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详细故事:柳下7a64e78988e69d83335惠外出拜访朋友时遇上大雨,只好跑到古庙中避雨。但是柳下惠一走进古庙就发现了一个未着寸缕的姑娘,他连忙走出寺庙,站在外面的槐树下躲雨。这件事流传出来后,才有了坐怀(槐)不乱的典故。
2、流行原因:柳下惠在鲁国是个正道直行的人,他是所有美好情操、品行的一个代表,因为他德行很高,才会被人们推为“和圣”,将美谈都加到名人身上,而更有说服力和教化效果。如此想来,柳下惠坐怀不乱就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托,也就导致了这个故事流传千古。
扩展资料
柳下惠高尚人品的故事
1、《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时下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
2、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
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之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柳下惠
历史上真的有发生过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柳下惠原来叫做展获,谥号为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原来也并非姓柳,只是因为在朝廷里面做大夫的时候经常得罪人。于是最后逼不得已想要退隐。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这种刚正不阿的人,总是会受到黎明百姓的爱戴。所以在他归隐的e68a84e799bee5baa6361时候,受到百姓的人气还是很高的。
柳下惠坐怀不乱有两个版本的故事。第一个就是说曾经有一个冬天,当时在寒冷的半夜里面,柳下惠正在一个庙宇里面休息,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女子,被寒冷的天气冻得瑟瑟发抖,留下会就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这位女子,让她取暖。但是因为女子太冷了,之后柳下惠就让女子坐在自己的怀里面为她取暖。但是这一天晚上两个人并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
第2个版本也是在庙宇里面,那是一个雨天,柳下惠在避雨的时候走进了一座庙里。突然间就看到了一个女子在光着身子拧湿漉漉的衣服。这个时候柳下惠觉得十分的尴尬,于是就离开了那座庙里,来到了庙旁边的一颗槐树下。于是就有了柳下惠坐槐不乱的传说。
留下未在历史记载上确实是一位一身正气的人才。就连孔子和孟子这些人都对他的评价很高。在《孔子家语》里面也对柳下惠坐怀不乱这篇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之后柳下惠一直被世人所认为是一位谦谦公子,将他的一番作为也被认为是男子当中的典范,值得提倡,也号召其他人向柳下惠学习。现在这一个词语也被人用来形容男子在两性方面的作风。
古人以“坐怀不乱”一词,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所谓的“坐怀不乱”者,指的便是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事实上,“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柳下惠曾被孟子尊称为“和圣”,因其道德学问深厚,名满天下'在当时受到很多名门贵族的推崇。有一段时间,柳下惠任鲁国大夫,后来遭人排挤,遂隐遁成为“逸民”。有许多贵族招揽他,但都被他拒绝。《孔子》曾记载过他不再出仕的理由:“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言下之意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不改原则,到了哪里都会遭到黜免。倘若真的可以委曲求全,何必舍近求远,在鲁国就能够得到荣华富贵。
柳下惠如此德行,自然深受诸子推崇,也正因为其品德谦厚,对礼学深有研究,于是在《诗经·小雅·巷伯》的西汉毛亨传本里,记载了这样一段与柳下惠有关的故事:鲁国有男子名为颜叔子,独居一室,邻居独居一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遂来到颜叔子这里请求庇护。颜叔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问何故?颜叔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60岁不能同居一室。如今我年纪轻轻,你亦如此,我怎可放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不开门’来效仿柳下惠的‘开门’。”
看罢该则典故,人们应当发现,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从西汉学者毛亨传《诗经》的本子中提及的,且“坐怀不乱’’典故出于颜叔子之口,而真正的春秋时期并没有关于柳下惠“坐怀不甜’的实际记载。直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年)在《纯正蒙求》卷上才记录道:“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从春秋到元代,时隔1000多年的时光,纵观整个春秋史,根本没有柳下惠“坐怀不甜’之说,乃至西汉始有提及,元代方才形成真正的故事。原来人们对柳下惠在男女关系上正派的想法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那么,究竟是谁杜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呢?有人认为,元人应当是受了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为了彰显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世人洁身自好,所以借古人做话题。而柳下惠因为是古代著名的道德学者,素有“以礼治邦”、“执法以平”、“治国以德”的美名,再加上西汉毛亨传《诗经》本中提到了柳下惠的有关内容,自然就被元人拿来大大地夸张一番。不过,西汉的毛亨作为著名的训诂学者,为何也会讲柳下惠“坐怀不乱”呢?
或许,是柳夫子高贵品行给了世人过多美好的想象,7a64e78988e69d83366才造成了后世诸多的误解,不过这个误解尚算理想,也算是评价男子品性的标准之_。
参考资料:君玉离编著《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1.第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