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因为是编辑部,所以比起比它还晚了两年的《我爱我家》来说布景自然是更用心。道具组和导演们下的功夫随处可见——在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各种杂志,小小的编辑部里,每个角落都堆满了真正的书,放大看甚至可以看清楚书名,有一些甚至还泛黄了。
李东宝和戈玲两人,李东宝,整部剧最大的幽默担当,一般有他在的地方总能让人笑到肚子疼。葛大爷正是有这种本事,一本正经地说着一些令人捧腹的,不着边际的话,往往观众笑得脸都疼了,他仍不知自己的话好笑在哪里。
这样一个一身市侩气又带点痞气的人物,大概只有葛优才有这演活他的本事。而时尚女戈玲,是我在这部剧里最喜欢的人物,不仅因为她穿搭时尚,还因为她的性格。她有些高傲,去人才招聘部找工作被于德利抓个正着却不愿承认,对暗(明) 恋她的李东宝忽冷忽热,但她绝对值得人喜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65爱。她是个真性情的女子,但也够聪明,知道审时度势,不像李东宝似的总没个正经,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在女性面前,她就是温柔又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姐”,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而编辑部里的男性,除了李东宝以外,基本都把她当做“兄弟”,而于德利甚至会把家事跟戈玲说,并且请教她哄老婆的秘诀。综上所述,戈玲实在是个神奇人物,越是想要透彻地了解她,就觉得她越是神秘。也许就是因为她对李东宝的忽冷忽热,才使得他始终对她死心塌地。这也算戈玲的独特魅力了吧。
这部剧目前来说最逗的是葛优与吕丽萍的对手戏,李东宝“单相思”戈玲,但平常除了偶尔撩一下她之外,倒也没做出过什么别的事。由此看来,李东宝虽然“诡计多端”,倒也算得上是个君子。他虽然没有好看的皮囊,却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因而也不算庸人。
两部剧开启了中国类型化的先声,一个是轻喜剧的鼻祖,一个是情景喜剧的鼻祖,还有两位天才作家加盟,在春晚大放异彩的梁左终于写出了集大成之作我爱我家,而王朔则掀起了王朔年,当年很多经典作品都出自王朔。
两部剧社会洞察力都很高,以至于放到现在能成为经典,如今编剧依然没有对生活的洞察力,zd以至于如今的情景喜剧反而是越走越洋,越走越像舶来品,人设越像域外剧,从这点也能看出这两位天才作家实力
如果具体的比,编辑部故事比较严肃,我爱我家比较无厘头,编辑部故事很严肃,第一集还以为在看一部欧美末日逃生片,笑点不多,难道是有股向上的劲头,很多九十回年代的都有股向上的劲头,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有种理答想主义和乐观精神,有的看看还觉得一种就久违了的感动。
我爱我家则是天马行空,解构讽刺并存,继承了梁左的相声风格,有一种自嘲式的幽默,有的时候就感觉并不比当时代香港无厘头喜剧差,在香江港式喜剧如火如荼,梁左的喜剧也是不让分毫,解构调侃顺手就来,很是欢乐。
国内的情景喜剧曾经盛极一时,也曾播出过很多作品,《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以及《武林外传》这三部剧成为公认的情景喜剧经典,它们本身喜感是足够的,台词、剧情、包袱都足够有智慧和笑点,在知喜剧的硬道指标上是很强的;还有就是,它们都是干涉社会的,尤其是《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每一集都在说一个事儿,说一个有关痛痒的事儿。
而《我爱我家》又是公认的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爱我家》仍是国内的室内情景喜剧的巅峰。能够和《我爱我家》并驾齐驱的大概只有《编辑部的故事》,但我个人认为即内便是《编辑部的故事》也略逊一筹。因为《我爱我家》除了‘笑果’强烈之外,它是以喜剧最高级的形式——讽刺,容来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强项,讽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这是它非常高级的地方,也是后来的作品都无法超越它的原因。后来的很多情景剧就是搞笑了,不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