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一、面对挫折
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会上拉提琴。他拉着拉着,G弦忽然断了,怎么办呢?他没有停下来,而是立刻换了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从头到e68a84e799bee5baa6330尾都可以不用G弦。他演奏的非常成功,听众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人生就是勇敢的面对挫折,转一个方向另求发展。
二、改变自己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到乌鸦飞的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往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三、关怀的力量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四、学会思考
乞丐:“能不能给我100元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元钱。”
乞丐:“那你欠我二十块钱吧!”
——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五、拒绝诱惑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够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的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用了第三位。
——不要和诱惑较劲,而是应该离的越远越好。
六、坐享其成
一只乌鸦悠闲的坐在树顶,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兔子看见了问乌鸦:“我可以像你一样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吗?”乌鸦说:“可以啊。”于是兔子就坐在树下休息,这时一只狐狸出现了并把它给吃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你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高。
陶渊明,厌恶官场,寻一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在悠然南山之下,修身养性。寄情山水之间,怡然有得。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盘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批评也是一种爱
正如生活的多姿多彩、缤纷复杂;正如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正如天气的阴晴不定、变化莫测;正如通往成功的道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爱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都说父母的爱是雨季里的小伞,为我撑起一片晴天;父母的爱是一阵温馨的风,把潮湿的心吹暖;父母的爱是寒夜里的一盏灯,燃着热情的火焰;父母的爱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你腮边伤心的泪痕。而有时,父母的爱也是严厉的、冰冷的。
当你向朋友撒谎后;当你犯错误后;当你考试失败后。以为回到温暖的家中回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没想到等待你的却是一顿严厉的批评。就因为你不诚实、犯错误、学习差。那时候以为自己是一只被遗弃的小狗,没人疼爱。知道后来才发现他们批评我、骂我时心理比谁都难受。他们爱我,而且爱得那么深沉。
曾因为没做作业被老师批评,曾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便以为老师不爱我,找我麻烦。你可曾想过那是老师的一片苦心?批评的背后还隐藏着老师深沉的爱呢?
曾因为赶时间闯了红灯比警察叔叔严厉批评教育后还罚了款;曾因为乱仍垃圾被环保员批评;曾因为插队遭到别人的谴责。那时以为他们总和我过不去,后来才知道那是来自社会不同人员的爱。
如果你以为什么都依着你才是爱你,那么总有一天你回抱怨。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不要因为不管你才是爱你,或许放纵反而会害了你;不要以为被批评是一种耻辱,或许那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爱,只是在不同地点不同的人对你的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孩子,千万不要以为父母的批评是不爱你了。因为天低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爱。不然怎么会有“可伶天下父母心”的说法呢?
作为学生,千万不要认为老师的批评是不爱你。试想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一番作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作为社会的一员,千万不要认为被批评是一件坏事,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是一个仇人的话,他会批评你吗?
其实,爱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扬起生命之帆,让清声为伴奏,扯缆绳做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热血的心紧紧拥抱爱。才发现,爱很简单。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原来,这也是一种爱——批评。
沉默,也是一种爱
入夜了,云朵披着墨色在头顶上浮动,十字街头隐去了嘈杂的人声。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
静谧覆盖在斑马线上,在凹凸不平的沥青下,行道树的根须盘根错节地躺伏着,偶尔也会把弓起的脊背露出地面,显出一种孱弱的灰棕色。对于树木来说,白天与黑夜是没什么分别的,那些纠结在路旁的树根,支起整棵树的重量,任凭花叶在它的头顶鲜活地绽放,却日复一日地沉默着,固执到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但我知道那盘横的沉默在等待着什么。
湖面上正在泛起波光。坐在湖畔长椅上,总会有“哗哗”的水声传进耳朵里。那是否是湖泊哼唱的夜曲?不,湖泊天生有着沉静的习性。任凭水流如何地激荡回旋,最终也只是化为湖底淡淡的纹路;涟漪踮着脚尖在湖面上滑行,和着那河流“哗哗”的咏唱起舞。甩开水袖,轻跃旋转,自始至终都没有声息。沉默是湖泊与河流最大的不同。或许你会认为它缺少奔腾的激情,但我知道那一池的沉默包含着什么。
深夜时分,月光总会以一种特殊的角度透下来,淡得就像舞姬脸上的薄纱,柔媚间带着些微的寒意。月光也是沉默的。它曾在李白的酒杯中映下清晰的月影,也乐于为帝国大厦的尖顶镀上微霜。无论阴晴,无论圆缺。那一地的银灰从不曾褪去它的色彩。
放弃也是一种爱
在人生中,有时也需要放弃某种珍贵的东西。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爱。
10月21日,浩浩,一个生活在文家乡的小孩,因为不慎点燃了汽油,全身70%达到二度、甚至三度烧伤,经医生诊断,存活的希望只有5%。而且,即使花去十万元的手术治疗后闯过了鬼门关,也会留下终生残疾。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深思熟虑,他的父母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放弃治疗。
这是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在浩浩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在经过思考之后,我觉得好好的父母是理智的。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十万元,可能是他们不敢想象的,但这个天文数字所换来的,却是只有5%的存活机会和终身的残疾。
我认为,与其一生在痛苦中度过,还不如早些放弃。大面积的烧伤可能已经让浩浩认识到了他和别人的不同。浩浩还小,还不知道这样的不同会给他带来什么。是同情、怜惜、温暖,还是厌恶、鄙夷、瞧不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大家都很排斥他,那他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另类,是废物,从而会使他产生轻生的念头。你认为,这十万元换来的,却是另一种方式的死亡,值吗?当然,万一大家都很可怜他呢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2?他也许会感到从外界来的关心,但是,过多地关心只能使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与众不同,那么,他生活会快乐吗?
有人说:“生命是不可以赎买的,谁也不能轻易放弃,但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得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是啊,有价值的生命才对起上天给你的恩赐。如果你总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惶惶度日,那还不如选择放弃。浩浩会长大,会成人。如果让他总是接受别人的帮助才赖以生存,毫无意义的活着,痛苦的延续着自己的生命,那他,会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吗?
是的,今后的医学也许能治好浩浩的病,但也只能是一种可能,一种渺茫的希望。就算可能,那这中途呢?让他在痛苦中等待奇迹,还是在平静中等待死亡?他该作出如何的选择?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丑丑的小男孩不幸得了眼癌。医生告诉他父母如果手术就有50%的机会。他的妈妈选择了手术。但手术过后,他仍然只活到了8岁,而且一半脸还永远是1岁时的模样。当丑丑死的时候,他妈妈才认为早就应该让他平静的死去。这样,反倒让他不会那么痛苦。人终有一死,只是时间不同。浩浩的死或许能使更多的人松口气。如果让他每时每刻都在疼痛中度过,还不如让他了结痛苦,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苟且偷生,那样的爱太过沉重了!
浩浩的事件给我们大家都提了个醒:生命,是容易破碎的,就像一块玻璃。只有好好地保护它,才能使它永生。
唠叨也是一种爱
我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女孩。
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
我是一个在严格教育下成长的女孩。
我是一个在外婆唠叨下长大的女孩。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外婆对我的唠叨也与日俱增。那是因为,我在慢慢地不懂她对我的爱……
上初中后,我的一切“陋习”都显现了出来:吃完饭不爱收拾桌子了,回家后不爱带上门了,以致外婆总是报怨,就连一件小事,外婆也会唠叨不休。
记得上周星期天,我说了一句至今惭愧不已的话:“您说的那么多,难怪舅妈不喜欢您!”
听了这一句话,外婆说:“你知道吗?在你小时候,我为了让你妈妈出去打工挣钱养你,我可谓苦心孤诣……”又是这些烦不胜烦的唠叨,我心里那样想:外婆这样唠叨不止一两次了。
这周星期一,我从床上起来,我穿上了刚发的新校服。因为校服白得不能再白了,外婆便说:“穿白的不顾着点,弄脏了既不好看也不好洗。”
“嗯。”我满不在乎地答了一声。
“吃饭的时候最好把桌子擦一下。”
“嗯。”我快不耐烦了。
“今天穿过,你就放到,因为回老家没衣服穿了。”
“知道了。”我尽量地“延长”自己的耐性。
“还有,你不要去碰那些脏东西……”
我终于忍不住了,说:“你烦不烦?”
外婆一下子瞪住了我,张着还没说完话的嘴半天都没合上,眼里噙着泪花,我急忙想找个托词下楼。
“唉。”外婆还是喊住了我:“你拿个面包,免得又挨饿。”
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终于对外婆说:“外婆,对不起,我该那样子说,都是我不好。”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外婆却把书包拿给我,说:“快去上学,别迟到了。”
外婆,我从您的眼中读出了唠叨是为了我好,为了您的后代,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我们能做好人,为了我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努力,为了我们能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您含辛茹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育我们。
我在一霎那间明白了:原来唠叨也是一种爱.......................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时间就在这样机械无情而永恒的流逝着。时间,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自杀!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但是学校中、在路边,我却仍经常发现有人在漫无目的的消磨时间,时间难道可以这样轻易地就浪费掉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有很多人经常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经常没做什么事呢,一天就过去了,听着“滴答滴答”的表针走动声,就觉得恐惧;有的人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隔一分钟一看表,想着为什么下课时间还不到;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把时间安排的很好,能很充实的过上一天,不用害怕表针走动的声音,也不用隔一分钟一看表。能充实的过上一天,是很多人所希望的,但是却很难做到。鲁迅曾经说过,“时间想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是呀,既然想掌握自己的时间,就应先学会挤时间。我经常看到很多人来到学校整天无所事事,老师让他学习他才学,对于早读,那更是只要老师不在他就不读,这就是不会挤时间。这早读的时光其实是很宝贵的,但是那些人说就这么几分钟,算得上时间吗?那怎么算不上时间,每分每秒都是时间。但是当然教室中也有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同学,他们会抓紧每分每秒去努力学习,他们在乎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从这两种态度中,当然也能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成绩,前者是倒数前几,后者正数前几。
有一次,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着时间流逝的太快了,边想着便暗自惊叹着。我喃喃细语道:“我不愿时间里流逝的这样快。”当然,谁都想时间能过的慢一点,让人们一天多做点事。但是只要你不挤,在你磨蹭的同时,你会感觉时间越流越快,因为你每件事花的时间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低。
时间是无情的,人不能强求他变得慢;时间是永恒的,他每分钟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因人而异,唯一在于你去不去挤他。
慢慢的我的脑海中再次萦绕着一句话:“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时间在这样机械无情而永恒的流逝着!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Un7-30W9RLjwOuuaf4DHfSvczSq9kpByXfFoqs_wqH_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IRbTEnLJDwWPon83WIFLWHGH3_L1bmwmCCzsWKOp0Yj2v-lINuEv2QszZm9aETmUzvfxQDPwwqLijMmTEFoc_nzIPpinmBM_WYtOo03lDle
快乐与痛苦是人的感觉,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或是希望、期盼。这些想法、要求、希望、期盼,佛家统称为“欲望”,简称“欲”,过盛的“欲”,则成贪欲。但凡一个人的“欲”能得到实现或满足,就会感到快乐;反之失望和痛苦就会随之而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不希望得到痛苦。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相同条件的人,在相同的物质基础、相同的环境中,就会出现“有人乐天有人悲、有人欢喜有人愁”的不同感受。因此“苦”与“乐”只是人类的主观感受,而与客观因素并无必然的联系。凡人都有欲,漫长的人生就是在这些一个个欲望中伴随着种种痛苦与快乐而渡过的,在生命的终点,回想以往,真的是如梦似幻、虚妄不实。对于这个欲,明白人都知道应有个度,适度的欲望使生活充满情趣,催人奋进;过度的欲望则让生命迅速燃烧,迷人性情。于是又有了“无欲则刚、知足常乐”等民间谏语。一个贪欲的人,由于有很多的想法或希望,希望越多,失望的概率也多,他的痛苦的感觉也会增多;反之,失望的概率少,痛苦的感觉也会少,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佛家认为,缘于人类的“贪欲”,人世间总的来说是苦的,并且归纳有“八苦”。欲望本身没错,但凡沾上个“贪”字,无论其开头如何美好,无一不是以痛苦告终、以悲剧结束的。佛家而言的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其中“生苦”可能由不得我们,那是在娘胎中的一种艰难,我们也没有记忆,可暂且不提。但其它“七苦”,我以为都可以通过修行而将苦化解,有的甚至也可以成为乐事。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9且说“老苦”,老了就一定会苦么?我们看到的老苦,一般都是身心衰损、朽坏而生出的种种苦受,或是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而生出的孤单,寂寞与凄凉之苦。要免受老来之苦也不难,一定要从年青时起打好基础,这些基础包括断灭(与健康、身心不利的)各种贪欲,和对子女良好美德的言传身教。看看那些子孙满堂、怡享天伦的乐趣,岂是那些年青人所能比的。再说“病苦”,病苦似乎不可避免,食用五谷杂粮,人总是要生病的,要想免受病痛之苦,也一定要从平常的生活中断灭贪欲,这些贪欲包括各种不利于健康的享受。而一旦生病,也要从思想上保持安祥乐观的态度,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如果可能的话,生病时要尽量这样想:生病是一个果,那是自己的因所致,是一个还债的极好机会,有债一定要还,晚还不如早还。这样心地坦然了,无有恐怖和颠倒梦想,病痛的感觉就会轻弱。或再这样想:病患的只是“臭皮囊”,而我早晚要与这“臭皮囊”拜拜的,何苦因它而坏了自己的情绪?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无所谓病痛。换个角度来说,病痛可能不可避免,但可以避免的是因此而引起的心苦。都说病要七分靠养、三分靠治,这七分的养就需要有个好的心态。你且看那些癌症患者,乐天者生存期长,甚至可以长期生存;而悲观者则生命之火迅速燃烧,且在燃烧中痛苦不堪。因此病苦的根源是心苦而非病痛本身。心苦的人,无病会有病,小病会成大病。试着把病痛置之度外,你便不难发现,病苦也是可以改变或化解的。“死苦”似乎更不可避免,人难免一死,都惧怕那临死的一刻,于是人还未死,心已先苦。其实死并不苦,苦的是死前那颗不安的心。要免死苦也不是不可能,也只要断灭一切贪欲,包括抛开世间所有情欲,临终一念随和安祥,想到可以就此了脱生死,牢记“阿弥陀佛”,没了死前那种种人为造成的心理恐怖,如此这般,那表面上的死将升华成精神上的涅盘,岂不也是件“乐事”么?“求不得苦”是贯穿于我们生命全过程的苦,我们都是在所求中成长,在所求中衰老。人类的贪的本性,让我们的所求过多,贪多的欲望自然无法得到满足,于是感到苦也就是必然的了。那么为何要脱离自己的能力去求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使自己陷于苦的境地呢?都说知足者常乐,不是么?换一种想法便会离苦得乐。“爱别离苦”的根源也是一种贪欲,是贪恋人间情感的欲望,将情感过于理想化、极端私有化。我们只要时刻想到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你我只是此生的一匆匆过客,离别是早晚的事,缘聚则成、缘尽则散,何必过于贪恋这一人世间情而令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呢?“怨憎会苦”,怨和憎是一对难兄难弟,怨到极致便会心生憎恨,怨从何来?还是一个不适度的欲望,怨天、怨地、怨事、怨人,甚至恶恨恨的怨己,极端的寻了短见,也使自己走向了更坏的后一世。要解此苦也不难,断灭贪欲,就能“不生分别心,不见他人过,他非我不非,心平与人处”,这样还会有苦么?“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五蕴是凡人所有行为的综合归纳:色而受、受而想、想而行、行而识。所谓炽盛,过度、极端之谓也。在以上的行为链中,任何一环的过度极端,都会产生心识上的痛苦。过份的去看重一样东西,极端的想去得到它;过度的思虑别人的一言一行,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疑惑,硬要琢磨出所谓的言外之意;那些因非份之想、贪婪之意而失眠失意、生嫉患妒甚至苦不堪言。要解此苦也不难,还是要淡薄一个“欲”念,将世事看淡,将人情世故看轻,拥有一颗平和的心,那样你还会感到苦么?凡人畏果,菩萨惧因。这些苦都是凡人贪图眼前享受、不思身后恶果所致。其实这“八苦”是相互掺杂、不分你我的。任何一种苦都是五蕴炽盛所至:过度的纵欲就会产生“病苦”“老苦”;过度的贪欲就会心生“四相”而产生“死苦”;过度的贪欲就会产生“求不得苦”;过度的情欲就会产生“爱别离苦”;过度的贪图名利就会产生“怨憎会苦”;“贪”就是过份,因此要断人生之苦,必须戒除一个“贪欲”,不要过份的追求,要将自己生活上的期望值定得底些,知足常乐。心不外求便不会心累,心若不累,何来之苦?从某些方面来说,八苦又可归纳为所求不得之苦。一个无所求的人,心地必然坦荡无著,他是决不会感到苦的。所有的苦都是心苦,一个心苦的人,不但遇到事情容易苦,甚至没有事情也会平白无故的为自己找来许多莫名的苦,其会为根本不存在的事苦苦的思索、苦苦的担忧、苦苦的操心、苦苦的烦神,甚至疑心疑鬼老将事情往坏处想。那事情还未来或根本就不会来,心就早已苦不堪言。因此心若不苦,就不会感到苦,一个心不苦的人,在他面前无所谓这“八苦”,并不是说他不会遇到这八苦中的事项,他也会生病、变老、死亡,也会有别离之痛,也会所求不得,但他不会因炽盛而生怨生憎,他会事来则应、事过不留。这样的人心地坦荡、随缘随性、几近“断寂闻、心无著”的境界。岂不是比那些苦苦修行的人还知法得道么?净空法师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想一个修行的人,并不是单纯的为自己的下世努力、准备。换一种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只要破迷开悟,一样能今世离苦得乐,或是化苦为乐。由此可以这样说,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是不会感到苦的,若在修行中还有这样那样苦的感觉的话,说明你还存有一个所求的心。将所求的心灭了,真正心不外求,不但不会感到苦,而且会感到真正的大自在。我有时经常在想这样一问题:都说做人难、难做人,似乎要做一个成功的人真的很难。古人云: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看来做人也不难,只须这“让”“敬”两个字就行了。其实我们说难,其实都是难在这人大多都是为别人去做的,都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想法,一言一行都担心别人是怎么想,怎么看?于是失去了自我。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会感到快乐么?失去快乐的人,首先就与成功无缘。你都无法感到快乐,还能说做人成功么?但仅仅是自己感到快乐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是让与你相关的人也感到快乐,如果这样,那你就不愧为一个真正的完美之人。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与自己相关的人很多:父母、兄弟姐妹、亲友、朋友、同事、战友、邻居、甚至偶尔一遇的路人、为你服务或你为别人服务的众人等等,如果他们也因你的存在而快乐,因你的行为而快乐,愿意与你相处、交往,我想这不是成功的为人一生还会是其它什么呢?其实要做到这点也不难,只需戒除一个贪欲,快乐便会随之而来。持戒和修禅是修行人必行的功课之一,前者静心、后者入定。但如果我们忽略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的话,只是靠打坐礼礼拜那点功夫是很难“静心”或“入定”的。六祖惠能大师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因此一个人在生活中尽量做到“心要平、行要直”,我认为要做到“心平、行直”也不难,远离贪欲、远离自我即可。 佛在“四圣谛”中告诉我们,“贪、嗔、痴”是我们烦恼的根源,痛苦的根源。而我认为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蒂则都是“贪欲”所起,贪而生嗔、贪而生痴,没了贪何来的嗔怒,没了贪又何来的痴癔。都说人生苦短,但我说只要你看清人生,不求不贪,随缘相处,心地坦然,便会感到无处不自在,处处都快乐。 当然,说说是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但你如果时刻想到这些道理,尽量的制约着自己的贪欲,你就会感到痛苦和烦恼会少了许多,而快乐就在你身边。不信,大家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