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e68a84e8a2ad7a64334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很少有人想到,煮熟的鸡蛋竟然成了传递绝密军7a64e78988e69d83336情的奇妙工具。事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协约国与德国两军对峙于索姆河畔,激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为了防止军队驻防情报被窃,双方军队在抢修阵地工事的同时,还加强了警戒勤务工作。协约国军队特别对索姆河前线德军与法军的交界处加岗增哨,凡是过往行人一律严格盘查,严防机密外泄。 可是,事与愿违。协约国军队仍然接二连三地遭到德军的攻击。而且从德军的攻击情况看,德军十分清楚协约国驻防情况,显然是协约国的情况早就被德军窃取了。这使法军情报人员感到既震惊又迷惑不解。 一天,有位德国农妇挎着篮子蹒跚地走到德法交界的法军岗哨面前,要求通过岗哨到德军防区探亲。法军哨兵们先是对她进行了严密地盘问,又翻遍了她携带的篮子,里面除了煮熟的鸡蛋外没有其他东西。这时,一名法军哨兵随手拿起一个鸡蛋抛向空中,又恶作剧地把它接住。哨兵的这个无意识的举动却使农妇非常紧张。这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哨兵的怀疑:“莫非鸡蛋里有鬼?”于是,他们将鸡蛋敲破后剥下了蛋壳,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哨兵们见状,顿时大吃一惊。原来,熟鸡蛋清上写画着法军的详细布防图和各师旅的番号。以前的绝密情报就是这样传到德军手中的。 隔着鸡蛋壳怎么能将字写在蛋清上呢?开始,法军情报人员们没有一下子解开这个谜。因为,这种传递情报的发明者不是一位军事人员,而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他采取的做法是,先用醋酸将情报写在鸡蛋壳上,等到醋酸干了以后,再将鸡蛋用水煮熟。这样,酸酸写的字迹便透过蛋壳印到蛋清上,而蛋壳外面却一点痕迹也没有。化学家利用专业之长参战,确实有点神出鬼没,难怪协约国的普通军人会接连上当。
1.围魏救赵 魏国攻打赵国,孙膑率军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0去攻打魏国,使得魏军撤退,保卫本国。 2.三顾茅庐 刘备为可以光复汉室,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其草庐拜见,先前两次未见到,第三次请到其出山。 3.乐不思蜀 刘备之子刘禅,继承王位后,荒淫昏庸无道,不思虑蜀国大计。 4.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传柳宗元,出任太守,在醉翁厅与百姓同饮,但他饮酒意图并非酒,而是与百姓同乐。 5.完璧归赵 春秋战国时,名相蔺相如,带赵国宝物和氏璧与秦换城池,但见秦王无诚意,将和氏璧偷运回赵,完好无损。 6.七步之才 曹操儿子之间为争权互相妒忌,曹丕妒忌曹植,想出难题杀他,名其7步内做首诗,曹植果真做出。 7.病入膏肓 春秋战国时,神医扁鹊判断蔡桓公染疾,但蔡桓公认为其无病,认为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看病,并作为自己的功劳,但最后蔡桓公病重,无药可医。 8.精忠报国 宋朝时期,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在岳飞年轻时在他身上刺字,精忠报国,以时刻提醒他忠君报国。 9.东窗事发 宋朝奸臣秦桧和其妻,在他家的东面窗户下被发现陷害岳飞的事,后将比作,奸计败露。 10.刻舟求剑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人坐船渡江,不慎将一剑掉入江中,于是他在与掉入剑的船的位置做一记号,以便靠岸寻剑
一战的故事
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掀起阵阵麦浪。在优雅的维也纳歌曲声中,一支由126人组成的德意志帝国步兵连队排成整齐的方阵,行进在开阔的田野上。腰佩指挥刀的普鲁士军官带着深蓝色软帽,得意地走在方阵的左侧。士兵们身着绿色军制服,扣着绿色钢盔,扛着步枪,手榴弹在腰间的轻轻晃动着。一排e69da5e887aa7a64330排白色的手套蹭着裤线,好似白色的波浪。
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方阵左翼,4个士兵当场丧命。“保持队形!”军官不紧不慢地挥动着手枪。后面的士兵小跑着迅速填补了阵亡士兵的空位,整个方阵依然有条不紊地迈着整齐的步伐继续前进。
又一发炮弹落了下来。这次只有2名士兵丧命。看样子是步兵携带式迫击炮的炮弹,威力不是很大。步兵方阵毫不在意,步伐依旧整齐。
渐渐的,炮弹多了起来,一发接一发地落在步兵方阵的旁边。有十余名外围的士兵先后被弹片杀伤倒地,但是很快就有新的士兵填补上来。“法国佬们,瞄准点再打呀”老兵们嘲笑着。“保持队形,继续前进”军官高声命令着。
终于,队伍前排的士兵近得已经能够看到法军的迫击炮手们了——这些身穿黄绿色制服的乡巴佬们蹲在灌木丛里,正满头大汗地往炮筒里填炮弹呢。几个担任护卫的法军步兵看到德军方阵逼近,慌忙举枪射击。
“一排上刺刀!”军官高举手枪下令。
前排的德意志步兵们端着刺刀向法军阵地狂奔,后排的士兵排成横列端起步枪射击。法军的迫击炮手抬起迫击炮拼命往后撤,但是很快就遭到射杀,其余的法军步兵被迫换上刺刀作最后的抵抗。
战斗很快结束,普鲁士军官重整他的队伍——还有将近一百人。方阵排列整齐后,在维也纳歌曲声中继续前进。
“嗖——呜——”一道尖锐刺耳的声音划过长空,紧接着方阵正中间炸开了花。大地震动着,泥土混着血水四处飞溅。当军官挣扎着试图重整他的部队时,他看到在巨大弹坑的附近至少有60具冒着灰烟的尸体——他的步兵连队在一瞬间就完蛋了。这是一枚重磅炮弹,可能是远方法军阵地的巨型大炮射出来的。
军官重新编组了幸存的士兵们。只剩下不到30人了,无法排成完美的方阵了。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忽然一小队身着华丽制服的法兰西骠骑兵从左翼奔袭而来。“射击!”军官绝望地举起手枪,但是在飞扬的骠骑兵队面前,这东西此刻显得小的可怜。
一个骠骑兵冲了过来,扬起发亮的马刀,一刀就砍翻了步兵军官。失去军官的步兵阵一下子就乱掉了,在马队的分割中,士兵们各自为战。一个士兵情急之下扔出了手榴弹,但是反倒炸伤了己方的战友。
“嗖——呜——”又一枚重磅炮弹带着火焰落下,不清楚是交战的那一方发射的,也许是来自遥远海面上的战列舰吧。法军骠骑兵队人仰马翻,连同残余的德国步兵一起倒在血土之中……
天空中一架红色的三翼飞机在此上空盘旋了一圈之后消失在云端里。维也纳的田园歌声依旧悠扬。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风云)的世界里,平凡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