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最近在敬畏自然与科学精神的争论中,人们不断的涉及到有关人类中心主义,生态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1(自然)中心主义的争论。我认为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辩论双方对名词的定义似乎还都不够清楚,需要加以说明。
一、“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一般来说,主张敬畏自然的观点都是采取“以生态为本”反对“以人为本”的态度,而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的一方态度正好相反。但是,反对方一旦牵扯到论述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问题的时候,却因为不同的人们对“中心”与“为本”是否有区别的不同看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认为,“中心”与“为本”没有区别。所以,他们认为敬畏自然就是强调以生态(自然)为中心,所以要反对敬畏自然就应该强调以人为中心。另一种表述认为,“中心”与“为本”是有区别的。所以,这种观点承认以自然为中心是客观现实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反对“以自然为本”,同时也不赞同以人类为中心的提法。
我认为后一种表述比较科学。从时间上,人是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最终将会消亡,而自然界将会永存。从空间上看,自然界是整体,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因此,从客观现实来说,否认自然界的中心地位似乎不能说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承认“以自然为中心”并不是要实行“以自然为本”。我们说“为本”是人的意识的一种体现,是强调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中心”既可以理解为人们考虑问题的中心(与“为本”同义),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的中心。因此,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一方出现的不同表述,主要是理解中心的定义上的差别所至。为了能够反映出“中心”和“为本”的差别,更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我赞同采取第二种表述方法,即:强调以人为本,而不赞同以人为中心的提法。
二、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和现有的一系列理论相衔接。同时,为了使读者对相关问题有所了解,本文将根据于海量同志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一文中提供的相关的资料,进一步阐述如下。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它们存在于人类道德共同体范围之外。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前者主张人是一种具有自在的目的的最高级的存在物,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都应得到满足。后者则试图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承认自然的精神价值,认可人对自然的责任。
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动物、植物、物种,甚至河流、岩石、生态系统及自然本身都具有内在价值,它们也是道德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和成员,是否具有理性和具有某些生物学特征并不能成为“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的必要条件。生物、物种在道德地位上是平等的,人类中心主义表现出人类这一物种的偏见,是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纳入伦理调整的范围,人类的伦理规范应扩展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人类由自然的主人变为自然的普通成员和普通公民。
三、提出“以人为本”的意义
生态中心主义在处理现实世界中两大重要关系时,只注意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这两大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态中心主义看到了人与生物、物种、自然之间的不平等,却未深入思考隐藏在这一不平等背后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管生态中心主义者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在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时,却忽略了现实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在客观效果上,当他们强调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时,却把人们的视线从贫困问题、社会公正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问题上转移出去。此外,这种理论从纯“自然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否认人的主体性,势必陷入认识论上的误区,这也是其理论上的缺陷所在。
在社会实践中,极端环保主义强调绝对的以自然为中心,甚至认为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发展活动,才能停止对自然的破坏,防止社会的全面崩溃。极端环保主义者批评我们现代社会应该以自然为中心,不能以人为中心,要求人类一切顺其自然,人只能适应自然,不能改造自然。表现在水坝建设的争论上就是河流必须自由的流淌。人不能改变自然生态、丝毫不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洪水的泛滥,河流改道都是理所当然的,人不能加以干预,只能被动的去适应。例如,美国作家卡迈利的《大坝经济学》一书甚至提出应该保持、恢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耕种。显然,绝对的生态中心论实质上就是为了可持续就不能发展。
然而,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与人类为中心和生态中心主义者都不同的是,在承认人类不可能彻底战胜自然的同时,也还是坚持认为人应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让自然界向着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人应该与其他动物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具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承认人与其他生物的差别,优先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
四、“以人为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唯物辩证主义的自然观
承认以自然为中心,不能忽略以人为本。因为,自然界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提供了竞争发展的舞台,每一种生物都要为自己在自然界的生存而抗争。任何一种生物,如果不是考虑自身的生存,而首先是为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的话,那么它就无疑会被自然界淘汰。所以,尽管我们人类的智慧已经使我们大大的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为了人的更好的、更长久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在很多场合自觉的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然而,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人类首先还是生命体,还是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当我们把维持生命是第一需要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整个人类的时候就是“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人们的觉悟提高了不想征服自然了,而是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根本不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的明智选择就是和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敬畏自然的一方单方面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无视客观现实中自然界根本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处处表现出与人类的不和谐。他们不仅强调绝对的生态(自然)中心,而且,更要强调以自然为本,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对以人为本。相反,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的一方,也应该在认识到自然界的中心地位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改造,必须克服自然的桎梏去创造和谐。
总之,承认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坚持为了人的目的能动的改造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这就叫“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一点个人意见~)人是属于自然的。全面、一般地来看,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而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特殊地来看,人类是优势物种,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社会性,科技也得到了巨大而发展,这是人与其他物种不同之处所在,可以说人类是自然的杰作。就我个人的意见,人类应该保持远古时期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我们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部分也没有掌控自然的权利。人类作为高度智慧的动物,应该做的是去探索自然,领悟自然来推动自身发展,而不是通过破坏自然来获取私利。打开心去欣赏自然领悟自然,体会那种在自然中的渺小感,才能和自然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的变化(有点中医、太极之类的感觉),达到天人合一。顺应不就是适应么?适应了才不会伤害自己。
谢谢采纳!
善待自然
曾经,天很蓝很蓝;曾经,河水清澈得能与蓝天融为一体;曾经,满山的绿色汇成了一片无边的海洋,鸟语花香,万类自由,生机勃勃……
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树木享受着阳光给与的温暖,花儿贪婪地吮吸着空气中的露水,小鸟站在枝头,迎着微风歌唱。这一切是多么宁静、美好。
“这块地还真不错,跟房地产商商量一下,这里能好好利用也说不定。”一阵说话声打乱了这早晨的安详,鸟儿听到声音,似乎受了惊,“扑啦啦”地朝天空飞去。
“哈哈……那是当然,”另一个人环顾着四周,眼里露出的尽是贪婪,“这里可以用来开发风景区。这里有着充足的木材,也可以给一些大型工厂开在这里,和房地产合作,我们可就发大财了!到时候别说不愁吃穿,买上房子、汽车,大手一挥,就有吃的,多惬意啊!哈哈哈……真好。”两个人在这片树林里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不久后,“轰隆隆”的机器工作声在森林里响起。生长了百年的参天大树在这一刻倒下了,带着淡淡芳香的泥土被厚厚的水泥覆盖了,小鸟们一时之间都没有了去处。后来,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工厂因为这里生产原料丰富,在此开设了工厂。粗大的烟囱里排放出滚滚的浓烟,直升天空。没有了树木清洁空气,这片蓝蓝的天空很快变得污浊不堪。
大地在颤抖,树木在怒吼,花儿在呻吟,小鸟在呐喊……然而,自然的声音就这样被人类无情地屏蔽了。那些无情的人类让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他们没有看到,几十亿年来逐渐平衡的生态正在被他们的双手破坏,如果一直破坏下去,大自然又能承受多久的摧残呢?然而大自然崩溃了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过得幸福吗?
曾经,风轻轻,云淡淡,水盈盈……但都只是曾经了,这一切已经变得那么遥远……大自然在哭泣……
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大自然供给人类的需要,给予他们它所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2有的,可是人类不但不会呵护它,反而那么厚颜无耻地继续向它索取。如果人类再永无止境地开发下去,总有一天,人类吃到的会是恶果,因为当初种下了恶因。
平衡生态,善待自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大自然,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大自然灭亡,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抗洪斗争的胜利,鼓舞了亿万同胞,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思考。恩
格斯一百多年前的话,又一次响彻在耳边: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
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
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期的
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
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
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这段话,我们以前
也曾读过,但是,今天读来更感深刻。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但是,人类却往往认识不到这种一体性,却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同自
然界对立起来,使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人类和自
然的关系,人类要采取主动,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首先,对自然界不能一味索取。过去,我们常常受到这样的教导:
我们不要等待自然的恩赐,向自然索取才是我们的任务。在这种思想
支配下,诸如过量地砍伐森林、过量开采地下水等等,其结果是土地
的荒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和洪水泛滥、地面下陷等。黄河长时
间断流和长江特大洪水同时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3现,实际上出于同一原因。这不能不引
起我们的深省。现在全世界森林覆盖率在26%以上,而我国的森林覆
盖率仅有14%多一点,我国植树造林,一个五年计划才能使森林覆盖
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为了改善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痛下
决心,不再一味索取,而要更多地奉献。
其次,要尊重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自然界本身是存在一种内在和
谐关系的,如森林涵养水源,湖泊调节江河水量。出问题的往往是人
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毁林开垦、围湖造田等,破坏了自然界的内在和
谐。为了消除不良后果,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如退耕还林、退耕还
湖等以恢复耕地与林地之间、江河与湖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虽要
减少一些耕地,但可以从另一些方面(如发展经济林、养殖业等)得
到补偿。此事之要,在于顺乎自然。
第三,要普及环境保护观念。保护环境,是一项全民的事情,仅
靠少数人觉悟、少数人来做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曾在治沙第一线进行
采访,深深被那些长年在治沙战线辛勤工作的科技人员所感动,也为
我国的治沙工作成果居于世界前列而自豪。但是,我们也发现,就在
治沙成果显著的地区以外,由于人们不合理的耕种和放牧而造成沙漠
化现象严重存在,从总体来说,沙漠化的程度超过了治沙的成就。人
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现象并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深感在广大群
众中普及环境意识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