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和妈妈打算去商店买衣服。
我们在街上走了好长时间,才选中了一家商店,一进店门,服务员就用甜甜的声音说:“欢迎光临!”我心想:“这家店的服务员态度可真不错!”接着zhidao,我和妈妈就挑起衣服来了。在我们挑选的同时,服务员还向我们介绍了每件衣服的价格与面料。
这时,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这件衣服好像纯棉的,摸着手感好像不太对!”“是纯棉的,你看这标签上不是写着100%棉嘛!再说你看我们这个品牌一定有保证。”“算了!我还是不买了!”那个人说完就走了。服务员并没有对那个人说欢迎再来。反而翻了翻白眼,狠狠地说了一句“不识货!”。然专后,又堆满笑容的去招呼别的客人了,我和妈妈跳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不但漂亮,而且价格属还便宜,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的买了,也许是因为我们买了她的衣服吧,服务员在门口用她那甜甜的声音说了一句“欢迎再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难道不买东西就得不到那句欢迎再来吗?就可以在顾客背后狠狠地说‘不识货’吗?”
其实我觉得,买不买都应该得到那句欢迎再来。
读书是快乐的.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相伴,是人生一大幸事.
赫斯德曾说:书籍如朋友.当你忧愁时,书好似一株忘忧草,使你的不快烟消云散;当你开心时,书又似一颗开心果,让你的快乐尽情演绎.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不思索,却每时每刻都在催促着你的思索.书,又是人类的导师.打开一本本书,好像一位位古今的圣贤站在我们的面前谆谆教导、娓娓谈心,于是我们开始懂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愿意走近“四书五经”,我们能够欣赏“诗词曲赋”……
早在幼儿时期,我就与书结缘了.那时我还不识字,就嚷嚷着让妈妈给我买书,读给我听.妈妈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总也听不e69da5e6ba907a64365烦.从书中,我认识了善良的小美人鱼,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红帽,聪明的木偶……这些百听不厌的故事让我从小就感受到读书是快乐的!于是我就渴望着快点长大,可以自己读书,好去细细品味书中的快乐.后来,上了小学,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那些作文书啊、童话书啊、科幻书几乎充满了我的小小卧室。
只要一有空,我就畅游在书的海洋中,自然其乐无穷.渐渐地,家里的那些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我就跑到书城去读书.书城的书真多呀!我如饥似渴地看呀看呀:《罗米欧与朱丽叶》让我潸然泪下,《刘胡兰》使我心潮澎湃;《魔法小仙子》引我浮想联翩;《拔苗助长》教我脚踏实地……我久久地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几乎忘记回家。
读书不仅愉悦了我的身心,还为我赢得了荣誉.三年级,我们开始写作文了.此时的我写起作文来如鱼得水,总能洋洋洒洒写上好几页.流畅的行文和优美的语言受到了老师的赞许,并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我的骄傲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我明白,这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全得益于我的广泛的阅读.因而,在得意之余,我要大声宣告: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同学们,让我们和书交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使人人快乐读书,让校园充满书香!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7a64e58685e5aeb9334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中国人传统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讲述着文明,礼仪的高尚。古代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家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亲特地选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可孔融却摇摇头说:“我是最小的,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听到后感到十分惊讶,小小年纪的孔融竟然懂得谦让。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别人,文明礼仪应从小做起。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谁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别人。要学会在学校尊重老师、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会中尊重人民、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也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文明礼仪不仅仅指的是行为,还有仪态、语言、神态,这都是表现个人礼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老师,熟人说声好或给个微笑……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加个“请”字,事后说声“谢谢”,都会让别人觉得很有礼貌和文明,别人就会觉得是个值得交的好朋友,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给别人留了好印象,难道不好吗?
文明礼仪不是代表着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永久的习惯,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祖国变成文明的一个国家,让外国人更瞧得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文明礼仪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变成如同上班上学一样的平常。让文明礼仪想好朋友一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提醒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中国人,也是一个文明的人民。让外国人以前对我们的印象全部删除,让他们重新对我们另眼相看吧!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636f70797a64331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