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有点粮食(储备些材料),还怕饿死吗。。有些材料,再加适当的练习完全可以解决这问题,不用担心,轻松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三是高山,可能只是个小土坡;高三是学海,可能仅仅是个小池塘。没词了。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提高:立意紧贴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提高: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提高: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有一篇7a64e58685e5aeb9331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比如,一篇题为“年轻无极限”的作文题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不贴合材料,也未进一步明晰题旨。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提高: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面对高三》
同学们都在低着头,看书,做作业。 自然而然地,不知为什么,我想到了一个词儿――高三。 在我的印象里,高三的教室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同学们都一定低着头,握着笔,课桌上一定有山高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6的书堆……我自己都笑自己了,才只是个高一的小毛孩儿,想这么多还有两年够你受的了!不过我现在不想,恐怕以后想,想法和观念就不同了! 上周乘公共汽车时,正巧前前后后都坐着高三的学生们,我便乖乖地做了一次倾听者。 高三生和高一生真的有些不同。只听他们的言行,就能知道。旁边的学姐一路上都和后面的三位学长谈笑风生。学姐的声音很温和有时挺幽默的,不过我想以前的学姐脾气可能不怎么好,看样子就知道(*~*|||)。大概是高三了,懂事了,没时间也没力气发脾气了。而后面三位看上去挺热心的学长,看久了竟有点木讷!我长长地吃了一惊。再细细听他们的谈话,句句简洁明了,从不拖泥带水,有时是说着笑着,却不带些许感情!和我们的嬉皮笑脸,长长的拖调很不同!我不知道该想到什么,欢快,可惜,还是…… 而他们谈话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前面的两位学长是和我旁边的学姐不同班的,他们俩大都谈考试和大学的事,而后面的学长就轻松些,都讲些趣事见闻的。可想而知,高三的学习是无尽的紧张和压迫,如今仅离高考二十来天,大家都还在最后冲刺阶段,学长学姐们想些什么,我无从知晓,只知大家还是要最后一搏的。想到不久后我们也要进行期末考试,之后就放假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将要高考的考生的生活。高考前几周,夜里挑灯是司空见惯的,而到高考前几天,倒是没那么拼命了。然后看到一幅高考的场景:一间挺大的试室,木桌子木椅子,稀稀拉拉坐着三十几个考生,。所有考生都低着头,紧握着笔,有的满头大汗,有的下笔疾书,老师在一旁看似悠闲地溜转着,天花板上一架大吊扇,“咿呀咿呀”地转,摇摇晃晃…… 就像,现在的课室,只是学生密着些…… 而考后,却是另一番景象。当铃声一响,考生们把笔掷下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兴奋还是平静,成功还是失败,束缚还是解脱,哭还是笑? 我见的却多是哭的。从考场出来,见到同学,心情一下子激动,抱在了一起,紧靠在一起。在回宿舍收拾东西时,都是默默的,没说话,似乎怕一交谈,便会控制不了自己。看看空空的宿舍,心里也空荡荡的,往日这小小一间宿舍里出现过的悲欢嬉笑,一起逝去。三年了,离别了,好不舍得!每个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电视里渐渐放出一首学生清唱的歌,我只记得那时,我以为听到了天籁,眼前一片模糊…… 记得小四: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 高考之后便是要迈入大学,迈入社会…… 我不要再想下去了。一抬头,同学们还是都低着头。 噢,呵呵,下课铃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