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今日,在网上看了几篇高考零分作文,让我感慨不已,特别是四川
的零分作文《中国式平衡》,本人以为这篇作文无论如何都不应该
得零分。
本文针对时弊,对所谓的平衡作出了极大的讽刺。笔者认为,这是
对当今社会的一种鞭策。在这个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国
家反复强调“反腐倡廉”的政治背景下,该学子把时弊指出来又何
错之有?这只能说明给
《中国式平衡》
判零分的评委们自己不敢说、
不敢做,
心中缺乏正义感,
一味的为当局打压学子心中的那份正直,
试问:
该学子说的是错的吗?那些事都不是事实吗?还是你们被他
所说的事实给激怒了?长此以往,还有谁能为社会伸张正义、为人
民鸣不平呢?教育如此,何用之有?道德沦丧,人心不古!
由此让我想到,我们学子当下所使用的教材,特别是语文和思想品
德,严重的与社会脱节,教材中所讲的故事无一不是从好的方面发
展的。套用《西厢记》中所讲的一句祝愿有情人的话来形容:终老
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结局不是坏人得
到的应有的惩罚,就是好人有好报,因果报应,着时爽快。这使学
子心中觉得,
社会是公平正义的,
国家也是在极力维护公平正义的,
但是,现实社会却与书上讲的出入太大!于是,学子对书中的内容
极易产生排斥感,甚至于在老师上课时提出许多与教材相反的事
例,并要求老师回答“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讲的是一回事实
却又是另外一回事的话,教材又有何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除
了只能对天长叹一声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总不能让我们说书上讲的
是错的,更不能说他们不能有自己的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5想法吧!这只能引导他们自己
去看、自己去思考,希望他们将来能改变那些他们认为不公平、不
公正的现象。理想虽好,现实却更加残酷,人从出生之时起就注定
了不平等(叫花之子与富二代、官二代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还
有什么好谈的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作为学子,除了报
怨以外,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努力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
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如果到时还有一点点正义的话,就回
报一下社会吧!帮助一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不枉负了曾
今的“热血青年”这一称号!如若只知一味地报怨,那将只
能变成一介怨男
近年来高考结束后不久,网上的各地“零分作文”就开始流传,至于这些形色各异的文章是否真的是高考零分作文,我们不得而知,甚至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然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大多数人仍然是用一种“审丑”的眼光去去对它们津津乐道,零分作文就像娱乐新闻,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传统意义上而言,“满分作文”才应该被大量阅读、传诵,因为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在、是高考作文的风向标、是学生的学习榜样。然而现实之中,除了一本本装订精致的《高考满分作文汇编》之类的作文参考书,以及课堂上老师所剖析的一些例子之外,满分作文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了它之前的主人——某位高考考生——得到了更高的分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零分作文转变了其角色:由之前告诫学生的的“反面教材”变成了抨击教育制度的“历史罪证”,从人人嘲讽的“垃圾”变成了人人传阅的“经典”。 把零分作文完全归于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之流,这并不是一个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1正确的选项。事实上许多真的或者假的高考零分作文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文章,甚至还有第一遍被阅卷老师判为零分随后又改为满分之作,或幽默诙谐,或针砭时弊,或形式诡异,或想象奇特,这些作品为什么被判为零分,一部分是由于主题离题,另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思想不端正”。由于零分作文与满分作文如此暧昧不清的关系,注定了零分作文“考场失意,言场得意”的风景。 观众的好奇心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同是极端,在我们宣扬了很久的“真、善、美”过后,大众的眼光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于是猎奇就成了必然的趋势。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另一种极端——零分作文。为什么一篇作文会被判为零分作为?是因为道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是因为荒诞滑稽的语言?犹如我们永远无法满足的窥视心理一样,零分作文的诱惑力远远大于满分作文单一的模式。 既然是零分作文,那么思想上肯定与当下的主流有些偏差,于是这就引来了第二群“粉丝”——批判者。批判者应该分为两类:正面批判者与反面批判者。正面批判者当然就是直接批判诸如此类作文,以及完成它们的考生,其言论主要集中于荒废学业与不学无术上,与阅卷老师的“审美光”基本一致。反面批判者则是以此为例,要么批判当下教育制度的弊病,要么就是学生思维的单一,这种批判对零分作为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可谓忧患意识很浓。 零分作文还有一类最为广泛的读者——同龄学生。对于中学生与大学生而言,高考只不过与自己相隔一两年的事情,而其印象之深刻可谓刻骨铭心。传看零分作文,既是了解同龄人的一个渠道,也是扩大自己视野的一种方式。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同样一种教育模式下走出的人,思想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在一个独立思考的年龄里,我们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同龄人的影响,以他们为参照去发现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尤以同龄人为镜明显。 满分作文进入“审美疲劳”的状态之后,零分作文的“大行其道”也只是关于教育风波的一个小插曲。零分作文的“功过是非”当如武则天的那句“自有后人评说”,而那些作者的得失也只是历史的一个玩笑,“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姜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