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小时候,雅琪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经常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3用稚嫩的嗓音奶声奶气的问妈妈,爸爸在哪儿?妈妈总是很平静地说,你爸爸死了。
长大了,要上学了,同学们都问她:“雅琪,雅琪,怎么都是你妈妈来接你呀,你爸爸呢?”雅琪总是一笑而过,可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
终于有一天,雅琪被同学们问哭了。她哭着跑回家说:“妈妈,为什么爸爸死得那么早?”妈妈沉默不语。想了许久,妈妈才慢慢地说:“你……其实……你的爸
爸……没有死。”“他在哪里?”雅琪哭喊着问妈妈。妈妈说;“琪琪,现在不是你去找她的时候。”妈妈说完就进卧室了。留下雅琪疑惑地站着。
自从那次之后雅琪再也不问妈妈爸爸在哪儿了,有一个更伟大的计划在她脑海里定性。雅琪瞒着妈妈开始偷偷攒钱,雅琪打算小学毕业之后问出爸爸
的下落,用攒的钱去找爸爸。雅琪终于等到毕业了,留下了一张完美的考试卷,再一次妈妈:“妈妈,爸爸在哪儿?我想去找他。我不用你的钱,我自己攒的有
钱。”妈妈再一次沉默,说:“你爸爸其实就在这座城市,只不过他有了新家,但是,琪琪你千万不能恨你爸爸,你爸爸每年也来看你的。他现在……在经营一家花
店。”
雅琪拿着妈妈给她的地址,找到了那家花店。店里有一个男的坐在收银台前在写着东西。雅琪进到店里,那个男的头也不抬地说:“小姑娘,你要什么花?”雅琪没说话,那个那人抬起头,脸上写满了吃惊的表情:“琪、琪。”琪琪平淡的说:“爸爸。”转身走了。
回到家,雅琪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用我攒的钱,我们出去旅游吧?”妈妈也显得很兴奋说:“好啊!真没想到琪琪这么小就会挣钱了。”琪琪甜甜地笑了。
晚上,琪琪躺在床上,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不算完美的时光,可是,当你回过头来,想要把那不完美的时光变成完美的时光时,那段不完美的时光其实是那么的平淡。
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能把学习和自己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他们也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但同时一些中学生头脑中还装着这样一种认识:中考、高考不考的科目(副科)作点弊没关系,反正与升学关系不大,可以腾出时间把主科学好。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作弊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警察”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作弊,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从心理学看,儿童最初遵循的是“外部”因素:表现好是为了避免惩罚或得到表扬,这就是小学生为什么作弊少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不少学生对公认的道德规范产生了怀疑,这就必然要导致他们评价体系混乱,是非界限的模糊。
目前,中学生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手段也愈来愈现代化,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怎样才能纠正作弊这种不良风气呢?
1.发挥导向功能,优化社会环境。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中学生中的作弊现象,不能说与某些社会风气不正无关。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强化自身的导向功能,主动做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0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形成远大务实的理想追求,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这样,作弊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没有了市场。同时,学校教育也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对子女的考试分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转变监考职能,避免人为对立。现行考试中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有的老师监考时太凶,把自己推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形成了一种自卫、猜疑、敌对的气氛。这种气氛的出现,有时很容易诱发作弊行为的产生,所以考试时教师要尽量把监督变为服务,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诚若如此,考场上师生就容易达成一种理解、和谐的默契,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反抗等心理因素造成的作弊现象。
3.强化自我意识,减弱从众诱因。前面已经谈到,中学生作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众心理的作用。因此,考试时,教师要尽量弱化学生的从众心理。第一,让学生始终明确现在是在考试,必须管好自己不能作弊;第二,让学生始终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始终认识到自己在考场上的责任,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变依从(服从老师监督)为认同,甚至达到内化(自己要求关心自己)的境界;第三,设立自我监督体系,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一旦形成,学生中那种不作弊吃亏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减退或消失了。
4.发挥考试功能。变单向评估为双向评估。平时考试的功能大致有两点:一是老师反馈教学的效果,二是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考试中如果能够突出主体意识,变互相监督为互相理解和信任,学生对考试的功能就会有更明确的认识,就会改变过去那种为追求分数、名次而去作弊的不正确的做法,而把注意力集中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上面,从而强化了考试的功能。
总之,我们只有了解了中学生的作弊心理及其成因,对症下药,才会端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品德,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作弊的危害,从而自觉地改掉作弊行为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
2016-03-17 | 阅: 转: | 分享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章法技法】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4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二)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他 们
(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现实,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
(三)联系现实的种类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例”,二是“泛例”
(1) “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下来。
变味的善良
(2008年云南满分作文)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此文中,孤儿领养,畸形奥运热,汶川救援三个现实“个例”具有代表性,能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这种具体叙述是相对于概括性的事例来说的,不可像写记叙文那样过于详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2) “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它舍弃了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类一类的“泛指“事物”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6238d586482ec3933fc239045c163bbffd707e5619d0c1616500ac4c41e9fa2b71330124b29ccc8f5ddacf952e2e8b27367b16855612a458f58d197bd565cd1abfa00e97cce74690b9a3d5c82320dd52756df0f79c2b0603cb1fe76542f4d69a5f645b07cbef27648f4e012c885745a1368ef74368108086ca5c3b&p=8778890286cc41ac59a2dd2d021497&newp=882a9546d7d515fd1ab1cb2d021481231610db2151d7d101298ffe0cc4241a1a1a3aecbf2729100fd2c77e6d03ad4957e8f33270330434f1f689df08d2ecce7e39dc75762c43&user=baidu&fm=sc&query=%BD%F1%C4%EA%B5%C4%CA%B1%C6%C0%D7%F7%CE%C4%A1%A3&qid=985ca0d10005b93b&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