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
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5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可以选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从起源、分类、特点、形式、代表作品、传播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描写。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5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有一年秋天到徐州开会,特意前往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竭拜了孔庙,作为中国封建文化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的奠基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一直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首先就得研究孔孟之道,好在徐州离曲阜不远,个把时辰就到了山东曲阜。
正是秋高气爽的金秋,一到曲阜下了车,就好象走进了二千多年的春秋时代,参观孔庙的人川流不息,可见孔子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之大。当溶进勾檐斗角的孔庙、孔府、孔林,惊叹历史过了二千多年,孔子的故居以及孔庙、孔府、孔林、孔家陵园还完整保留下来,古朴典雅的庙宇,在参天古柏大树的掩遮下,回廊迂曲,雕花大理石的阑珊处,高墙深院,亭廊林立,即使是官宦世家,也难保留二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孔子的声望之高,儒家学说深深根植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儒家文化也深深渗透到中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之中,陪受历代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正统学说所推崇,其地位的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至今还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也许作为当时的孔子是始想不到的,而孔子的思想地位是在孔子作古之后,才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意识形态,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学习的教科书,也是封建知识分子进身仕途的敲门专。在孔府走马观花,我看到一张孔子后人全家照,在最末一代竟然出现了蓝眼睛的杂交的后代,不知前来参观的游人有何感慨!
虽然对孔孟之道儒家学说没有深究,但对于一种文化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中国文化意识形态,是可悲还是可幸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儒和反儒的思想,就从没有停止斗争过,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后,才解决这个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扬弃的辨证观,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弃除封建之糟泊。然而,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泊?历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探讨。当我沉浸在气势宏观的孔庙之中,旧文化就从来没有彻底退出意识形态,仍然根深蒂固地禁锢人们的思想与灵魂。就像这曲阜孔子陵园,方圆几公里,碑石林立,都是孔子后代墓碑,被高墙深院保护了起来。从孔子开始,一直到74代,孔子嫡系后代享受家族的荣华富贵,墓碑一代比一代高。时至今日,孔子后代仍然受祖辈的荫蔽,真正中外结合了,到了当代,孔子的后人移居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享受最先进思想和经济繁荣,在形体上真正同中外结合了,孔子后代生活在高度民主的美国,不知是否把孔孟之道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可能更多是享受美国的物质与文明。
从不迷信一种学说的权威性,“怀疑就是真理”。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只能是对时代的思考,历史总是向前发展,思想和文化也在不断升华与完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学说、法家学说、文学艺术、甚至宗教思想,从远古神话开篇,延续了几千年,沉淀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和精深,真正读懂恐怕是每一个人难以所为。可以想像孔丘当时推崇他的思想,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并没有多少人接受他的儒家学说。孔子一生并不得意,最后埋头致力教育,才成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一生只做了鲁国的掌管司法官,居说当不长,孔子不适应做官,最后只有当他的教书先生,写他的《论语》、《六经》,致力于教育,使孔子成就一代思想家的事业。
客观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尊崇西周的封建领主制,也可能孔子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孔子想用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缘故。他的理论核心是“仁”,体现仁的制度与行为准则是“礼”。所以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反对春秋后期的领主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主张改善政治,提出“使民以时”。
流连在孔林,都是历代为孔子树立的碑石,很多碑石残遭破坏,从累累伤痕的修补皱纹里,仿佛凝结了历史的沧桑和郁结……
历史上大规模反孔有二次,第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眼前仿佛再现那一场浩劫,翻开历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注重法制,所以,秦朝很快地强大起来,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秦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后期,“焚书坑儒”,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的镇压。
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其中有一个博士仆射周青臣称颂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肯定了郡县制,秦始皇很是高兴。谁知有个叫淳于越的思想保守的儒生,可能是多喝了些酒,酒后吐真言,当场批评了周青臣阿谀奉迎,反而批评了秦始皇郡县制不师古制。宰相李斯当场进行批驳,指斥淳于越是“愚儒”。过后,李斯认为这样一群愚儒是一种危险的势力,建议秦始皇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第二年,由于焚书引起一些儒生不满,秦始皇认为他们有反心,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这些人在政治思想上比较保守,向往西周的制度,反对现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的镇压是残酷的,那是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毁灭性的摧残。秦始皇听从那个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对儒家学说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
另外一次就是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了,甚至把孔子后代的祖坟都暴尸了,孔子的坟也被红卫兵挖开了,却是一座空坟,里面什么都没有。孔子真正葬在什么地方?历史过了二千多年,倒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而那些残墙断壁,都是文化大革命时留下的见证,一场愚民运动,使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浩劫。今天我们研究孔孟之道,是为了公正客观评价孔子在中国教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这才是最根本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清除了孔子儒家学说思想糟泊,才能建立起新文化框架,现代文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清除封建糟泊,并不是要砸烂孔庙石碑,也不是彻底扫除古代文化的精华,儒法并重,任何一个时代只要把儒与法有机结合起来,国家就会兴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就是建立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发展的道路,减轻对劳动人民剥削,“使民以时”,制定社会行为准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漫步在古老的园林之中,思绪早已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在现代史上曾发生那一场“批林批孔”运动仿佛记忆犹新,这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孔子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同林彪一起遭到全国理论家批判,这也可能是那个弟子三千,背着竹简周游列国的孔子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怎么也不会在两千多年后同林彪放在一起批判,这根本就是牛马不相及的人。林彪想窜权,孔子可是提倡忠君,那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什么把林彪与孔子放在一起批判吗?政治家就是善于玩弄历史,甚至连精通历史的毛泽东都被蒙骗了。
林彪想谋害毛泽东窜夺最高领导权的阴谋败露后,逃跑摔死在外蒙温都尔汗,毛泽东最信任的副统帅出逃,这无疑是对毛泽东一次沉重的打击。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同“四人帮”狼狈为奸,他们迫害富有正义感一大批老干部。林彪事件暴露后,毛泽东开始重用一大批包括周恩来在内老干部,致力恢复经济建设。“四人帮”害怕失去了自己的权力,拼命向以周恩来一大批老干部反扑,其中就以意识形态为舆论阵地,把孔子搬出来作陪。孔子不是要克己复礼吗?孔子不是要恢复西周领主制吗?他们借此影射周恩来恢复经济建设,就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复辟翻案,周恩来就是最大的儒家代表人物,把林彪、孔子、周恩来串到一起,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主笔就是那个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家姚文阮,还是毛泽东不愧为是历史学家,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批孔老二不是没有道理的,“五四”运动不就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吗?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以抽象的议论掩盖具体的分析。毛泽东的警觉,从而结束了这场“批林批孔”的闹剧,不知当时参加这场运动的理论家,如果他们参观孔庙不知为当时所为有何反思?
孔孟之道有很多糟泊的旧文化,至今仍然是人们思想的枷锁。“中庸之道”调和了社会矛盾,使人们分不清是非。忠君思想,使人们逆来顺受,封建等级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阻碍了我国法制进程。而以男权为中心,使女性地位屈于从属的附庸,女性解放在某些程度上还受孔孟之道毒害,这一切在当今社会仍然渗透了思想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儒家学说糟泊仍然是思想领域最大的障碍。
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里就对孔孟之道作了彻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6底否定,鲁迅借狂人说:我翻开历史的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但是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我看到了半夜才从字逢里看出来,原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当乘坐旅游小火车走马观花在孔墓,若大的园林埋葬了从孔子到74代大家族嫡系子孙,只有坐游览车参观,孔家陵园是用厚实的高墙围起来的。陵园古树参天,历代封建皇帝可能都要祭扫孔墓,那个满族铁木真的后代,清朝乾隆皇帝还把公主下嫁给孔家,可见封建王朝对孔子的推尊,包括蒋介石也推崇儒家思想,孔子的子孙受到历代封建王朝关照,家丁兴旺,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这是中国文化的奇迹。
孔家是个大家族,长子承接家业,家族观念很强,孔家正是按照“父父、子子”来构建封建大家庭,傍系搬离孔府,据说60几代差一点短了香火,后来讨了几房姨太太才把香火延续下去。无后为大,这是孔子的思想,现在计划生育,不知有多少人要断后,孔子的后代要还是生活在曲阜,肯定不答应计划生育,文化显赫的大家族怎么能断后,一个大家族终于从古老土地上消失了,孔子的后代移居美国享受现代物质文明,而留给我们的是如何在思想上扬弃儒家学说,这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课题。
驱车离开了曲阜,屹立在齐鲁大地的高墙深院的孔庙,很快就眼帘消失了,似乎读懂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现代文化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废墟之上,一个时代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