟得道,由是不论次第,直了成佛。(出自六祖坛经自序品,顿渐品)
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人有传,达摩面壁九年为坐禅修定,所以得道,实则在任何一部传记或e68a84e8a2ad7a64365者历史中均无此事记载。只记录”面壁九年”这四字而已。
而其禅宗宗趣,常以问答形式导引人悟道。
扩展资料:
禅宗的精神: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禅宗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道家把自然规定为万物的本质、本性,是不假人为、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真实存在。
禅宗提倡内在超越,这种超越意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包括了超越对象、超越方法和超越结果几个方面,这里着重论述超越对象和超越结果。
为了追求解脱,成就佛道,禅宗设计了一套消解人们心灵深处的紧张、矛盾、障碍,超越二元对立的方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从自然中分裂出来的独立实体,向往与自然同样具有永恒性、无限性,向往与自然的同一是人类最深沉、最根本、最强烈的内在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宗
惠能开创的禅宗顿悟派学说,对唐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加以改造后形成的新的佛教体系,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
从达摩祖师到六祖百慧能的故事集,其中包含了六位祖师大德的故事,太庞大了。你不如一个度一个地看会更好。达摩祖师的《达摩四论》是最具经专典的文章。如要看得轻松易懂一些,推荐收看台湾蔡志忠的漫画动话集《禅说》,非常贴身的禅宗动属漫。
禅宗顿悟派开山祖慧能(638~713),对印度佛教进行彻底改造,与中华传统文化儒、道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佛教文化,不仅对唐以后的中国佛教而且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否定传统佛教念经、修功德、苦修等烦琐戒律,主张以修心为本,心净即佛土净,心净即可成佛。自仪凤元年(676)八月,慧能替代印宗法师成为法性寺(在广州)住持,佛门兴旺,学者不下千数。神龙三年(707)底命弟子往新州(广东新兴县治)国恩寺建报恩塔,蜀僧方辩听说此事,特意赶来,要为慧能塑像,慧能很严肃地说“试塑看!”方辩塑了一尊七尺高的慧能像,曲尽其妙。慧能看后说:你善塑人性,而不善塑佛性。酬以衣物,辩礼谢而去。先天二年(713)七月一日,自知身体已经不保,赶紧跟弟子们说,快给我收拾行囊,我要回新州(他父亲做官的地方即他出生的地方)。到新州国恩寺不久,于八月三日在寺内圆寂。享年七十三岁。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安葬,唐中宗赐磨衲宝钵,以方辩塑的慧能像及道具供在塔中,供人瞻仰。据说慧能死前嘱咐弟子,他死后若干年会有人来偷他的头。所以安葬时韶州刺史韦据命人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防止头被偷。但是,开元十年(722)八月三日夜,众僧忽然听到塔中发出如拽铁索声,赶紧到塔中去看,发现慧能的头被人偷走了。众僧立即报了案,两个月后,贼人捉到,送韶州拘问。小偷姓张,名静满,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因收受洪州(江西南昌)开元寺新罗僧金大悲钱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师首,归海东供养。这是一桩海外盗窃案。韶州刺史柳无忝觉得事关佛门,未敢先对小偷动刑,而是首先问慧能的高足令韬,如何处置才好?令韬说:若以国法论,应该处斩;但以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况且他偷大师头目的是为供养,其罪可恕。柳叹曰:始知佛门广大。遂赦之。头仍送塔内安葬,严加守护。但在唐后期,慧能头又先后四次被偷,旋又被追回。至北宋初开宝年间,国恩寺和报恩塔庙毁于兵火,而真身为守塔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7僧保护,一无所损害,宋太宗时,又重新修复塔庙。慧能塑像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