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精彩的作文评语会给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文评语为老师和学7a64e58685e5aeb9337生架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教与学的乐趣。那么如今学生习作应该如何改,特别是对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作文,我们应该如何改,才能更好的实践新课程教学目标?一、师生共批互阅中品尝快乐《新课标》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习作也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别,注意因材施教,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其潜能。因此,对习作我们可以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方法,就是教师首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在不同的层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习作进行不同层次的批改,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1、一条精彩的评语对优秀习作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式的鼓励,激起孩子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欲望。我们可以用欣赏的角度去修改他的文章,错字和病句这一定得改,这对于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来说挺重要的,孩子毕竟还小,对于纠错的文字和语句接受能力还是挺快的,看了老师的修改后,他下次也不易再犯了。所以,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于不同层次的文章需进行不同层次的修改,不全批全改,只抓精批细改,写贴心的评语。除了老师批改外,偶尔也可以让学生互改,让学生有个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促进的机会,互改后老师再收起来修改一下。当然这种情况不宜多用,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只是利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体验批改作文的乐趣。不管用什么方式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批改都要及时,尊重儿童的实际,能蹲下身子,倾听花开的声音,不能以成人的意识代替儿童的童心童趣。二、让学生在阅读评语中品尝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比如,对学生的习作评语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怎样修改。比如,我对学生的游记习作评语:看到你写了这么多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老师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去感受下你的快乐,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乐,你能否试试?又如,对学生平时习作给等第时,宜多纵比(学生现在跟以前比),少用横比(同学跟同学比)。评分时,我们不能用优生的尺子来衡量中等生或差生的作文成绩,对那些尽管还有某些不足但已基本达到本次训练目标或有鲜明个性创意的习作,都应给高分甚至满分。同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分别对待。写的评语要通俗易懂,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写,与孩子同感受,多鼓励、表扬他们的优点。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句生动的语句、一个逼真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都应给予肯定,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更贴近孩子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中明白道理,提高认识,品尝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快乐作文;只有捧出真心,才能收获到一片炽热的童真当孩子们阅读到这些评语时,无不为老师的理解、欣赏而陶醉,无不为自己的杰作而骄傲。三、品尝作文成功的喜悦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可以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或投到其他报刊杂志上,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一条精彩的评语,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认为,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要准确,恰当,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针对性、文学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启发性。作文评语不仅是学生作文成绩的总结,也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的归纳,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们分开行吗?等。而要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同,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绝不是盲目的吹捧、廉价的赞扬,而是事实求是,恰如其分。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长。把握好鼓励为主的原则,写好评语,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评语很难写,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对一株幼苗,浇一瓢清水,可促其茁壮成长,若浇一瓢烫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一、评语要注重情感 小学生的作文真实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他们纯真心理的自然流露。用老师真实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也表现得很孤独。读他的《说说心里话》文章后,其中他吐露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是因为父母离异后他感到苦、烦。文章写得很真实,我读后几乎流下眼泪,在写评语时是这样的文章虽短,但字字是金,因为每一句话都流露出你是很有个性的学生,没有一天不在思考,不在进取,你的苦、烦是你的动力,只要不是发挥在打架上,相信你会成功的,你身边有老师、同学,你还会苦、烦吗? 二、评语要有鼓励性 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做出了成绩都希望别人热情、真诚的赏识,更何况作为学生的孩子呢?作文过程中,不论学生写得好坏,长短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而,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对学生习作的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8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 三、评语要注重启发性 写作文评语注重鼓励,并不排斥批评,因为评语也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但应注意用语委婉、亲切,不能直接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时,其中有一段:她那双乌黑闪亮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天天激励我们,有时叫你脸红,有时叫你高兴。这样的文章不能简单的写上描写不具体的评语,我是这样写的老师的眼睛说了哪些话呢?能否根据平时的观察具体写写?学生看后,马上作了补充。 四、要有商量讨论式的评语 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果用一种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他们更易于接受。如:一位学生在写作文《春天的景色》时,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用得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1、挖掘学生习作的优秀之处(书写、字数、语言、结构、中心、立意等),进行褒奖表扬。
2、针对小学生习作的最突出不足之处进行评析建议修改。(评过多不足之处,太打击学生积极性。)
3、鼓励语言
1. 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词”“这句话太长了,能用标点把它们分开吗”等。而要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那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可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让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2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譬如我班有个孩子原先作文成绩“忽高,忽低,处于中游”,有一次写了一篇作文,“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六分,这使她喜出望外。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评语给了这个孩子很大的鼓舞,她在一次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文章中写道:“老师,你在我作文本上无声的语言,真挚的关怀,希望的眼光,叩开了我写作的心扉,打开了我热爱写作的大门,于是,爱好作文的这颗幼芽,在我心中萌发了”。后来,她在写作中进步很大,经常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我帮她看看,还多次在我校的校刊上发表。
基于此,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写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