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巫鬼
译文:
王孙濡对郁离子说:“你知道楚国巫师与鬼的故事吗?楚人信奉鬼神,并崇尚祭祀鬼神,巫师暗地里把鬼的偶像推倒在地。鬼不知是谁这样干的,就在那一带乡里兴妖作怪,危害百姓。乡里有位老人倒庙里去祭祀,看见鬼的偶像倒了,就举行祷神祭礼,把偶像扶立起来了。鬼看见了,误认为是这个老人推到了自己的偶像,就捶击他,老人仆地而死。如今的天下,就象那个鬼的偶像,不可能有人把它扶起来了,人们若不远远避开它,是不会有益处的。得到的只能是怪罪啊!”
论鬼
“人死后而变成鬼,有这回事吗?”郁离子说:“这个可用肯定的话来说它。那天地间的生物,有生必定有死。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到现在,几千万年,生物生长无穷,而天地不再加广,倘若只有生而没有死,那么整个天地之间就不能够再容下人了。因此,人是不能不死的,这是必须趋势。已经死了的而又都变成鬼,那么整个天地之间也不能够容下鬼了。所以说人死了而变成鬼的说法,是欺骗人啊。然而阴阳二气的变化不可测知,万中有一也可能有灵魂离开了那体魄但没有消散的,那也是暂时存在而不能长久的。人得到元气就使他的身躯生存,就像火烧了木头一样,灵魂是那火焰,肉体是那木炭。人死后的灵魂又还到元气,就好像火熄灭了一样,那火焰到哪里去了呢?因此人承受元气而成为形体,就像把海水倒到杯里,等到他死了就又化作元气了,就像把那杯中的海水又倒到大海里一样,怎么能够得到长久而专使他变成鬼呢?”管豹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人的子孙来祭他们的祖先,也不成了虚假的吗?”郁离子说:“这就是同气互相感应的奥妙啊。所以方诸向月可能得到水,金燧向日可以得到火,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的啊。弹起虞琴而生熏风,奏起夔乐而凤凰飞来,声和气相应合是没有虚假的。因此鬼可以说是有的,也可以说是没有的。子孙孝敬祖先就要表达他们的诚意,而鬼就由感应而生,不这样就是虚假的了。因此庙祠就供人鬼享用的,是孝敬的诚意所导致的。要不是这样,先王的后继绝世以而又恢复了神明之祀,难道是那鬼长久存在而饥饿了,却到此时又要吃东西了吗?”
畏鬼
荆地有一个害怕鬼的人,听见枯叶落地和蛇鼠的动物,无不以为是鬼的。盗贼知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2道了他的这一弱点,于是夜晚窥探他的矮墙并发出鬼叫声,那人心里害怕,不敢斜视一眼。像这样惊吓连续了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屋,把他家的东西全都偷光了。有人诳骗他说:“这实际是鬼拿走的啊。”正中他内心的疑惑而暗自以为是这样。不久,他的住宅果然闹起鬼来,使丢失的财物又从盗贼的住所搬了回来,他始终认为是鬼偷走又还给他,不相信是那个人偷的。郁离子说:“从前赵高说蒙恬将军的坏话,就是因为抓住秦二世害怕蒙恬的心理而从中挑拨。二世心里怀疑了,赵高就阻止蒙恬的请求而使他发怒,赵高又煽动蒙恬气愤而激怒二世皇帝。赵高知道李斯有进誎,就揣摩着他进誎的目的而首先说出进誎的内容,反复几次没有不中的。于是君臣之间的猜疑不可解除,即使对他说‘这实际是赵高捣的鬼’,他也不会相信了。所以,‘谗言不会自来,都是因猜疑而来的;离间不能自入,都是趁空隙而入’。这是由于明知首先被蒙蔽了。”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本无鬼,全是人捣鬼。如果整天疑神疑鬼,则鬼魅自生。疑心太重,不但庸人自扰,而且会留给做鬼之人以可乘之机,到时,怕真是有了鬼了,所以明智的人,就应该少听谗言,以免使自己疑心过重而受人蒙蔽
第一幅图里面那一列乘客的脑袋都是歪百的 说明脑袋应该是度安上去的 最后一幅图那个男人脸毫无血色应该也是知死了 图中一共出现了13个长相不道同的人象征最后的晚餐 那个西点师是杀人凶手 杀了列车上除了地中海的所有乘客回 关闭手机是怕他报警 开机再答报她有足够时间跑
宦娘---《聊斋志异》
温如春是陕西的一个世家子弟,从小就酷爱弹琴,即使出门在外住在旅店里,也一时一刻离不开琴。
一次,他外出到了山西,途中经过一个古寺,便下马进去休息。进了庙门,看见一个穿着布袍的道士,盘腿坐在走廊里。道士的竹杖倚在墙上,花布袋子里装着架古琴。温如春一看到琴就触动了自己的爱好,于是就问道士:“您也会弹琴吗?”道士答:“只是弹不好,愿意向行家学习学习。”说着,就把琴从布袋子里取出来递给温如春。温如春接过来观看,见琴纹理精妙,试着勾拨了一下,声音非常清脆悠扬。温如春很高兴,为道士弹了一支曲子,道士微微一笑,似乎感到还不够满意。温如春就把自己拿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1手的本领都用上弹了一番。道士笑着说:“还好,还好!可要做贫道的师傅还不够格啊!”温如春听他的口气很大,就请他弹几曲。道士把琴接过来放在膝上,才拨动了几下,就觉得和风徐来;又过一会儿,百鸟群集,庭院里的树上都落满了。温如春非常惊奇,就拜道士为师,向道士求教。道士把刚才的曲子又重新弹了几遍。温如春细细地听,用心地记,才稍微领会了曲子的节奏。道士试着让他弹,又加以指点引导,然后说:“学会了这些,在人间就没有对手了!”从此以后,温如春精心钻研,成了身怀绝技的高手了。
后来,温如春动身回故乡,离家还有几十里,天色已晚,又下起暴雨,一时找不到住处,看到路旁有个村庄,就赶快跑过去。进村顾不得选择,见有一个门户,便急匆匆躲了进去。进了屋,寂静无人,一会儿,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像天仙般美丽。她抬头见有生人,吓得急忙退回去了。温如春还没有娶亲,对这个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时,一位老太婆出来问他是干什么的。温如春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且要求借宿。老太婆说:“在这里住宿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床铺,如不嫌委屈自己,可以用草搭个地铺。”不多一会,老太婆点了蜡烛来,又把草铺到地上,显得很热情。温如春问她姓什么,她回答:“姓赵。”又问刚才那位姑娘是什么人,老太婆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儿。”温如春说:“我不自量,欲攀附高门结为婚姻,怎么样?”老太婆皱起眉头,现出为难的样子,说:“这件事却是不敢答应你。”温如春问她为什么,老太婆只说:“很难讲。”温如春感到失望,只好不再提了。老太婆走了之后,他看到铺草又潮又烂,没法睡上去,就端坐在那里弹琴,以便度过漫漫长夜。雨停之后,温如春不等天明就起身回家了。
县里有个退休在家的部郎葛公,很喜欢有文才的人。温如春有次去拜访他,他要温如春弹奏几曲。温如春弹琴时,只见帘幕后隐约有个女子在偷听。忽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现出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美貌无双。原来葛公有个女儿,乳名叫良工,善于词赋,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温如春动了爱慕之心,回到家中跟母亲说了,母亲便请了媒人前去提亲。葛公嫌温家家境破落,没有应承。但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的弹奏之后,心里暗暗倾慕,时常盼望再次聆听那美妙的琴声。而温如春因为亲事不成,愿望不能实现,心情沮丧,再也不登葛家的大门了。
有一天,良工在花园里散步,拾到了一张旧信笺,上面写着一首题为“惜余春”的诗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良工把诗词吟诵了三四遍,心里很喜欢,便把诗笺带回屋里,拿出精致华美的信笺,认真地抄了一遍,放在书案上;过后再找却找不到了,心想也许被风吹走了吧。正巧,葛公从良工绣房门口经过,抬到了这张锦笺,以为是良工作的词,厌恶词句轻佻,心里很不高兴,就将它烧了,又不好明讲出来,便打算把良工快嫁出去。这时,临县刘布政的公子正好派人前来提亲,葛公很高兴,但还想亲眼看看这位公子。刘公子来到葛家,衣着华美,长得大方英俊,葛公非常满意,对公子热情款待。既而公子告别之后,在他的座位下遗失一只绣花女鞋。葛公顿时憎恶刘公子的轻薄行径,把媒人叫来,告诉了这件事。刘公子一再替自己辩解;葛公不听,终于拒绝了刘公子的求亲。
原先,葛公种有一种绿色的菊花,自己珍藏着不外传。良工把这种绿菊花养在她的阁房里。这时,温如春的院子里有一两棵菊花也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就上门来观赏;温如春也极为珍视这种绿菊。一天早晨,温如春去看菊花,在花畦边抬到写有《惜余春》的信笺,反复读了几遍,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春”字是自己的名字,就更加喜爱它,便在书桌上详加评点,评语写得轻薄放荡。
葛公听说温如春的菊花变成了绿色,觉得很奇怪,便亲自到温的书房来探访,看到桌上的诗笺,拿起来便读。温如春觉得自己的评点有些不雅,伸手夺过来揉成了一团。葛公只看到一两句,认出了正是良工房门口拾到的那篇《惜余春》词,心中大疑;进而连温如春的绿菊,也猜想是女儿良工赠送的。葛公回家把这些事告诉给夫人,叫夫人审问良工。良工感到委屈,哭着要寻死。这事没有见证,无法证实。夫人也担心这事传扬出去名声不好,盘算着不如把女儿嫁给温生。葛公赞同,将此意转告给温如春,温如春喜出望外。这天,温如春遍请亲友参加观赏绿菊的宴会,焚香弹琴,直到深夜才结束。回房睡下后,书僮听到书房里的琴自己响起来,开始还以为是别的仆人弹着玩的,可仔细看琴旁并没人,这才向主人报告。温如春亲自到书房察看,确实是琴不弹自响。那琴声生硬而不流畅,好像是想学自己的弹法,可又没有学会。温如春点起蜡烛突然闯进去,房里空无一人。温如春便将琴带回自己的卧室,那琴一夜没有再发出声响。温如春认为是狐仙弹奏的,想拜自己为师学习弹琴。于是他就每晚弹奏一曲,将琴摆放原处任其弹拨,夜夜藏着偷听。到了第六七个夜晚,那琴弹奏的曲调,满可以听上一听了。
温如春成亲之后,和良工谈起过去的那篇《惜余春》词,才明白了他们所以能够成亲的原因,可始终不知道那诗词是从哪里来的。良工听到琴能自鸣的奇事,就去听了一次,说:“这不是狐仙,弹奏的曲调凄切痛楚,有鬼声。”温如春不相信,良工说她家有面古镜,可照出鬼怪的原形。第二天派人去取了来,等着琴自己响起来时,温如春握着镜子突然进了书房,用灯火一照,果然有个女子在,只见她慌慌张张地躲在房角,再也藏不住身了。温如春过去一看,原来是从前避雨时遇见的那位赵宦娘。温如春大为惊奇,就追问她。宦娘含着眼泪说:“替你们当媒人,不能说对你们不好吧,为什么这样苦苦地逼我呢?”温如春收起镜子,要宦娘不要再躲避,宦娘答应下来。温如春就把古镜装进镜袋。宦娘远坐一旁,说:“我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了一百年了,从小就喜欢琴和筝,筝懂得了一些了。只是琴没有得名师指点。所以在九泉之下,仍感遗憾!那次你冒雨进了我家,听到你的琴声,十分钦佩;你向我家求亲,我恨自已是死去的人,不能和你结成伴侣,所以暗地里设法帮助你们二人结成美好姻缘,来报答你对我的眷恋之情。刘公子丢失的红绣鞋,还有那篇《惜余春》词,都是我做的事,我报答教师不能说不尽心了。”温如春夫妇听了她的话,都非常感激地拜谢她。
宦娘又对温如春说:“你弹的琴我能领会多半了,可是还没有学到其中的神韵和道理,请你再为我弹一次吧!”温如春答应了,一面教她弹琴,一面讲解指法。宦娘特别高兴,说:“真是太好了,我能领会了!”说着起身要告辞。良工原来喜欢弹筝,听说宦娘擅长弹筝,就想听她弹一曲。宦娘答应了,就演奏起来。宦娘弹的声调和曲谱好极了,都不是人间能够听到的。良工边听边打着拍子赞叹,请求向她学习。宦娘执笔写了十八章曲谱后,又起身告辞,温如春夫妇再三恳切地挽留她。宦娘悲切地说:“你们夫妻俩多么幸福,知己知音,感情深厚,我这个苦命人哪有这样的福气!如果有缘,只能下辈子相见了。”说着她将一卷画像给了温如春,说:“这是我的肖像,若是你不忘媒人,可以挂在卧室里,高兴的时候,点上一柱香,对着我的像演奏一曲,那我就如同亲自领受了!”说罢,宦娘走出房门,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