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小公鸡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器官,就像人不了自己的能力一样。
一只老母鸡生了一群小鸡仔,它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天傍晚,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回家,鸡妈妈一边“咕咕”叫着,一边带着孩子们进了村,快到家门的时候,她忽然发现有一只小公鸡不见了。鸡妈妈让小鸡们先回窝,自己跑出去找那只丢了的小公鸡。
鸡妈妈沿着回来的路,边走边发出“咕咕”的声音叫自己的孩子,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2最后终于在村边的一口水井旁边找到了小公鸡,她既生气又担心地对小公鸡说:“孩子,你为什么不跟着妈妈?这井边怎么可以玩呢?太危险了,以后一定要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公鸡却不以为然:“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我只不过看看,没有危险的。”
鸡妈妈皱着眉头,对小公鸡说:“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你一定要记住,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小公鸡点点头,说:“好吧,我会听话的,以后不来就是了。”
过了几天,小公鸡又走到了水井边。它远远地站在远处看着水井,想到了妈妈的话,于是掉转头就走。可走了没多远,它又停了下来,心里想:去看看有什么关系呢?说不定是妈妈听信了谁的话,才以为这里很危险呢!小公鸡想着想着,一步步往水井边挪,快到井边沿的时候,它终于停住了。小公鸡担心妈妈知道了会生气,“还是不要去了。”它一边想,一边快速走回家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小公鸡实在是忍不住了,又偷偷地跑到了水井边,它左右看看,没有谁跟在身边,便趴到井沿上往下望。
井里边什么也没有,只有亮亮的一汪井水,里边有个晃头晃脑的怪家伙,那怪家伙正盯着它看,它很生气,冲着水里的影子喊着:“你神气什么?”水里的影子也似乎在冲它喊,小公鸡的火气上来了,一拍翅膀不顾一切地冲向了那个怪家伙,只听“扑通”一声,小公鸡掉进了水里,再也没能上来。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老人的观点都已经过时,实际上,有些朴素的真理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成语:抛砖引玉复
注解: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使之蒙骗上当。
译文:用极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从懵懵上当。
计名由来:
“抛砖引玉”一语,其说法不一。
抛砖引玉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制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得两句优于常建得前两句,边说常建是“抛zd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菜园子里真热闹啊!蔬菜们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他们要比一比谁得到的阳光最多。
小公鸡阿花可关心这场比赛啦!他常到莱园子里捉虫,跟丝瓜交了朋友。阿花问妈妈:“丝瓜赛得过向日葵、扁豆他们吗?”可是妈妈也说不清楚。
阿花一清早就赶到菜园子里,他要看一看到底谁得第一。这时,比赛已经进入决赛了。只见向日葵的脸庞朝着太阳眯眯笑,他挺起胸膛,把腰杆伸得很直,拼命往高处长,并且把叶子伸向四面八方,似乎他是吸收阳光的英雄。牵牛花和扁豆的腰杆虽然软,但她俩并不示弱,肩并着肩,像水蛇似的缠在棚架上,一个劲儿往上爬,也得到了阳光。土豆呢,他伸不了腰杆,不会往高处攀,就把藤儿伸向四面八方,得到的阳光也不比谁少。
“丝瓜,加油!”阿花赶紧给丝瓜鼓劲。
丝瓜得到了鼓励,伸展他软软的腰使劲向上扑。
“别松劲,像牵牛花那样,缠住架子……”
“我自有办法。”丝瓜沉着地回答。
阿花睁大眼,抬头看,嘿,丝瓜从叶子下伸出了一根胡须,向空中划呀划,突然胡须碰着了一根竹架,就一把抓住,卷了一圈又一圈,这下,身体有了依靠,就一步一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2步地爬上去了。阿花见丝瓜慢慢地展开叶子,在微风中得意地晃动着身子,他也得到了许多阳光。
“丝瓜,你的胡须真管用。”阿花称赞着。
“这不叫胡须,叫卷须。”
阿花还不明白,悄悄地问丝瓜:“你们一个个争着向太阳,这是为什么?”
丝瓜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养料才能长大。我们的叶子里,都有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素才能工作,把水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
“哦!是这样。”阿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