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
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
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
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
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636f70797a64331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
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
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旧时徽州妇女生育,有许多莫名其妙的清规戒律和风俗习惯。如在妊娠期间,孕zhidao妇不能将裤子“张口”朝天晾晒,更不能晾在屋外过夜。不能看丧葬、尸体,不能看砌墙时开窗户、门户;不能看砌锅灶时开灶门、炉孔等。饮食方面,不能吃猪肝、鸡肝,否则会导致产后无奶或少奶。还有一些诗。还有一些诗礼世家,更教育女儿、媳妇在孕期内“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实行古人所谓的“胎教”。妇女生育习俗,更是形形色色,如孕妇临产钱,娘家版要作“催生”;小孩出生要向岳家报喜;产后三天要请喜酒做“三朝”;这天还有给孩子取名,婴儿满月,要办“满月饭”请客,新生儿第一次走亲戚俗称“移窝”;小孩周岁,让其随意抓物,推测权他长大后的智商,谓之“抓周”等等。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