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这是应试作文!
不是要你写一篇又臭又长的说明文,去解释什么是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 写作文,要发散,引申,拔高,要有文采,要用排山倒海的辞藻,证明自己博古通今。
就好比,曹丕让曹植以“兄弟”为题写诗。曹植才没有balabala去讲兄弟是什么,兄弟要怎么做。
曹植将“兄弟”转化成“同根”,进而描写“萁”与“豆”,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佳句。
所以高考作文有它取巧的套路,题目是什么,其实不需要在作文中多作解释。要做的,是提炼核心精神,然后引申,拔高。
有文学性,才能获得一个安全的分数,毕竟阅卷老师也就看一分钟。
比如选题“一带一路”,“高铁”,“食品安全”,主题就是“和平崛起”,“桥架美好”,“居安思危”。
先拍马屁,然后谦虚地说说不足,反思一下,最后展望美好,这种套路是最讨巧保险的。
完全不用知道“一带一路”的内容是什么,考场上立马转化到丝绸之路,然后提炼出自己熟悉的内容“文化传播”,“和平崛起”,走笔就是“历史的尘沙不会掩埋那一弯弯浅显的印记,岁月的风霜不会吹散那一声声悠远的驼铃。”就这样,写几句装逼的话,最好能吟一首诗,然后稍微拉回来讲讲一带一路象征着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美好”,扯一扯汉唐气象,自信开放共赢,就OK了。
不要去解释一带一路的内容。你就说,一带一路是体现中国“交流合作”,“友好和谐”,“和平崛起”,“互惠共赢”。这种主题,许多人才思泉涌的时候,是可以写到热泪盈眶的。
所谓“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读懂中国的意思就是,中国是爱好和平,人文开放,有骨气有坚守的,就算在发展中有短暂迷7a64e4b893e5b19e331失,但我们依然心怀向往,前路依然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
2017 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命题出现了十二个关键词,关键词浓缩多领域,“不在立意上为难学生”。
看上去这百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其背后藏有命题人的巧思,因为每个关键词都呼应到了一些立意高点。12个核心关键词是命题人精心选出来的。考题既与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度保持一致,又不落于空洞的说教。考题的表达方式、文章文体、角度选择都是自由的。考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写法,去诠释自己心中的中国。
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内容去写,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低的门槛和广的视角,有助于缓解教育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体现了高考对教育暂时落后地区考生的温情关怀。
该命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者一味做题,要更好地关注社会、回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科技的发展。”作文要求考生从中选答取两三个关键词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发展,从审题立意看,难度较小、选择较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思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体现了语文“功夫在诗外”的特点。
开头: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来。就是这轻轻的一触,让多少英雄落泪,让多少浪子回头;就是这轻轻的一触,才演绎出人世间如此之多的悲欢离自合,铭心刻骨。
结尾: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的感动之中,不要怀疑,因为我们并不是故作伤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知的东西已经让身边的事物变的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变的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象感动这道样的东西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这个世界。所以我们需要……